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05-30 05:49王莎莎张贵友
关键词:财务农民政府

王莎莎,张贵友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全国已有193.3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亿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截至2017年6月底,安徽省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数量达到8.3万,位居全国第八。经过十年的发展,安徽省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合作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合作方向从横向向纵向深化,合作方式从传统单一的专业合作向新的多元化合作转变,合作主体从社员之间合作向主体间利益链接、融合发展转变,合作重点从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合作向质量提升为主的合作。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绩效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部分合作社财务绩效较好,对当地农业收益增加,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另一部分合作社经营效果不理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社员纷纷退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目前,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鉴此,笔者拟基于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基础

(一)资产规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

合作社拥有的资产是指由合作社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给合作社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而提高合作社的财务绩效。学术界普遍认为资产总规模和财务绩效之间呈现的是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1]。对于合作社来说,资产的数量不仅重要,资产在提高财务绩效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出了假设1。

假设1:资产规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注册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

注册资金指国家授予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财产或合作社拥有的财产数额。注册资金的多少对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的数量对其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且是正向的,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数量较大,则后期发展水平越高[2]。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不仅注册资金的大小重要,注册资金在提高财务绩效的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了假设2。

假设2:注册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行业或政府认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

合作社得到政府的认证,可以为社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合作社组织及成员层面的绩效。学术界认为合作社获得质量认证的数量对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自身品牌的建立可以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提升其盈利空间[3]。因此,提出了假设3。

假设3:行业或政府认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信贷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

信贷支持可以让合作社拥有足够的资金,有助于合作社把握住可能获利的创业机会,从而提高合作社的财务绩效。有学者认为国家或金融部门是否对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的行为,对其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因此,提出了假设4。

假设4:信贷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五)政府补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

政府补贴有助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从而提高其财务绩效。有学者认为政府引导、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很关键,政府给予的扶持程度对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5],从而影响合作社的财务绩效。因此,提出了假设5。

假设5:政府补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使用的数据一部分是来自2017年5~9月课题组对安徽省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合作社负责人(包括社长、理事长),财务负责人等;还有一部分数据是对由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包括市级示范社的负责人。本文选取了50个省级示范社的数据,还有俩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数据,第一期有效问卷为89份,第二期有效问卷为81份,总共有效数据为220份。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因素众多,有的可以量化,有的难以量化,考虑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经济属性又有共同属性的特点,结合上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将资本积累增长速度、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销售额增长速度、社员总数作为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观察变量[6-9],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四个财务指标测算出财务绩效综合水平,从而将财务绩效综合水平作为因变量。

2.自变量

资产规模,合作社登记在册的数据为准,单位:万元。注册资金,合作社成立时的注册资金。行业或政府认证,合作社有没有得到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的认证,比如“三品一标”,有则赋值1,无则赋值0。是否获得信贷支持,表示合作社当年收到的银行贷款数额,如果没有则是0。政府补贴,表示合作社当年收到的政府补助的额度,如果没有则是0。

3.其他控制变量

参考前人有关控制变量的安排,把合作社的时间因素以及产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分析。具体来说,合作社的成立年限(也就是成立至今的时间)表示时间特性;用两大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表示产业特征,其中将种植业赋值为1,养殖业赋值为0。

(三)模型选择与说明

因为被解释变量是连续变量,一般的线性模型可以作为回归模型,本文将运用OLS方法估计下列回归模型的参数:

εi是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其中Yi表示因变量,X1…X7分别代表成立时间、产业类型、资产规模、注册资金、行业或政府认证、是否获得信贷支持、政府补贴等自变量。社员总数这一指标在分析销售额增长率、资金积累增长率和固定资产规模增长率时,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资产规模在分析注册资金、行业或政府认证、是否获得信贷支持、政府补贴等影响因素时,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财务绩效综合水平测算

1.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值和Bartlett检验方法来对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1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提出的标准,KMO值大于0.6时则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显然0.715大于0.6,所以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得到的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所以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做因子分析。总之,两种检验结果均表明:原始指标的变量集有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矩阵也不是单位矩阵,因此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因子成分的提取

从表2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两个,贡献率分别为60.110%,24.979%,其对应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89%,这表示提取这四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包括了原始变量的足够信息,这样将原来的4个指标就可转化为2个新指标,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3.因子得分

利用回归系数法估计每个因子在原始指标数值上的的得分系数,并且在运用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出了Z1、Z2两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与此同时,分别将Z1、Z2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除以总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作为权重,以这些权重作为各公共因子的系数,对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并用公式(1)计算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表2 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二)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财务绩效的综合水平来衡量财务绩效,将“建立时间”、“产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把“注册资金”、“合作社的资产规模”、“行业或政府认证”、“是否获得信贷支持”和“政府补贴”等5个变量,逐个代入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影响因素中,资本规模、注册资金和政府补贴对社员总数有显著影响,分别是资产规模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注册资金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政府补贴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即资本规模、注册资金和政府补贴对合作社社员数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假设1,2,5得到验证。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不同指标衡量的合作社的财务绩效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从上述回归的结果来看,合作社的资产规模,注册资金与政府补贴对合作社的财务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合作社的行业或政府认证与信贷支持没有显著影响。

