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5-30 00:47曹振杰杜俊鹏黄泓玮孙雪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肛管静息先天性

曹振杰,杜俊鹏,黄泓玮,孙雪花,陈 玄,陈 琦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郑州 450052

小儿巨结肠是在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儿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损、近端病变肠管痉挛狭窄,属于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一种,多表现为反复腹胀、便秘等[1-2]。小儿巨结肠多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包括开腹Duhamel术、Swenson术及Soave术等,但术后患儿均伴有一定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近年来,基于直肠肛门解剖结构,经肛门巨结肠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以腹腔镜Soave术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并行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的巨结肠患儿150例,所有患儿均经典型病史、直肠黏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及术前钡餐灌肠X线片检测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并符合《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伴有排便延迟、反复腹胀、便秘等典型症状者;经泻药、开塞露塞肛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等。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及腹腔镜Soave术知情同意。入选患儿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0.5~7.0(4.1±1.9)岁;疾病类型:全结肠型51例,长段型39例,常见型60例;合并症:尿道下裂19例,脐肠瘘11例,肠旋转不良9例。本研究上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并获批准。

1.2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均行经肛门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5]。①术前:入院后所有患儿均给予少渣半流饮食,术前2 d给予流质饮食。术前辅助检查,洗肠,且手术日前夜及手术当天早晨各灌肠1次。同时给予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服用维生素及抗生素等对症治疗。②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缘作1小切口,置入气腹针,缓慢注入CO2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8~12 mmHg,拔除气腹针后置入Trocar并放置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情况,分别于左中腹及右下腹穿刺Trocar。用超声刀将乙状结肠及直肠间腹膜切除并进行结扎处理,切断相关动脉。于结直肠肠管游离系膜处将直肠游离,切开盆底腹膜及韧带,游离至腹膜返折下约2 cm,近端游离至正常肠管,无出血后常规消除CO2气腹。取截石位,置导尿管,于肛门齿线上方切开直肠黏膜,缝黏膜牵引线向上推剥,将直肠环肌及纵肌切开,并于直肠前方将腹膜返折切开,向两侧延伸进至盆腔,切断并结扎直肠与乙状结肠间韧带,逐渐拖出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结肠,采集近端肠壁组织制作冰冻切片,检测其神经节细胞情况,据检测结果确定切除范围,将正常结肠从肛门拖出,与齿状线上创面分层缝合,吻合结肠断端与齿状线黏膜切缘。③术后: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禁食1~2 d,按切口类型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3 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24 h后去除肛管,肠、胃功能恢复时去除胃管,清洗肛周。术后10~12 d给予扩肛训练,持续3~6个月。术后对所有患儿定期随访12个月。患儿腹腔镜改良Soave术中操作见图1。

左:腹腔镜游离切除狭窄段及扩张段;中:会阴组倒V型切开浅层括约肌;右:会阴组准备切除病变段,肛门成形 图1 腹腔镜改良Soave术术中相关操作

1.3观察指标①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②术后随访,参照相关评分标准,采用14分计分法评价其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儿排便功能,主要包括患儿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污粪程度、直肠感觉、控制排便能力,辨别成形便、稀便或气体的能力,是否需要药物灌肠治疗等方面进行评分。14分为优,10~13分为良,5~9分为一般,0~4分为差;计算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③采用直肠肛门测压装置检测并比较患儿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包括直肠静息压力、肛管静息压力及肛管高压区长度等指标。④统计术后近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小肠结肠炎、肛周不同程度皮炎、结肠扭转、污粪、便秘、直肠回缩吻合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应用配对χ2检验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患儿排便功能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术后6个月直肠肛管压力的变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手术情况150例患儿中,147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98.0%;剩余3例因术中腹腔粘连严重转为开腹手术,术后也逐渐康复。147例腹腔镜改良Soave术患儿手术时间1.3~2.4(1.9±0.3)h,术中出血量16.5~5.7(21.3±4.6)mL,禁食时间12.3~19.6(15.7±3.8)h,肠蠕动恢复时间13.9~25.4(21.9±5.2)h,住院时间14.2~7.1(5.7±3.3)d,术后3个月内排便次数6~15次/d,腹部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表1 患儿术后排便功能情况(n=147)

