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2018-05-30 05:49周泽炯陈骏兰
关键词:关联系数合肥高新区

周泽炯,陈骏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一、引言

根据索洛模型,技术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正向有效作用愈发显著。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更倾向于全要素生产率,即科技进步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作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技术要素投入力度对经济社会的总产值有重要影响,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多维度提出了相关看法。就研究方法,陶晋、肖林[1]基于生产函数的应用分析,评价技术进步对于经济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的定量估算,证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并未提出相关的建议。Shu Hu、Fei Lan[2]根据索洛模型,引入技术要素,但将其视为固定参数,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王琳[3]使用回归分析研究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通过东中西区域对比,得出结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关联作用。总而言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是定量关联的,通过实证分析可得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即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量和投入结构,陈信伟、姚佐文[4]利用1994~2008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时序数据,通过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概念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显著,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现象。曹贤忠、曾刚等[5]就长江经济带1990~2013年的时序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等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两者在长期具有稳定关系。李俊成、马菁[6]运用全国31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分析得到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进而促进金融结构创新。周代数、朱明亮[7]在1998~2012年区间内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探讨R&D投入结构(强度和规模)如何影响创新绩效,认为R&D投入结构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总而言之,科技增进了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高,特别是可将科技因素量化的指标R&D投入量和投入结构。就国家级高新区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闵瑞[8]针对武汉高新区,利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和时滞模型,得出经济增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于科技进步。权进民[9]针对全国高新区,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角度研究科技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受地区本身科技创新能力的依赖,在创新的基础上才可实现产业结构之间的优化升级。刘雪[10]针对济南高新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的投入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合以上文献,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而言,当前文献在研究方法、两者之间的综合效果等方面提出重要建议,但就部分国家级高新区而言,时序数据跨度较短,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针对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2007~2015年时序区间内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分析后就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合肥高新区时空状况分析

就空间分布来看,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合肥高新区位于省会城市,拥有丰富高校研究院所等创新资源,现已成为安徽省省内最大的技术产业化基地。就安徽省分布来看,合肥高新区是合芜蚌创新试验区的核心区域。

就时间分布来看,合肥高新区经济增长近几年尤为显著,2017年区域内综合实力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位居第6,地区生产总值为562.4亿元,增速高达11.1%。科技进步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在科技活动高端人才、科技活动经费和R&D经费投入等科技投入方面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在2007~2015年时间序列中,科技活动高端人才从1.18万人增长到2.82万人,增长幅度为57.9%,科技活动经费从36.90亿元增长到142.91亿元,增长幅度为74.2%,R&D经费投入从28.31亿元增长到109.80亿元,增长幅度为74.22%。利用科技投入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1所示),科技因素与经济发展在区间内不断增加,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图1 合肥高新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时序图

三、基于灰色关联度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互动机理表明,通过劳动者投入结构的变化形成技术进步的基础性因素,通过R&D研发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投入形成增效性因素,两者共同作用带动经济贡献率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创造出的新产品需求,对提升科技进步水平有正向影响作用。实证分析以灰色关联度角度,联系合肥高新区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和经济发展,对两者进行关联度分析,关联度大小体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作用强弱。

(一)研究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少量不完全数据对事物内部结构及特征的信息进行建模分析,研究信息和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参考数列和多个比较数列之间不同时刻的相似程度,利用关联系数推断两者之间的关系。参考数列与多个比较数列的相似度越高,两数列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反之两者的关联性越弱。

灰色关联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为

比较数列为

第二步原始数据变换。由于各因素类型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可能导致数列之间的关联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模型结果的准确性会降低,因此利用初值化变换方法将数据无量纲化,初值化公式为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关联系数表示数列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取值集中于0和1之间,关联系数为0则两数列在几何形状方面完全关联,关联系数为1则两数列在几何形状方面不存在关联关系。计算公式为

其中ρ∈[0,1]为分辨系数,通常取ρ=0.5,分别为两级最大和最小差。

第四步,计算关联度。为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关联度用某时刻的均值表示,公式为

其中,0<R<0.35表明关联程度较低,0.35<R<0.65表明两者关联程度中等,0.65<R<1表明两者关联程度较高,若Ri>Rj表明i所在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相关程度较高,紧密程度越高。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为保证指标数据可量化,选取2010~2015年合肥市工业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增长,作为参考数列,科技活动高端人才、科技活动支出、R&D经费支出表示科技进步,作为比较序列,见表1。

