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自制剧的创作特征分析

2018-05-30 09:49徐思源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港剧

■徐思源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为用户创造内容”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视频网站积极投身自制剧行列。一方面,网络自制剧在题材上所受限制不大,科幻、悬疑、青春、搞笑等题材风格灵活多变,题材丰富的网络自制剧满足了多层人群的观影需求,逐渐成为大众的观看偏好。另一方面,网络自制剧因限制性较小,在创意方面更易展开拳脚,像《无心法师2》等续订系列剧,多是以小博大,并得益于品质过硬,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同时带动了彼时市场同类型剧作的火热。因此,从各视频网站的布局来看,“自制剧”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早期粗制滥造的网络自制剧模式已退出江湖,逐渐形成了高口碑高流量的品牌价值。

网络自制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篇幅短小、节奏明快;二是题材多元能与社会大众形成互动。此外还有泛娱乐化、低成本高回报率等。从很多拥有高点击率的自制剧内容来看,社会热点话题、草根阶层生活、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以及都市情景喜剧较受欢迎,以时尚和平民气质为特征的都市青年文化,更容易赢得网络视频主流收视群体即年轻人的偏爱,引发共鸣。网剧不负众望地迎来了黄金期,观众逐渐脱离了“大牌迷信”,诸多无大IP、大卡司或大制作的自制剧纷纷以独特的选材和“小而美”的制作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合理进行IP布局,注重精品化开发,才是当下应该探索的方向。

目前,网络自制剧还呈现出两个良好的进化方向:一是精品化,开始向电视剧的专业水准看齐,多部网络自制剧在投入、拍摄、制作方面开创了行业先河,单集的投入成本超过百万元,在拍摄规格上运用4K技术,剪辑和宣传都达到了电影级别的资源和人员投入,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也进一步说明网络自制剧的优质化发展趋势。二是专业化,网络视频最初是20-30分钟的微电影,后来延长为60-90分钟的新媒体电影,然后就升级成长篇连续网剧,网剧从每集10分钟左右的短篇情景剧,逐渐进化成每集25分钟左右的故事片,如今又呈现出40分钟左右的形式。

1.反类型化与人物形象塑造

由于网络受众观看习惯的快餐化,网速局限以及制作成本限制等原因,网络影视剧一般以“随拍随播”的系列剧形式出现,单集时长不会超过40分钟。类型化是商业剧集重要的传统与稳妥的策略,类型化的人物、套路化的情节、典型性的场景等是其主要特征,它类似于一条准绳,既规范了影片的创作特征,同时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声画时空,满足着观众的观赏心理预期。但是,网络影视剧却反其道而行之,《溏心风暴3》中一众老戏骨的演技,在近年来以小鲜肉为导向的偶像剧中独树一帜。《使徒行者2》也不乏反类型的情节,虽然延续了前作“找卧底”的故事主线,但并没有拘泥于原有的套路,本剧第一集独立成篇,出场角色在集末接连死去,这种节奏在港剧中是比较少见的,显然是借鉴了美剧讲故事的方式。该剧情节发展不落俗套,观众无法根据当下的剧情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故事发展走向,可以说,颠覆既有的影片类型化传统是网络影视剧的深耕方向,反类型化是网络影视剧的一个鲜明特点。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除了题材上避免盲目追逐流行,离不开好演员的精彩诠释和演绎,《如果蜗牛有爱情》中的王子文靠细腻的感情流露征服观众,用表演带动观众入戏,无论是爆发力还是细节处理都颇见功底,而她在戏中对情绪的诠释、尤其是哭戏的把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同样,《使徒行者2》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演员与角色高度契合,面对众多的动作戏,演技高能在线,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卧底形象。剧中演员所刻画的人物角色饱满,让观众逐渐忘记钉姐和爆seed,喜欢上新角色、新关系。

2.叙事策略的大众化与趣味性

大众化叙事策略是一种宽泛的表达方式,在网络影视剧中,描写平常人物的日常生活,努力增添新的戏剧冲突是大众化叙事的明确表征,如此的人物设置拉近了与网络受众的心理距离,这些大众化人物形象的切实塑造使得观众能够轻松地在屏幕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情节环环相扣,在最大限度尊重原著的同时,做了最适合影视剧本的专业改编创作,不仅在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刻画上力求最大呈现,同时将小说中的情节融于镜头语言中,坚持自我表达,积极探索,呈现出一部具有优秀观赏体验和口碑流量双赢的佳作。

