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维数设计路径探索

2018-05-25 06:00吴植栋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模块职业

吴植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价值不仅是帮助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时遇到的困难,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变与态度的转变。文章通过对当前课程现状实证考察,在研究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科学有效设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维数设计路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为了解该课程在实施环节中的实然性,将目标理论体系作为访谈纲要与设计问卷的基本依据,分别设置教师与学生两套问卷。问卷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实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置。学生问卷主要是学生课程的基本情况,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度;教师问卷是基于学生问卷,将主体进行转变,同时添加了教师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建议。主要被试者是东莞市高职院校学生、从事该课程的施教者以及高职院校的创业机构管理人员。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960份,收回有效问卷884份;施教者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一)根据问卷调查回收的数据,使用Stata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运用Stata的sum指令和ttest指令对学生的课程收获程度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表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表2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表3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表4 学生的相关内容满足程度

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各教学模块的收获程度调查得到各课程的教学现状(见表1-3)。调查采取五分量表,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评分,5表示在该模块上的收获达到最高值,3表示基本满足学生预期的期望值(μ),1表示收获极低几乎为零。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所有项目结果均值均超过3,方差区间在1到1.2,同时回归方程的显著性t检测结果均为显著。这说明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也获得较大收益。

2.运用Stata的sum指令对学生的相关内容满足程度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对表4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学内容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为92.18%;学生满意度最低的是“创业能力的养成”,为83.84%。

(二)由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发现下述问题

1.教学实效性存在不平衡现象。通过调查发现,在该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收获大于期望值(μ=3),说明课程的有效性较高。但学生对课程不同模块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如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满意度比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度要高。学生对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比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更易获得满足感。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同等重要,某一方面的缺失会导致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是提高学生满足感的关键因素。

此外,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将施教者与学生对教学目标对应的教学内容实现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施教者的自我评价水平总体上低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因一方面在于施教者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单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于施教者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比学生的期望要高。

2.师资匹配与学生期望存在偏差。我们针对施教者进行重点调查发现,实际教学中作为施教主体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冲突。三个教学模块中,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都是最低的,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就业指导师以及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的期望值较高。尤其是知名校友,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教学指导和现实资源。

施教者的身份背景对施教过程有着直接影响。为使课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针对教学内容的时间跨度及模块内容对施教者要求的差异性,让更多的施教人员参与到课程中来。

3.施教者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学方法的匹配,应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施教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偏向传统的讲授法,而学生则针对不同模块给出不同的期望。在实地考察、现身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里学生的期望值与施教者的期望值基本能达到一致。因此,施教者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模块进行选择,综合选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获取信息的素养较弱。信息化时代,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学生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就业政策、技能水平、一般技能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程度较差,导致对社会需要的获得与表达之间的双向反馈渠道受阻。对此,施教者在施教过程中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从而结合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来规划个人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维数设计路径

(一)教学理念设计路径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课程具有工具价值和发展价值。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职业发展与就业信息方面的相关知识,习得职业选择技巧及就业指导理念,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课程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学识与育人思想,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就该课程的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这两个维数来说,要打破视域范围的局限性,对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使学生学习完成该课程后能拥有职业者素养,从而推动个人职业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路径

根据模块教学理念,该课程教学目标可设立为三大模块:

1.发展性模块。该模块教学主体以大一新生为主,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适应规划。

2.能动性模块。该模块教学主体以大二学生为主,主要是引进SYB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3.适用性模块。该模块教学主体以大三毕业生为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针对求职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教学内容设计路径

笔者将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路径分为三个模块:

1.职业意识与适应发展模块。第一,指引学生自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指引学生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出个人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性格、能力、爱好与价值取向;第三,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第四,指引学生主动了解自身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律与各阶段特点;第五,指引学生通过霍兰德职业来测试个人择业倾向,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2.创新创业发展模块。第一,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第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相结合;第四,指导学生撰写出优秀的创业计划书。

3.求职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模块。第一,提高学生求职的一般素养,如简历制作、面试语言的表达、职业礼仪等;第二,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如团队协助意识、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等;第三,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分析能力及获取就业信息能力;第四,提高学生对就业的实际认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五,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

(四)教学方法设计路径

1.合理拆分模块,设立相应的咨询服务中心。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课时进行模块拆分,各年级学时设置应根据模块有所区分。如,在大一阶段至少安排12个学时帮助新生形成对自身专业知识及就业方向的认知,从而协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做好自身主要发展规划,为未来的职业适应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大二阶段至少安排24学时引进SYB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自我就业能力;在大三阶段至少安排12学时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面试求职能力进行培训指导,提升学生面试求职能力以及就业选择与就业适应能力。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求设立相应的咨询室,由专业教师进行接待。如,在大一年级设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身定位;在大二阶段设立就业创业的咨询室,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比赛及锻炼,帮助他们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三阶段设立就业指导工作室,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各培养阶段应设立相应学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严格把控,保证课程学时落实与课程教学质量。

2.施教过程要区分课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1)全程性。全程性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过程维数,应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心理特点、学习和需求等出发,分区间、分顺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模块教学与就业服务指导,使学生在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精神建设、创业培训、就业能力提高等方面得到全程指导,获得就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和职业转换的过程体验。

(2)主动性。该课程是一门同时具备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课程,在教学维数设计中,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价值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对知识获取的趋向相对较弱。在该课程中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与就业主体,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应通过讲授知识解答疑惑和指引领导,使学生通过开展自我定位、职业方向、社会调研、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对自我职业与环境的认知,从而形成与自我发展相符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专业性。该课程理论架构和实践施教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为保证教学效果,应审慎选择施教者,针对各模块特点做到专人专事。

(4)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该课程与相关学科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综合性与专业性背景下,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配合、知识的共性和学科的个性相糅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补充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年级与专业等特性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1)教学方法。一是讲授法,即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讲解与系统构建。使用讲授法能够提升该课程中理论内容的吸收学习的实效性,也有利于教师使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引领指导学生和教育学生。二是体验参观法,即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环境中学习,通过现场体验参观使学生准确理解课程教学目的,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三是情景模拟法,即是指对事物或事件发展与发生过程、环境进行虚拟或模拟再现,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在短时间获取知识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模式。四是小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专长、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布任务,从而使得各个小组根据特定主题开展学习的方法。在小组教学法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探讨等活动进行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

(2)各模块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是职业意识与适应发展模块,采用分组教学法、专题报告法等。二是创新创业发展模块,采用模拟教学法、体验参观法等。三是求职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模块,采用讲授法、场景模拟法等。

(五)教学评价设计路径

在课程的考核上应采取阶段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1.阶段考核。阶段考核主要分为两个主体进行。一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学年各模块进行阶段性的职业教育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二是对施教者进行综合评价,如施教者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水平等。通过360度考核法将与施教者密切相关的人员作为评价人员匿名对施教者考核,对考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促进施教者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2.成果考核。成果考核可通过教研活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成果等方式展开,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上级领导的成果考核。上级领导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理念等开展评估工作。包括软硬件条件的建设情况(如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咨询室建设等)、师资建设情况(如教研室建设,教研规划等)、课程内容建设情况(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咨询和测评服务、信息采集与管理、市场建设情况等)、工作绩效完成情况(如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适应率、创业率等)。二是用人单位反馈结果。用人单位的反馈主要是对学生实习与工作阶段时的总体评价(包含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协作精神、上进心等)和对学生业务能力的评价(包含学生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实操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上述两种考核,构建动态的评测反馈循环体系,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与科学性提供依据。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基于提高学生就业基本技能这一目的而开设的。随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该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象牙塔到现实社会的跨越,需要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现实教育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模块职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