异甘草酸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8-05-18 06:25王媛媛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甘草酸肝功能综合征

王媛媛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一般由汉坦病毒引起,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危害巨大,轻者可引起肝肾等脏器损伤,重者可引起死亡[1]。肾综合征出血热所引起的肝损伤较为常见,患者多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肝部疼痛等症状,影响其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2]。异甘草酸镁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肝损伤中应用较广,本文就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肝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0~64岁,平均(46.8±7.1)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0.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7~65岁,平均(46.2±6.8)岁;病程1~6个月,平均(2.7±0.5)个月。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检验,得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3]:如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可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血浆或葡萄糖,以补充血容量,预防低血压、休克;如患者尿量低于400mL/d,可给予利尿药,如尿量低于100mL/d,可给予人工肾替代治疗;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嘱其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热量高、蛋白质和钾含量低的食物,多卧床休息。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将0.1 g异甘草酸镁加入至250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给药,所用药物为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结束后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水平。

1.3 评价标准

1.3.1 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好转,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达50%以上;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4]。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1.3.2 肝功能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

1.3.3 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心悸、皮疹、头晕、呕吐、眼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监测,并认真记录。

1.3.4 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差异,在P<0.05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ST、ALT、TBIL、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T、ALT、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AST/(U·L-1) ALT/(U·L-1) TBIL/(μmol·L-1) ALB/(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268.3±81.7 69.5±11.8 264.8±139.5 64.5±15.0 42.5±8.8 19.1±7.9 30.5±6.9 24.3±5.1对照组 36 261.7±83.3 150.9±75.8 271.5±141.6 151.9±44.3 42.9±9.1 19.6±8.0 29.9±6.7 28.6±5.5t值 0.339 6.367 0.202 11.212 0.190 0.267 0.374 3.440P值 0.735 0.000 0.840 0.000 0.850 0.790 0.709 0.001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2±4.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9±7.2)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0,P=6.76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均比较高。

3 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会出现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充血等临床症状,可通过人体的血液、尿液、大便、唾液等途径传播,青壮年属易感人群,该病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个阶段[6]。该病可引起肝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等诸多并发症,其病死率高,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7]。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治疗措施为降温、补充血容量、利尿等,但疗效不够理想[8]。异甘草酸镁属细胞保护性药物,其主要成分提取自中药甘草,该药使受损细胞膜得到修复,还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抗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异甘草酸镁的应用利于患者肝肾功能的恢复,可促进其早日康复,降低死亡率[9]。从本次研究可知,异甘草酸镁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患者肝功能明显恢复,AST、ALT、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住院时间大幅缩短,以上指标相比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均比较高,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周文兴、吕国良[10]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肝损伤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受到医患一致好评,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蕾蕾.异甘草酸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的效果观察[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5):364-366.

[2]孙丽霞,徐国民.异甘草酸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5):835-838.

[3]李美玉,赵文革.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伤5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129-130.

[4]代湘云,李晶,刘睿,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51-54.

[5]王柏芳,王颖,王炳元,等.异甘草酸镁对慢性肝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6):562-564.

[6]夏新社,张小兆,夏阳.救肾汤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3):56-58.

[7]王玲,崔峰,杨淑霞,等.淄博市2006—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2):2269-2271.

[8]姜杰,程春红.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肝损害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58-159.

[9]邢远,蔡正华,侯铁军,等.3 09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1):91-94.

[10]周文兴,吕国良.异甘草酸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4):463-465.

猜你喜欢
甘草酸肝功能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Chandler综合征1例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甘草酸制剂抗病毒活性探讨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考前综合征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