《溏心风暴3》叙事视野更加宏大,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家族恩怨,而是把重点放在两个香港特色的家族阶层二元对立上,并以此进行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社会镜像观照,展现了一幕幕交错复杂,火药味十足的片断。一面是草根阶级和名门望族勉强结合后的互相猜忌,争权角力斗争波涛暗涌,因不同的经营理念、阶级概念,导致双方关系破裂;一面是家族内部纷争、亲人反目成仇。《溏心风暴3》制作方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更加细致,另辟蹊径以“报恩”为新的切入点,剧情开篇便矛盾重重,延续了港剧节奏快、情节紧凑、冲突密集等特点,剧情跌宕起伏既“撕”又“虐”,争吵中不乏家族温暖,同时发酵自然,不是刻意制造,不仅入情入理,更体现了制作者的良苦用心。

《使徒行者2》由于在视频网站播出,在延续港剧精髓的同时,也会更侧重年轻视频用户的口味,比如在剧情设置上,更偏重于警匪双方的悬疑角力,而减少了家庭戏份。同时不再沿用港剧常用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创作方式,剧中采用了多条线索并驾的叙事手法,虽然保留了多条感情线,但美剧般的烧脑剧情悬念迭起,营造紧张的感觉,一改港剧原有的拖沓节奏。《使徒行者2》以“男人戏”为主,女性角色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细节上呼应前作但故事内核大变样,有一些故事你会觉得好像是前传,但其实是一个新的剧情。

基于上述网络影视剧的传播特征,场面的宏大精致、高端的视听效果、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和情愫的细腻饱满等传统影视剧的创作目标退居其次,语言对白的趣味性成为了编剧研习剧本的第一要务。《溏心风暴3》中“事急则缓,事缓则圆”等潮语金句为人所津津乐道,很多网友表示对白“很潮”,这种句式上的更新,让人看到港剧的努力。另外,时下网络流行语也是网络影视剧人物对白用语中的高频词,这些语言凝聚了网民大众的智慧,自然具备极强的趣味性和传播效果。

3.景别构成与后现代的视听语言

目前,普及最广的新媒体终端设备为手机和电脑,限于这二者声画还原技术的不完善,网络自制剧暂时无法在展现宏大场面的水准上企及大屏幕或银幕,因此,以往网络自制剧的视听策略强调拍摄中近景和特写等小景别,重在表现人物的动作细节和对白。比如《使徒行者》系列以颇具生活化的场面打动了不少观众,在茶餐厅、按摩房探听帮派的犯罪事实,执行任务的场所更可能是一个寻常酒家。《溏心风暴3》的导演将主环境之一选定为主人公一家所住的房子,在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环境中,摄像机如同一双与剧中人物形影不离的“眼睛”,始终保持近距离的观察角度,详细地记录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得益企鹅影视的注资,《溏心风暴3》除了在场景打造向“经典时期”致敬,更是突破了港剧中固有的“老三样”——固定机位、单调场景以及简陋的服化道具,用航拍、全景、跨国拍摄等提升制作水平。剧中黄宗泽与王浩信的那场“飙车戏”,全景-近景的推、拉、跟镜混合使用,拍出了大片的感觉,也让该剧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使徒行者2》虽然港味不减,但观众仍能明显地感受到在内容上做出了不少革新的尝试,整体制作规模和大场面调度明显提升,不仅走出香港地区前往泰国取景,追车戏、枪战戏的场面也更为庞大,机位更多变,采用航拍、4K拍摄,各种旋转摇晃式镜头等多种拍摄方法,让这部港剧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比如,首集中的追车戏让不少观众称道,场景变化从泰国街头一路切换到废弃仓库和荒郊野外,这样的视觉体验堪比电影大片。《使徒行者2》还摆脱了低成本拍摄的窘况,完全不是原来港剧的那种小门脸和地下室的风格,街头文化变得更少了,前作中茶餐厅、警局、按摩房的简单背景,变成了国际化的高楼大厦、泰国沙滩和珠海码头,生活道具也更加精细,为了贴合剧情的年代背景,剧组还特意找来了古老的按键手机。《使徒行者2》的画面是色彩鲜艳的LOMO滤镜风,追求大片效果更有电影的质感,且每一集的开头都有一段哲学意味浓厚的箴言作为引子,吸引老观众的同时,写意风、文艺范还吊足了文青们的胃口。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拍摄精致、画面精美,剧中大量的航拍镜头、精细的细节特写等富有层次感的影像语言满足了用户更高水平的审美追求。制作方表示必须遵循真实感的原则,包括起用了身高超两米的篮球运动员孙明明,画了特效妆,这种真实的代入感比后期特效要强得多。“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真实感去做的。此外,专门拍了很多特别真实的东西,包括昆仑山主峰。原著中一些场景很诡异,不符合常规,我们就找了很多相关资料,最终制作出这些场景。”《精绝古城》在布景与道具方面,算是电视剧中的上品,它呈现的八十年代,没有滥情的晕黄柔光,它描绘的古墓,没有欧美大片的炫技,开篇前几集那种近年少见的生活化城市和山村风貌,让人们为它朴素执着的风采倾倒。张靓颖演唱的《精绝古城》片尾曲《顺流而下》气势恢宏,是颇有心思的作品,用声浪堆叠力道,中间藏着巧劲,骤然从剧情直接切换到远离尘世缈无人烟的意境。歌词里都是命运、贪婪、无常这类关于人生的意象,在盗墓的绝境里,险象环生,特别容易抽离平常生活,思考人生。万家铭中段插入的RAP带着点西北方言,暗合着故事发生地,又像是陡然卷起的沙暴,揭示命运真相。整首歌的编排非常惊艳,虚实交叠,赋予这出谨守分寸的盗墓剧疑幻疑真的味道。

