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双低冬油菜天油14号选育报告

2018-05-18 05:49张亚宏范提平雷建明张建学王亚宏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冬油菜甘蓝型抗病性

张亚宏,范提平,雷建明,张建学,王亚宏,张 岩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01)

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以欧洲片北部各国和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的偏南部分布较多[1]。中国于20世纪30年代由朝鲜、日本、英国引进,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各省油菜主产区分布最为集中。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气候冬寒春旱,生产上仍以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主,但白菜型油菜产量低、品质差、易倒伏,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潜力有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甘蓝型冬油菜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但强冬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选育相对滞后,适宜的品种相对匮乏[2-6]。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高产、优质、抗寒为目标,通过品种间杂交、系统选择,最终选育出强抗寒、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现报道如下。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天油14号以华双4号为母本、甘白油菜为父本杂交,轮回选择选育而成。母本华双4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父本甘白油菜引自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2005年杂交,对F1进行农艺性状与抗病性等田间鉴定,选优良的单株留种。F2和F3低世代以农艺性状与抗病性等田间鉴定结果,选留优良单株套袋自交,定向选择高产抗病单株。中、高世代严格进行农艺性状、抗性、熟性筛选鉴定及室内品质分析,其中11-2266表现突出,株型紧凑,抗病型强,有效分枝多,主花序长,结荚繁密,籽粒大,丰产性好,中选,定名天油14号。2012—2013年度进行品鉴试验,2013—2014年度进行品比试验,2014—2016年度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甘肃省多点生产示范试验,并对抗病性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测试。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在2012—2013年度的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鉴定试验中,天油14号折合平均产量3 159.7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664.90 kg/hm2)增产18.57%,居8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表 1)。

2.2 品比试验

在2013—2014年度的甘蓝型冬油菜品比试验中,天油14号折合平均产量为3 028.9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853.30kg/hm2)增产6.15%,居4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表1)。

2.3 甘肃省冬油菜区试

2014—2016年在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的甘肃省冬油菜区试中,天油14号2 a折合平均产量2 964.7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769.15 kg/hm2)平均增产7.06%,9点(次)有6点(次)增产。其中2014—2015年度5点(次)有4点(次)增产,增产幅度-2.29%~102.46%;折合平均产量3 270.7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 3086.55kg/hm2)增产5.97%,居5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15—2016年度4点(次)有2点(次)增产,增幅-7.32%~96.44%,折合平均产量2 582.4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372.40 kg/hm2)增产8.85%,居5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表1)。

2.4 生产试验

2016—2017年度在甘肃省天水、平凉、陇南等地进行的多点生产试验中,天油14号平均产量3 29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平均产量2 877.15 kg/hm2)增产14.58%;4点(次)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表1)。

表1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品种天油14号产量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天油14号属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浅裂。花大,黄色。匀生分枝,株型扇型。荚长粒多,籽粒黑色。株高129.76 cm,分枝部位33.96 cm,有效分枝数15.94个,单株有效荚果数297.61个,荚粒数22.94粒。千粒重3.77 g,单株产量21.38 g。生育期280~290 d,为中熟品种。

3.2 品质

2017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天油14号芥酸质量分数为0.67%,硫苷质量分数为29.20 μmol/g,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3.10%,优于对照品种甘杂1号,达到国际双低油菜标准。

3.3 抗性

3.3.1 抗寒性 在2014—2016年抗寒鉴定试验中,天油14号在天水中梁、甘谷及陇南徽县、成县试点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为89%~100%。在中梁试点,2 a平均越冬率为92.65%,表现出优异的抗寒性。

3.3.2 抗病性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鉴定,天油14号田间自然发生的病毒病平均病株率0.80%,病情指数0.03;菌核病平均病株率1.35%,病情指数0.12。天油14号的苗期病毒病、角果期菌核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品种甘杂1号,抗病性较强。

3.4 适宜区域

适宜于甘肃省陇东南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适时播种。一般于9月上旬前播种。适当密植,直播种植密度控制在30.0万~37.5万株/hm2。合理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播前施入优质农家肥37 500~52 500 kg/hm2、N 180 kg/hm2、P2O590 kg/hm2,氮、磷质量比为2∶1左右。施肥方法为农家肥和磷肥作底肥,氮肥1/2作底肥和种肥、其余1/2作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跳甲,结荚期防治蚜虫、潜叶蝇,及时防治白粉病。当2/3荚果呈黄绿色、主轴基部荚果呈枇杷色、种皮呈黑褐色时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后利. 油菜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亚宏,雷建明,张 岩,等.浅析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生产与发展潜力[J]. 农业科技通讯,2010,457( 1): 103-106.

[3]王亚宏,雷建明,张建学,等. 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天油9号制种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5(7):88-89.

[4]王 月,孙万仓,刘自刚,等.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及生理生化反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 4): 197-205.

[5]侯献飞,孙万仓,方 彦,等.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寒旱区适应性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6): 63-68.

[6]裴国平,雷建明,张 岩,等.2014—2015年度甘肃省甘蓝型冬油菜区试天水区点总结[J].甘肃农业科技, 2016( 10): 45-91.

猜你喜欢
冬油菜甘蓝型抗病性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在河西走廊的播期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