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西双版纳

2018-05-22 15:35存一榕
四川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西双版纳事物

存一榕

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生命的步行者,在西双版纳这片古老、炎热、湿润、温暖、安静、奇妙而多彩的土地上不停地漫步了几十年,企图用自己生命的视角与思想,甚至体温来触摸探寻感悟它的蕴含与深度。几十年下来,有时我狂热地觉得自己对这片土地上所生所长的一草一木,以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事物都不失熟悉和了解。这里的大多事物似乎都在我的大脑里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纵然过去了几十年的事情,每每回想起来,依然那么熟悉亲切。自己几乎成了这片土地的一张活地图,只要将这张地图展开来,我就可以在上面立即圈点出我所要寻找的任何位置或目标。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都不停地用自己的脚步在丈量着这片土地;用我的双眼在观察着这片一直在北回归线上坚忍不拔地抵抗着沙漠的进逼的神奇的热带雨林。几十年我就是这么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与这片热带雨林共同经历着时间修改的。而且我还用文字客观地记述了一些。关于自己对这片土地的观察理解或感悟,以及一些探寻这片土地的过程。这些文字更多的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存环境,或生活状态的一些记述,或者说是一些见证及写真。倘若非要给这些文字进行归类或命名的话,应当算是一些自己对这片边地神奇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民情的一些见闻札记罢了。

但这些文字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些真实感悟。几近写真的这些文字所承载着的是西双版纳独具魅力的热带雨林风情,以及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长期与这片热带雨林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还有就是以水文化为源头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雨林地域民族文化现象。

虽说无论有我,或无我在这片土地上走过,西双版纳这片神奇而多彩的土地一直就在这里存在着。以傣族为主体的边地民族早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上千年。自然,以傣民族文化为主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以它特有的形式在这里发展传承着。人们只要走进这里,就可以亲身感受这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但始终有很多人,尽管对西双版纳向往已久,甚至就连做梦都想到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绿洲,西双版纳这片神秘而神奇的热带雨林来看看,亲身感受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可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个愿望一直被搁置在自己的计划中。在这些人群中就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阅读。有的人就是通过阅读来了解西双版纳的,其中就有阅读过我写的有关西双版纳的一些文字的人。他们中有人不知是从哪里获得了我的联系方式,他们或向我咨询这里的情况,或让我帮他们联系预订酒店;还有一些人虽然不止一次地来过西双版纳,但每次都只是走马观花地来上几天,自然他们所看到的也只是这里面上的一些东西,根本没时间对这里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与了解。有人到了西双版纳之后就把我曾经写过的一些文字当作是西双版纳的一张介绍信或宣传册,甚至当作他们在这里的旅游指南,竟然按图索骥地一处一处去寻找或印证我在文章里记述的地方与内容。有的人明确地告诉我,他们其实是通过我的某些文字,才认识了真实意义上的西双版纳的,并因此而迷上了这里,甚至已经开始跟我一样不停地在这片土地上行走,追索着这片土地的蕴含与深度……

每每听了这样的话,感觉就像喝了一杯醇厚的美酒全身都暖暖的说不出的安慰或享受。而有时也会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似乎我的文章把这里的一切都写得太过于美好了,而他们到了这里亲眼看过之后,认为与我文章里所写的有着很大的距离或出入,让他们走遍了西双版纳也没能找见像我的文字所记述那么美好的地方。听了他们的这些话和从语气流露出来那种失落感,他们到这里仿佛是受了我的蒙骗似的,让我感到十分尴尬或难堪,甚至在心里对他们有了一些亏欠。

记得就在去年,我工作的医院来了几位浙江籍的女士。她们从远天远地的浙江到这里来,本来是到我们医院治病或调理身体的。为了治病和调理身体她们在医院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她们在这里呆了几天后就跟我渐渐熟悉了。得空时她们会到我的办公室找我闲聊上一会儿。她们除了向我了解当地的情况,更多的是让我给她们介绍几处好吃或好玩的去处。就在她们来找我聊天时见我的文件柜里放着一摞文学杂志,就让我把这些杂志借给她们翻翻,让她们好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其实这摞杂志是近两年杂志社寄给我的样刊,我把这些杂志收在文件柜里是杂志上刊有我写的文章。获知我除了在医院上班,业余时间还像她们喜欢码麻将一样码码汉字,她们似乎想专门检验一下我汉语文字上的功力,几位女士都把我发在这些杂志上的文章认真地审查了一遍。没想到她们看过我写的几篇文字之后,非让我带她们到文字中所提及的几个地方去游玩。

我最害怕的事就是让我去陪客人,可她们是远道而来的,又都相处成朋友了,实在不好推辞我就抽空带她们分别到打洛、勐遮、橄榄坝、易武等地走了走,本以为带她们到这些地方多少还能看到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才几年时间没到这些地方,竟然变得让我都不敢相认。而改变最多的还数沿途的景况。过去沿途看到的是连片的稻田和苞谷,眼下随处可见的都是成片的香蕉,或者就是西瓜和蔬菜大棚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遍地的橡胶与茶地。唯独见不到金涛翻滚的稻田,青纱帐似的玉米地。空气中闻不着玉米的清甜,稻谷的浓香。更让人吃惊的是尽管政府早在好几年前就强化了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可本质意义的原始雨林却还在不停地萎缩或消减着。我曾经熟悉的事物似乎每天都在被蚕食鲸吞。

