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分析

2018-05-29 10:23谢仕波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演绎法教学实践

谢仕波

摘 要: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需要重视对生物科学史教学分析的研究,而“假说-演绎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围绕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分析、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的开展两个方面展开討论,详细分析“假说-演绎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生物科学史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34

“假说-演绎法”也被称为H-D法,它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其中部分学者利用这种H-D法试图引入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科学史教育得到了生物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进而满足新时期国家的人才发展需求和科学史教育需求。

一、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尝试将“假说-演绎法”应用到高中生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以“细胞膜的成分及其流动镶嵌模型构建”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设计,该课程为生物教科书中的必修内容,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还要全面掌握学生在本堂课程之前的学习情况,才能够进一步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认识,本堂课结束后学生要能够说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并且举例说明细胞膜结构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重点放在细胞膜的成分和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上,其中流动镶嵌模型的较为困难[1]。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后,教师要对整体课程展开具体的设计。首先是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引发联想,并且提出问题:细胞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是否也具有边界?其次是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就要通过“假说-演绎法”分析史料示例,从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通过观察现象和具体史料阅读,让学生了解到细胞膜的存在,并且初步掌握“H-D法”的教学思维,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假说来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史料,分析科学家设计出来的实验,并且亲自动手证明证明假说。以上就是细胞膜主要成分的教学方法设计,而基于“假说-演绎法”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同理。

二、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的开展

为了加深对“假说-演绎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应用意义的了解,教师需要重视“假说-演绎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并针对“假说-演绎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一) 试验对象

在进行有关“假说-演绎法”教学实践研究时,教师可将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在生物课堂上采用“H-D”法展开教学活动。并且为了取得明显的实验结果,教师可分别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通过对两个班级生物科学史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能有效了解“H-D”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 实验过程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观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了解,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H-D”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将针对细胞膜的成分及其流动镶嵌模型构建这一科学史模块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细胞膜成分组成这个内容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细胞膜内的组成成分,并要求学生能为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验证。通过设置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H-D”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后测试,测试内容主要是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填空题或者选择题。

(三)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结果,可明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H-D”法的实验班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学生的纸笔测验结果为例,通过对两个班级前后的测验成绩相比较后能够进一步发现“H-D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我利用Spss20.0软件对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进行了分析,实验班的前测平均成绩为62.84,对照班的前测平均成绩为63.33。此外还对两个班级前测成绩的标准差进行了计算,分别为12.286和10.504,此时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都较为接近。而在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后,对两个班级重新进行了笔试,本次考试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68.51,而对照版的成绩为65.13,高于对照班3.08分,而在两个班级成绩的标准差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实验班的标准差为5.434,距离上一次有了明显的缩小,说明实验班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班的成绩为7.134,虽然也有了一定的缩小,但是相比较来看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由此可知,利用“假说-演绎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史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只是体现在纸笔测验上,“假说-演绎法”的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因为“假说-演绎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课堂内容提出自身见解,并且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假说-演绎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通过研究高中生物科学史和“假说-演绎法”发现,这种基于“假说-演绎法”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如果得到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开展,就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和理论之间的演变过程,从而形成生物逻辑思维,在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的同时,提升生物科学理论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 丁财良.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教学活动分析——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J].考试周刊,2018(2):154.

[2] 王家付.浅谈“假说-演绎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7(7X):39.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史演绎法教学实践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生物科学史的探究复习课堂构建
论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