合作社的资产规模与合作社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年资产每增加1万元,合作社的财务绩效将增加0.0004单位。合作社的发展规模是从小到大,从线条状到网络状的过程。资产投资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等。一个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及其发展的成熟度可以通过资产投入来清晰直观地反映出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财务绩效高的合作社更容易获得资金,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在技术有效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需要物质基础,即增加资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为合作社带来更多的利润,吸引更多的成员,促进更多的农村人口就业,社会绩效也将上升。所以合作社的资产越多,合作社发展的机会就越大,财务绩效越好。

注册资金这个指标,在回归中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是显著的。这也符合假设,注册资金是合作社财务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充足的注册资金不仅可以使其正常运营,而且对品牌的建立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支持政策,在回归中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是显著的。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建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成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扶持上,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也保障了合作社的利益,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展好的合作社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支助资金,更重要的是,政府将这样的合作社作为典型,提升合作社的影响力,还为合作社建立展销会,帮助合作社出售产品;主动与超市、卖场联系谈判,增加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鼓励合作社共同组建农产品销售协会,提高市场发言权等。

表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测算结果

政府或行业认证对合作社财务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获得的行业认证的合作社数量还较少,没有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信贷支持对合作社财务绩效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合作社存在贷款难、贷款手续繁杂等问题,导致合作社获得信贷支持的额度不高,没有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主要结论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资产规模、注册资本和政府补贴,三个影响因素和合作社的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资产规模可以反映合作社的资产,从而可以显示未来的发展空间。注册资金的数量,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充足的注册资金不仅可以使其正常运营,而且对品牌的建立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社本身具有生产能力的大小,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农业技术代替传统的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是合作社的一大亮点。合作社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合作社是一种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弱者联合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合作社的理事长是一个精英骨干,但不可能由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完成合作社的日常运作,想要快速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就需要由政府引导牵头,明确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供合作社的发展资金,制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当前,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合作社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管理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不平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合作社内部改善是不够的,必须受到外部政策环境的约束。

(二)对策建议

1.科学引导,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

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依然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首先,政府财政支持应该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引进高科技设备,机械设施等重大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实行以专项资金的方式,采用先建设再补贴的方式,项目建成后通过审核再给予补助。其次,着力提高合作社对会员服务方面的财政支持,如:合作社内部培训,专业人才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等服务。最后,加强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订单农业,先收取一些资金,然后投入生产,一方面,可以为合作社注资,再生产,解决合作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社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合作社的销售量得到了保障,解决了合作社的销售问题。

表4 合作社销售额增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扩大试点示范基地,宣传培养典型榜样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科技示范性,带头性,带动效益显著的合作社。完善市级以上示范社的选拔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引起广大合作社的关注。建立更严格的选拔标准,按照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收入,会员人数,带动周边农户数,现代农业科技投资等标准,对参与评选的合作社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每个被选为示范性合作社都是管理标准化,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经营效益,优质的社员服务等特点。并通过表彰、授予荣誉称号、资金奖励等方式进行鼓励。对于已经评选为示范社的合作社,制定一套严格的监督标准,不定期派出检验组深入合作社进行检验巡查,对于缺乏民主管理,账目不清楚,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合作社采用记过警告的惩罚方式,多次不改者取消其示范性合作社的荣誉称号。不断的监督有助于加强合作社规范有序的发展,从而使合作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积极探索合作社不同的运行方式

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绩效,可以“合作社+农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等业务形式经营,不管是哪种经营形式,主要问题是合作社建立的公司实体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成员或者农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好利益调节关系,做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使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产品的原料收益,也可以得到在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回报,真正实现让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组织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使得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合作社财务绩效。

[1]刘婧,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基于山西省不同资产规模下的调研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4):107-111.

[2]莫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湖南省的187份调研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31-35.

[3]陈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以理事长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J].南方农村,2014,16(5):16-20.

[4]娄锋,程士国,樊启.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79-87.

[5]刘洁,陈新华.制度结构、交易环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基于江西省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5(10):106-111.

[6]崔宝玉,简鹏,王纯慧.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测度与影响因素——兼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10-115.

[7]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0.

[8]杨光华,朱春燕.规模扩大必然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吗?——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4(7):117-120.

[9]刘同山,孔祥智.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农民合作社绩效?——对195个样本的SEM分析[J].东岳论丛,2015,32(12):16-23.

猜你喜欢
财务农民政府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水利财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