除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大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民居也彻头彻尾地发生了变异,原汁原味的傣家竹楼几乎已在西双版纳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小洋楼;就连一直以僧侣众多(培养傣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著称的勐遮曼宰令缅寺,也只见到主持和两个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偌大的佛寺变得一片冷寂。这片土地上我所熟悉的事物都在迅速地改变和消亡,有的永远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及视野。那几天我带她们走了好几个地方,后来她们只要求我带她们到一个目前还有传统意义上的傣家竹楼的村寨,供她们拍几张照片。为了满足她们这不算过分的要求,我只好向朋友打听哪里还有本质意义上的竹楼?朋友说“你到勐腊象明乡的一个名叫曼腊的地方去看看,兴许那里还有你要找的东西"。我怀着满腔的希望又带着这几位女士到我自认为十分偏远的勐腊的象明乡去走了一趟,可走了一圈下来还是没有找到一座本质意义上的竹楼。这里虽说不似城郊那些地方的彻底改头换面,但也变得面目全非。因为找不到所要寻找的东西,在我心里所产生的已不仅仅是用失落或失望及沮丧之类的词语所能诠释得了的了。可以说我心里所涌起的是一种从头到脚的冰凉感,还有就是深深的遗憾。因为我心里十分清楚一旦传统民居和民俗这种传承了幾千年的东西都彻底地改变或消忘了,也就失去了传统文化可依附的最基本的载体和灵魂,再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有可能迅速被消解与灭失。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恍惚感,总会禁不住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自问,这难道就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西双版纳吗?它要不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西双版纳,那我熟悉的西双版纳哪儿去了?由于心存疑惧与困惑,自己仿佛患了失忆症,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反复念叨着无从释放的困惑与疑问。

当然,对于那些初次踏上西双版纳的人而言,这里所给予他们的或许依然是一幅幅几近完美的画面。特别是对于那些只是走马观花地到这里匆匆走一圈的人,他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依然是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的景象,如盘根错节披满苔藓的古树,藤与藤、树与树连成的华盖浓荫。甚至有的人看到山坡上种植的橡胶林,也将其误以为它们也是雨林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依然会因为看到这里的现存的一部分青山绿水感到兴奋或激动异常。毕竟这是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迄今为止依然用绿色的身躯为盾抵御着沙漠蚕食的最后一道风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过去的西双版纳是什么样子,甚至让他们调动自己全部的想象力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的景象。当他们看到现有的一点绿色就一绿障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就有所区别。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几次文学活动,结识了一些省内外的知名作家。我跟这些作家朋友交流时,就有好几位作家朋友认为我所生活的西双版纳,可以说是美丽得像天堂一般的好地方。而且有几位作家朋友曾直言不讳地跟我说“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肯定就有机会或条件写出几部能够与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相媲美的大作”。 我当然清楚,这话听起来好似是鼓励,其实是在对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和作者的一种批评,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责备。他们的言下之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们,其实都严重辜负了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因为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些年,却没有人写出能够与这片土地相媲美的好作品来。听了他们的话,我当然感觉面部的温度在悄然地提高,耳根子到耳朵尖子都被火烤了似的热辣。反省过去所写的那些文字,似乎都只触及到这片土地的皮毛,或者说触及的只是现象上的事物,而缺乏对这片土地的深层挖掘与考量。自然就少了许多深刻的感悟,也就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好作品来。而自己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西双版纳的文学爱好者,难道没有愧对这片土地?

当然,别人怎么看待这片土地,看待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喜欢码汉字的文学爱好者,或许我们都没有必要太当真。因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力不从心的事多了,特别是就写文章这种艺术活而言,恐怕没有几个人在内心里是不想创作出优秀作品,甚至梦想着创作出传世之作的。可事实上又有几个作家艺术家真能够创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够写出流传后世的好作品的呢?而我真正在乎及关心的是,采用什么办法和措施?或通过谁,又有谁,才能够最为有效地保护好上天赐予我们的这片神奇而美丽的绿洲?怎么才能让这里的传统文化血脉继续传承下去?因为我曾经接触见识过的许多熟悉的事物,仿佛一张年代久远而又保存不好的底片,大的轮廓似乎还隐隐约约可辨识,可只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对照,就会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已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一点历史痕迹都没有留下。虽说自己并不知这种改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不可怀疑的是这里的一切都已经无声无息地改变了,因为这里的事物消亡改变的速度太过于惊人了。可以肯定地说,每一天都有物种在这里无声地消失或消亡着。而这些东西都是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百年,甚至上千或上万年的物种。这些物种一旦消失灭绝,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彻底地消亡了。看着这些渐渐远去越来越模糊事物的背影,我感到万分的焦虑,而又茫然不知所措。

一個置身于故乡,却在寻找故乡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最为纠结痛苦的人。而一个丢失了故乡,却能够最终找回故乡的人,肯定是一个最幸福的人。而我,还能找回丢失的西双版纳吗?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西双版纳事物
热带雨林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泼水咯
热带雨林之虎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救救小象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