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西安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工程

2018-05-21 10:09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墙西安汉字

文 /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宏大、体系完备、雄美壮丽的古代城防系统,是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东方古城池文化遗存。是陕西和西安弥足珍贵的战略性历史文化资源,是可以用大手笔、做大文章的特殊载体。据此,西安市应系统利用西安古城墙文化资源,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工程。

西安城墙的文化特色与价值评价

西安城墙是最具东方意蕴的古都文化景观系统。西安城墙是明城墙,是在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及部分宫城、里坊基础上修建的缩小版。西安城墙建筑形制完备,墙、林、河、路、巷五位一体,形成兼具城防、居住、交通、园艺生态的东方古城池景观系统。西安城墙是最能代表西安古都文化形象的特色景观,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符号。通过多次对外国元首的入城式接待,西安城墙大南门(永宁门)兼具了国礼之门的资质。南门入城式被誉为“西安的脸面,中国的表情”,而连续几年南门瓮城作为春节晚会分会场的实景演出,也将西安古城墙的形象远播海内外。随着进一步的开放交流,西安城墙作为西安古都标志性景观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西安城墙无疑已成为古都文化旅游区的极核资源和亮丽品牌。

西安城墙是最具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社会画卷。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厚重。城墙顺城巷一线,较完整保存了传统民居、百工杂艺、集市餐饮、城市传统的环状地带,且与城内外的居民社区有机相连,是我们可以生动展现古都市井生活画卷,打造宜居宜游文化旅游产品系列,调整完善西安旅游产品结构的重要依托。

西安城墙是最具历史场所感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体验走廊。经过多年的建设开发,全线开通的顺城巷沿线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业态,特别是城南一线,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街区、字画装裱作坊、文物古玩商店等,已经蔚为大观。根据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西安的文化资源赋存情况,还有诸多的产业和业态适合在此落地生根。使之成为最富古城传统文化氛围的文产长廊和慢行体验长廊。

西安城墙是便捷连接古城名胜古迹和历史街区的景观通道。顺城巷环形景观通道,与关中书院、碑林、卧龙寺、董仲书墓、东岳庙、广仁寺、西五台及众多的历史街区和名人故居相联通,并可通过正南正北的方格网道路,进入城中心区的钟鼓楼、都城隍庙、大清真寺及各大商业街区,从而形成有城有市的东方古城聚落。而城外环城路一线,则可与大明宫、兴庆宫、汉长安城、曲江遗址公园等遥相呼应,体现汉唐长安城的基本格局。

现在,依托西安城墙景观系统,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创建系列化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传播工程,应该被视为新时代政府和文化企业的重要机遇和历史使命。

顺城巷沿线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业态

关中书院

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

首先,系统保护设计,有序开发利用。要在系统、积极保护的前提下,实行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的策略和方案。争取先在几处创建出综合效益明显的重点项目,然后在总结经验和示范引领的条件下逐步扩大开发范围。

其次,采取产业业态互补的综合体开发模式。遵循现代文化消费的规律和趋势,围绕文化主题进行多业态的融合互补设计,在城区内建成多种产业及业态功能互补、多样文化景观相互映衬的文、旅、商综合体。这本身也是对城市传统的文化商业文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多角度交叉定位的项目开发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对拟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预设约束条件:看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城市规划要求;是否迎合市场消费趋势;是否能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三统一;是否具有内容经济方面的创新,并形成新的文化资本积累;能否吸收现代科技成果;能否与现代资本运营模式及现代管理模式结合。

第四,选好开发运营单位。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好的团队才可能开发建设出好的项目。好的团队是指那些善于创造、勇于担当、体制机制灵活、创意策划力量雄厚、能够持续进行项目完善和创新的团队。否则再好的资源和项目都会被空置或浪费。

永宁门

建议开发两个综合体项目

我们选择两个片区的文旅综合体项目作为西安城墙景观带深度开发的首推项目并进行设计和建设,争取列入并较快建成国家级文化传承传播工程。

建议一,永宁门内汉字文化综合体项目

这是以西安碑林为极核资源,同时,统筹推进三学街历史街区、关中书院、卧龙寺综合改造与文化提升为内容的片区文化综合体项目。其文化主题应是国家级汉字及汉字文化传承传播中心,其文化形象可表述为“西安永宁里,中国斯文地”。通过对汉字文化、汉字书法、关中理学、北方禅宗的内涵揭示和文旅服务项目开发,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支点,为西安“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文化身份提供支撑。其内容经济方面的项目如下:

