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管理实践

2018-05-29 01:57知安企业管理咨询上海中心孙洪丨文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5期
关键词:闯红灯管理系统管理

知安企业管理咨询(上海)中心 孙洪丨文

行为安全观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 W. Heinrich)研究发现,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呈现1∶ 29∶300的“伤害金字塔”原理,并认为88%的伤害是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美国杜邦公司(DuPont)在1956年通过对伤害事故统计验证了海因里希伤害金字塔原理,但认为96%的伤害是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余4%是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杜邦还认为,不安全状态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通过消除不安全行为可以预防事故和伤害发生,这已成为工业界的共识。然而,即使是改变“行人闯红灯”这样的常见不安全行为,也似乎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斯金纳(B.F Skinner) 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人们找到了有效的行为改变(Behavior Modification)技术,并在儿童行为矫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的应用,行为安全也真正登上了安全生产的舞台。很多安全管理研究报告证实,行为安全可以有效降低伤害率2%~85%,美国一项研究(Sulzer-Azaroff &Austin)发现,在7个国家9个企业的32个行为安全项目中,有31个降低工伤率达54%以上。

图1 广义行为安全系统模型

行为安全内涵与实践

那么,什么是行为安全(BBS)?虽然目前工业安全领域还没有统一定义,但既然称之为行为安全,笔者认为其应该符合下面3个基本特征:

其一,应用伤害金字塔原理,旨在通过消除员工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和伤害;

其二,应用行为科学原理,特别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来强化员工安全行为,改变员工不安全行为;

其三,行为安全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安全管理方案。

大家所了解的行为安全或狭义的行为安全,一般指安全行为观察计划,如杜邦的安全培训观察计划(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STOP)、通用汽车的安全巡查(Safety Observation Tour,SOT)和知安中心的安全加TM(SAFEPLUSTM) 等。 而 广义的行为安全应该是一个完整管理系统,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用图1的模型来描述。

图2 “安全情景领导TM”模型

安全文化评估

“安全文化评估”也被称为“安全文化和行为评估”或“行为安全准备度评估”。因为员工行为受到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故有必要对上述各方面认真评估,以对症下药。安全文化和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工厂本质安全水平、人机互动水平、安全文化现状、安全管理现状和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等方面。

即使是接受过充分培训和安全态度良好的员工依然可能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和伤害。对工厂本质安全水平差的企业来说,领导更应该关注如何消除安全隐患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理论上,未来完全自动化无人操作工厂除了安装和维护外根本无需担心行为安全问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人机互动机会很少,因此可以把有限资源集中在人机互动较多的区域或工序上。

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的企业确定了对员工行为的期望。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和纪律处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经常可以看到快递员违反交通规则导致险象频出的行为,这和快递行业按件计薪方式是分不开的。

杜邦布莱德利曲线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员工个体行为模式,是行为安全评估的最好工具之一。即使是安全文化良好的企业也可能有部分员工呈现本能和依赖行为模式,所以我们必须在实施行为安全项目之前详细了解员工在杜邦布莱德利曲线模型分布情况。

行为安全体系重要工具“行为观察”,要求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在工作现场识别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教练技术改变员工行为,所以领导安全能力是行为安全项目成功的关键。安全领导力出众的领导也需要充分了解个体员工行为模式,把安全态度和安全能力纳入日常工作考虑,活学活用行为安全知识。图2是知安中心借鉴了情景领导概念和布莱德利曲线制作的“安全情景领导TM”模型。

假设一个生产主管负责10名基层员工日常管理,该主管应该认真了解他的团队里不同员工行为模式,从而“看人下菜”。例如:一名毫无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很有可能处于本能阶段,安全态度较差,也没有足够安全能力。作为主管应该关注培训教育并适当监护以降低安全风险。又如:主管可以给安全态度好、安全能力强的互助型员工更多授权,使其参与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建立安全行为标准

改变员工不安全行为或纠正员工行为偏离的前提是要确定期望行为,不仅需要建立与企业安全愿景、安全管理策略和业绩期望一致的行为标准,而且需要提供安全行为的具体要求,即安全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的企业而言,实施行为安全管理项目首先需要建立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并为员工提供安全知识培训和意识教育。

识别关键行为

严重安全事故和伤害往往和某些高风险行为相关,即使是低风险的轻工行业,登高作业、电气作业和储运作业仍然有较高风险。可以称这些行为为关键安全行为(Critical Safety Behavior)。 为识别风险,有必要建立关键安全行为基线,以便在未来了解行为安全管理项目的有效性。

关键行为分析

分析关键安全行为有助于了解行为的前因后果,制定改变员工行为的干预方案。行为安全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检查表法(Checklist),应用行为分析(ABA,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和根源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等。简单易行的ABA行为分析通过对员工行为(Behavior)的前因(Antecedent)和后果(Consequence)的分析来识别改变员工行为的行动方案,所以ABA也常被称为ABC行为分析。ABC行为分析简化流程如下:

第一步识别需要改变的目标行为;

第二步正面描述该行为;

第三步列出激发该行为的前因;

第四步描述随着该行为的后果;

第五步负面描述该行为;

第六步重复步骤3和步骤4。

行为分析的最终输出是行为干预行动。一旦了解了行人闯红灯的前因后果,会发现有很多可行方案能有效降低行人闯红灯行为,例如: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配合设置围栏、市民安全培训和教育、播放行人闯红灯被车撞视频、路口增加提醒广播、增加现场交警监督频率、对闯红灯行人进行罚款和闯红灯义务劳动等等。

实施行为干预计划

系统化地制定并实施干预行动计划是行为安全管理项目“落地”过程,可以充实和完善行为安全管理系统。这些行动包括以下方面:

消除工艺、设备和环境危害,使之符合法规或企业标准或最佳实践;

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包括考核、奖励和纪律流程;

领导能力培养;

员工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

员工意识教育;

安全行为观察计划。持续改进

通过安全行为观察数据和关键安全行为基线的比对,可以了解干预计划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从而持续改进行为安全管理。如同其他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审核是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PDCA循环)的必要环节。行为安全审核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同时进行。笔者并不建议工贸企业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同时再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管理体系,而应把行为安全管理植入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然后通过对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审核来持续改进。

安全行为观察和员工意识教育

行为安全的核心工具依然是安全行为观察和员工意识教育。文中已经介绍了常见的安全行为观察计划,而杜邦TAKE2、火线(LOF,Line of Fire)和知安中心“三思而后行”则是典型的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目前国内一些安全管理较好的工贸企业在行为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更多企业跃跃欲试。那么,哪些企业适合实施行为安全管理项目呢?虽然,理论上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安全管理方面应用行为科学原理来减少事故和伤害发生,但笔者基于20年的行为安全实施经验认为,系统地实施行为安全管理并不是所有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务,希望企业在大张旗鼓地实施行为安全之前,首先考虑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和建立合理员工激励机制,然后根据情况导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安全文化。这也是为什么需要“行为安全准备度评估”的原因。

猜你喜欢
闯红灯管理系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打 车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我不再闯红灯”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