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及调整现状与思考
——以宁镇扬三市为例

2018-05-25 06:00王如荣张崎静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职业

王 波,王如荣,张崎静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是高等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招生宣传以及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依照所选择的专业进行学习,形成个人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职业活动作准备。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教育与经济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服务”与“依靠”关系,在专业设置上尤为突出。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是否科学、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进程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要素。”

一、宁镇扬同城化概述

《宁镇扬同城化区域发展规划》于2014年8月22日由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布。宁镇扬同城化是江苏省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其范围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全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宁镇扬同城化主要目标为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空间资源整合联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形成“一带三圈四轴”的同城化发展格局①。同城化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同城化,即三市积极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基本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配置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前,宁镇扬三市拥有高等职业院校24所,占全省高等职业院校(83所)总数的29%。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产业结构与职教专业设置关系紧密。根据三地同城化规划方案,沿江发展带将重点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汽车等现代装配业产业群,三圈将重点发展旅游商贸业,以三地同城化带动对四轴地区的经济辐射功能。如果“宁镇扬”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能够及时适应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就能有效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区域内的高职教育也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因此,研究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内产业经济优化升级的适应性,业已成为推动三地同城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宁镇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宁镇扬”下辖南京、镇江、扬州3个地级市(17个市辖区),高邮、仪征、丹阳、扬中、句容5个县级市,宝应1个县。截至2018年6月,宁镇扬共有高职院校24所,具体分布为南京市17所、镇江市3所和扬州市4所。

(一)专业设置数量较大,覆盖面较广

2016年,宁镇扬三市24所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高达734个,每一所高职院校平均为30个。24所高职院校中有1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超过30个,扬州职业大学专业设置数最多,达63个,而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数仅有4个。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行业交叉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导致新的职业(群)不断涌现,亟需对专业分类和设置进行补充和调整。2015年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在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19个专业大类数保持不变,专业类数由78个增加至99个,专业由1170个减少到748个,专业方向为746个。通过调整,有效促进专业设置主动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据统计,2016年,宁镇扬24所高职招生院校共开设专业大类18个,其中水利大类未开设,二级专业类73个,专业247个(具体情况见表1),大类、二级类和专业种类的覆盖率分别为94.7%、73.7%和33%。

(二)专业分布冷热差异明显,专业重复率较高

1.大类专业分布概况。2016年,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电子信息等5个专业大类,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深受考生青睐。宁镇扬24所高职院校争相投入资金开设相关专业,5个专业大类共布点数达464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63.2%。与此相反,生物化工、新闻传播、轻工纺织等7个专业大类,共布点数仅64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8.7%(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2016年宁镇扬24所高职招生专业院校专业按大类设置状况

表2 2015年与2016年宁镇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续表

表3 各专业重复率对照表

2.专业同质化现象较突出。从专业布点情况分析,宁镇扬24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重复率达83.3%;物流管理专业重复率达70.8%;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气自动化4个专业重复率超过60%;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建筑工程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13个专业,每个专业布点均达10个以上。以上19种专业布点总数为249个,占24所院校专业布点总数的33.9%,而19种专业仅占专业总数的7.7%,专业重复率明显较高(具体如表3所示)。

三、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状况分析

(一)专业设置数总体平稳

据近四年江苏省招生计划统计(见表4),宁镇扬24所高职院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职业院校专业数保持不变;金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专业数显著增加;仅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专业数波动明显。总体而言,宁镇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总体稳定,专业点数相比2013年减少了8个。虽然近年来生源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宁镇扬高职教育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且由原先的办学规模扩大发展模式逐步向内涵建设和提升方向转变。

表4 宁镇扬2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变动情况表

(二)专业分布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如表2所示,2016年与2015年相比,交通运输专业点数增加了8个,增加比例为17%,资源环境与安全、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土建、旅游、教育与体育等专业点数增加12个;农林牧渔一产专业点数减少5个;食品药品与粮食、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等专业点数减少9个。据统计,2016年宁镇扬三产增加值比例为3.4∶43.6∶53,高职院校三产专业设置比例为5.7∶29.2∶65.2(见表5)。三产专业设置占比偏高,容易造成如财经商贸和电子信息等某些三产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问题。应提高二产专业比例,使之与宁镇扬产业结构相匹配,更好适应宁镇扬三市形成的三、二、一产业布局,提高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力度加大

宁镇扬高职院校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批行业明显的特色专业。同时,近年来开发了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本地区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人才需求,2016年新增设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电子商务技术、动漫设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艺美术品设计、会展策划与管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增设了安全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化妆品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商检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眼视光技术等专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产品质量监测、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了展示艺术设计、农业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2016年宁镇扬5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停招16个专业,新增22个专业数,其余19所院校新增专业为29个,停招专业14个,国家示范(骨干) 院校专业调整力度走在全省前列。

表5 宁镇扬三市高职院校三大产业专业设置情况

(四)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分布关联度不高

与宁镇扬地区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比,宁镇扬二产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吻合度不高,如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产业是南京市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但南京市18所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和药品制造类”专业点数仅为11个,“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点数仅为1个;机械、化工、造纸是镇江市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镇江市3所高职院校“航空装备类”专业点数为零,“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点数仅为3个;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是扬州市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等新兴产业,而扬州市3所高职院校“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点数仅为6个。除国家示范(骨干) 院校外,宁镇扬多数高职院校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不大,特别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需求耦合度不高,专业设置种类偏多,各高职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度不高,与产业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链尚未完全形成。

四、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考

(一)优化三次产业专业比例,有效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2016年宁镇扬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4∶43.6∶53,而宁镇扬三市高职院校三产专业设置比例为5.7∶29.2∶65.2。三产专业设置占比偏高,容易造成如财经商贸和电子信息等某些三产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问题。宁镇扬三市高职院校应适当加大第二产业专业比例,尤其是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仍然是宁镇扬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方向。宁镇扬“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船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上述产业发展前景,重点发展麦可斯2015年度报告列出的目前需求旺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微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专业。

(二)坚持专业错位发展,强化品牌专业建设

宁镇扬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力,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师资力量、课程资源、优质合作企业等资源,紧紧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时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相近专业的发展,构建对区域经济产业链起支撑作用的专业群,形成学校发展的比较优势。宁镇扬高职院校只有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和品牌专业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专业群建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宁镇扬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依据学校未来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需求导向、条件保障、特色定位、规模适度、持续建设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有目标、有步骤地以专业群为单位开展专业建设,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注释:

①一带是沿江发展带,三圈是紧密圈层即城市新区、次紧密圈层即中小城市区和外围圈层即生态休闲城镇区,四轴是扬滁发展轴、镇马发展轴、淮宁杭发展轴、淮扬镇发展轴四条发展轴。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