另外,现代广告和MTV的拍摄和剪辑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网络自制剧制作中,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后现代特色。在企鹅影视自制剧的视听系统中,降格摄影、跳切、非叙事剪辑、拼贴化剪辑、声音失真等处理手段贯穿始终,可以说,后现代的视听语言特征既是剧中人的完整生活呈现手段,亦是网络自制剧树立高标准审美追求的创作特征之一。

4.剧作形式的反转与再造

创造与流行是大众文化以及泛娱乐化时代受众积极投入并成为审美主体的一种表现,创新和再造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气象,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口碑爆棚,尊重原著,剧情还原度达90%以上,按照小说进展进行铺陈,原封不动地进行了还原拍摄,而三集就“下墓探险”的紧凑结构引人入胜,《精绝古城》也从“文本”转变成被审美主体感知和再创造的“作品”。《如果蜗牛有爱情》不仅阵容强大制作精良,其层层递进的故事线也是最大亮点,看起来相对独立的故事,却又连接成完整的剧情线索,整条故事线完整、流畅,令观众就像在看一部超长版的悬疑电影。

《溏心风暴3》风格基调上保持了正宗港剧的神韵,基本设定还是熟悉的配方,将背景放置在更具“港味”的茶餐厅中。但整体而言,依旧凭借极大的创新勇气,在注重情怀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情节结构的稳步突破,令老树开出新花。相比于前两部,明显立意格局更大,故事性更强,节奏更张弛有度,对白也更贴合年轻人的口味,被网友评价拍出了“新港味”。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文艺作品当“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无论是“报恩”,还是“以爱围家”的观念,皆是从作品的教化意义出发,以求潜移默化中实现真善美的传递,《溏心风暴3》对传统伦理道德和主流价值观念的渲染和呈现,与这种快乐、正向价值观形成了呼应。

《使徒行者2》尽管是合拍作品,仍然延续了港剧中“警匪争斗”、“忠奸难辨”的精髓,同时将故事格局放大,不再是一城(香港)一故事,一个黑帮几个堂口,一方面保留了情节堆砌、故事线穿插等,另一方面又将略显拖沓、冗长的东西剔除了。和第一部大部分情节由林峰、佘诗曼推动不同,第二部是群戏,无论是苗侨伟、宣萱、陈豪这条线,还是周柏豪、袁伟豪、黄翠如这条线,都是齐头并进,节奏推进的很快,一个高潮点接着另一个,推着观众往前走,还没来得及细想,下一个梗就又出现了。除了灌输惩恶扬善的价值观,该剧还将一些名言警句放在片头,这些都并不只是摆设,每句话都会对应着剧里的一些情节,或者暗示着那个人物的故事线。该剧剧情内容繁多,为了追求剧作形式创新,每集都会讲述若干个具有扭转乾坤离奇效应的片段,往往导致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反转的内生动力来自于剧中主要卧底人物发生的角色转变,剧中人物身份每揭露一次,剧情就反转一次,剧情走向充满强烈的偶然性和意外性,去中心化、情节波动性和游戏化等特征十分鲜明。

猜你喜欢
港剧
古惑仔
媒介融合视域下香港电视剧转型策略研究
以《叹息桥》为例探析港剧发展新趋向
新港剧VS老港剧 一个小,一个大
《法证先锋4》“港味”去哪了
港剧离“死”而复“生”究竟还有多远?
2018港剧再探“新大陆”
内地资本能否助港剧“重生”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反TVB的一股清流》
TVB渐衰,港剧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