1.中国汉字文化博物馆。创建全国首家以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表现汉字发生发展、汉字与汉语言、汉字与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汉字与汉字文化圈、汉字与民族融合、汉字与艺术、汉字与科技、汉字与人类认知开发的专题博物馆。

2.世界汉字识读书写服务中心。依托碑林汉字法帖集中地的品牌,围绕汉字的识读书写,运用互联网手段,面向国民及海外华人华侨,开发教材、字帖评级、咨询、文房四宝监制供应等服务产品,成为汉字传承传播基地和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3.恢复孔庙及祭孔活动。除继续办好碑林及石刻艺术展览外,在碑林内恢复孔庙轴线上的展祭设施,恢复西安祭孔仪式。

4.创建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借助西安碑学、帖学传统优势,建设书法艺术研究、交流、研学的平台,占领中国书法研究学术高地。

5.中国碑刻拓印传承基地。成立包括碑刻、拓印、装裱、制帖、石印、木刻等传统技艺的作坊群,形成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

6.文房四宝研究开发基地。依托书院门、三学街自发形成的文房四宝集散地,围绕学生及学书者的需要,创建文房四宝研发监制中心,推进传统笔、墨、纸、砚供应的集约化发展。

7.关中书院理学研究中心。依托关中书院品牌,继承关学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的学术传统,围绕六艺、古礼、茶道、中国传统游戏等进行资源梳理和文化产品开发,树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化形象。

8.传统服饰研发基地。围绕汉服、唐装、传统装饰物的继承创新,提供全国性研发交流平台,形成有研发生产能力的基地,创建古都西安的服饰产业品牌。

9.卧龙寺禅修丛林。在卧龙寺周边开发建设可供禅修、研学、讲经、品茶的体验性禅修板块。为城市提供传统的神圣性资源和禅学文化氛围。

10.佛、法、僧用品小街。围绕佛教法器、僧用衣钵、礼仪祭品、佛画像等特种商品供应,形成特色性商品集聚板块。

建议二,长乐门内传统工艺综合体项目

这是沿大东门(长乐门)内侧顺城巷向南、向西分别延伸,建议划出120-150亩文化旅游开发片区。基本保持此地原有的街巷格局和肌理,建成一片与东岳庙形成对景的仿古建筑群落。开发建设的文化主题定位是传统工艺和传统生活体验区,其文化形象可表述为“百工作坊,美食天堂”。该项目利用古城墙历史街区肌理、传统建筑样态,营造浓郁的历史场所感,通过可体验、可参与的项目设计,打造建筑景观与行为景观相互交融的新型文旅综合体。并凭借项目的软件类开发,为古都西安积累贴近生活的文化资本。其主要项目如下:

西安碑林博物馆

永兴坊小吃一条街(上图)与湘子门国际青年旅社(下图)

1.陕西传统工艺美术一条街。由省工艺美术协会、学会,组织省内、外及中亚、西亚地区的特色工艺美术工匠艺人,在此开店设铺,设立大师工作室,形成工艺美术生产、展演、销售的特色街区,促进民间工艺交流,打造特色购物亮点。

2.大学生手工创意一条街。为西安众多大学的工艺美术院系提供创意、研发、实习、展销的基地,为工艺美术领域培养人才,为爱好动手制作的人群提供设备和制作场所,打造青年人喜爱的参与型、创意性休闲项目。

3.国际青年旅社。按照国际青年旅社联盟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建设有关中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院落,向国内外的青年旅行者提供自助式的旅游服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较深入地体验古都西安的传统文化,感知现代的陕西和西安。

4.陕西传统美食一条街。突出传统小吃、特色面食两大系列产品,发掘古代美食资源,复现唐代二十四气馄饨、萧家馄饨、饆饠、巨胜奴、饮饼、胡卜等特色餐饮,为游客和居民提供别开生面的主题餐饮,为西安的餐饮积累文化资本。

5.陕西传统家具、用具博物馆。这是一个民间收藏品丰富,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博专题,藉此还可以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

6.中国传统玩具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生活情调,有趣而益智的专题博物馆。该馆同时兼具收藏、研发、生产、销售古今玩具的职能,为古城西安增添轻松活泼和趣味购物的新景点。

上述项目紧凑地集聚在几条街巷之内,可形成色彩斑斓、互相支撑、互动发展的传统工艺“集结号”,可积小胜成大胜,使西安传统文化资源利用进入一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境界。

课题组成员

李骊明 秦天行 李如意占绍文 王海燕 雷 蕾张俊峰 刘云辉 李 浩

猜你喜欢
城墙西安汉字
西安2021
Oh 西安
城墙边做游戏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城墙外边
汉字这样记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汉字这样记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