表1 2010~2015年合肥高新区科技投入与工业生产总值数据表

根据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见表2。

表2 无量纲处理表格

(三)实证研究及其结果分析

根据公式(2)利用MATLAB软件运行得到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见表3,并绘制关联系数图,拖过图形判断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几何图形是否相似,如图2所示。

表3 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关联系数表

图2 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关联系数时序图

根据各时刻调整为均值的原理,将表3数据带入公式(3)得到科技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见表4。

表4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指标关联度及排序

由实证结果,科技因素中三个主要途径即科技活动高端人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均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虽然三者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随时间波动变化,但均促进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加,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明显高于科技活动高端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从绝对数来看,合肥高新区科技活动经费和R&D经费投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5年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76倍和3.23倍,可见两者对经济增长的正向辐射作用明显;而科技活动高端人才投入量较少,2015年比2010年仅增长约1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但仍然存在相关关系。

科技活动高端人才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处于弱势地位,是由于合肥高新区科技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首先,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意义上依赖于创新型高端人才和R&D活动的综合效应。但在R&D活动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科技活动高端人才投入并没有相应提升。其次,科技投入的三大途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未达到0.9,说明三者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值较低,这说明合肥高新区在科技要素投入总体数量值方面,仍然有进一步增加投入力度的必要。

四、对策建议

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合肥高新区科技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活动高端人才投入在数值上较小,R&D经费投入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为进一步推动合肥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技活动高端人才培养

科技活动高端人才对于合肥高新区技术进去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本的引进有效改善科技因素的总体结构,提高合肥高新区区域内部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数量上看,合肥高新区人力资源总量低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新区,缺乏专业性、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导致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的转化能力较弱。因此高新区应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在物质与工作环境方面对高端人才给予一定政策或者机制的倾斜,从而进一步拓宽科技活动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中间桥梁,链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优化科技活动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青年学者和创新性人才。

(二)增加R&D经费投入

R&D活动是科技因素的基础与核心[11],因此需要平衡科技活动高端人才、科技活动经费、R&D经费三者的投入结构。在绝对数方面,R&D经费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低于科技活动经费占工业产值比重,实证分析表明,R&D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12]。因此合肥高新区有关部门保持科技活动在科技因素占有较大比例的同时,应合理运用政府财政税收和市场金融创新等方式激励科技创新与R&D经费投入,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有关民间组织对R&D经费投入力度的重视,优化科技因素投入结构,使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增强,进一步有利于合肥高新区的经济发展。

(三)提升技术进步的产业规划

新兴产业集群是区域科技进步的基础,利用合肥高新区目前高新技术的自身优势,具体表现在中国科技大学校区内量子信息实验室、光源、核聚变等多个高技术重大项目,加快量子信息、智能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交叉创新,在合肥高新区内源源不断注入新兴产业资源。在新兴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政策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加快融合创新创业,完善“技术产业”的智能型合肥高新区定位。

(四)加快科技金融融合

科技要素投入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产业不断注入的同时,金融产品创新对技术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创新贷、创业担保贷对于新入驻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帮助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等各阶段的资金需求。科技金融融合是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体现,促进园区内产业和体制双创,有效提高技术进步。

[1]陶晋,肖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评价——生产函数的应用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1996(03):11-14.

[2]Shuhua Hu,Fei Lan.Analysi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 to Economic Growth of Six Central ChinaProvince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 Computing,2007:4295-4298.

[3]王琳.我国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11):38-40.

[4]陈信伟,姚佐文.安徽省R&D投入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30(02):16-22.

[5]曹贤忠,曾刚,邹琳.基于面板数据的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02):208-218.

[6]李俊成,马菁.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基于融资环境视角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2):135-142.

[7]周代数,朱明亮.R&D投入强度、R&D人员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5):19-23.

[8]闵瑞.武汉市高新区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2010:7.

[9]权进民.高新区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10]刘雪.济南高新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11]严成樑,龚六堂.R&D规模、R&D结构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13(02):3-19.

[12]王正新,裴玲玲,应洪斌.R&D经费投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时滞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12):49-53.

猜你喜欢
关联系数合肥高新区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基于灰色关联度对山东小麦新品种(系) 综合表现评价分析
遂宁高新区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稠油热采油井生产主控因素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产业关联视角下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经济效应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