2.3患儿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变化见表2。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儿直肠静息压力及肛管静息压力均显著降低(P<0.01),肛管高压区长度缩短(P<0.01)。

表2 患儿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变化(n=147)

2.4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47例腹腔镜改良Soave术患儿中4例(2.7%)发生小肠结肠炎,5例(3.4%)发生便秘,6例(4.1%)发生大便失禁,5例(3.4%)发生污粪,经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均逐渐缓解,未见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早在1998年,人们发现经肛改良Soave手术可将结肠经直肠直接拖出,有效地避免了开腹手术,且经过肛门游离结肠,更加精准,对患儿盆腔干扰小,有利于其术后恢复。在腹腔镜辅助下其更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进食早、恢复快等优势,因而腹腔镜改良Soave术已经逐渐发展为小儿巨结肠的首选手术方式。腹腔镜改良Soave术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操作视野良好,可准确显示腹腔内隐匿性疾病的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因而大大降低术中出血量;腹腔镜下可全程监视手术过程,避免吻合时发生结肠扭转,安全性更高[6]。本研究中手术成功率高达98.0%,剩余3例因术中腹腔粘连严重转为开腹手术,术后也康复良好;腹部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肛门排便功能直接影响到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评价巨结肠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死亡率,关键在于术后排便功能及排便控制情况的改善[7]。石群峰等[8]报道,术后3个月患儿大便呈糊状,6~12个月基本接近正常,排便功能得到恢复,因此本研究检测并对比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儿排便功能。本研究中腹腔镜改良Soave术术中切除大部分直肠肌鞘及巨结肠的病变范围,将肛门与正常肠管吻合,建立“新直肠”,使其与正常直肠的生理特点基本相符,同时有效避免损伤括约肌及神经损害,因而患儿术后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2.8%及93.2%,且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显著升高。

目前,随着对直肠、肛管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直肠肛门测压巨结肠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现已广泛运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诊断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估。直肠静息压可通过影响肛管直肠压差参与肛门自制;肛管静息压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产生,对维持肛门关闭、防止污粪等至关重要。由于巨结肠患儿直肠痉挛收缩、肠壁张力增大,导致巨结肠患儿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9]。腹腔镜改良Soave术建立了“新直肠”,并切除了大部分肛门括约肌,术后6个月患儿直肠静息压力及肛管静息压力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肛管高压区长度也显著缩短。提示腹腔镜改良Soave术可有效恢复患儿肛门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

腹腔镜改良Soave术将肠管充分游离,维持末端肠管血供,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肠管,建立“新直肠”,并保留其储粪功能,可有效避免腹腔内脏器损伤,继而明显减少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一定程度的肛门失禁,加之小儿肠壁薄,更易受损,且术中操作易损伤其内括约肌,因而患儿术后仍会存在部分污粪、小肠结肠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刘鸿坚等[10]报道,传统经腹治疗小儿巨结肠术后患儿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29%,污粪发生率为12%等,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腹腔镜改良Soave术后小肠结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及污粪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3.4%、4.1%及3.4%,经灌肠、再次指导扩肛训练及三阶段排便训练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提示腹腔镜改良Soave术可有效降低巨结肠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

综上,腹腔镜改良Soave术可有效恢复巨结肠患儿术后排便功能,有效调节其直肠肛管测压,恢复其控便能力;同时,在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清君, 苟丽, 张素芳.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120例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4(2): 459

[2] ZHU T, FENG J, ZHANG W, et al.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technique in children with long-segment Hirschsprung disease and allied disorders[J]. Pediatr Surg Int, 2013, 29(2):197

[3] 王海阳.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5):542

[4] 马永利, 张传龙, 吴小亚,等.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 临床医学, 2007, 27(2):33

[5] 邵曹慧, 张宏伟, 刘丰丽,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 19(11):855

[6] 王世平, 段卫星.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4):316

[7] 张建军, 张宏伟, 刘丰丽,等. 腹腔镜下改良Soave′s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功能评价[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6):416

[8] 石群峰, 李新宁, 罗树友. 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附73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10):757

[9] 金祝. 经肛门改良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肛门测压及排便功能研究[D]. 遵义: 遵义医学院, 2010.

[10]刘鸿坚,杨传民,祁泳波,等.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11):2135

猜你喜欢
肛管静息先天性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中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