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愤怒的葡萄》

2018-05-30 12:12丁佩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丁佩

摘要:《愤怒的葡萄》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39年问世以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部作品以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美国南部大批破产农民向西逃荒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新历史主义的视角,研究作品中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因素,指出作品中所体现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即研究作为文本的《愤怒的葡萄》所记述的历史事实,以及作为历史的《愤怒的葡萄》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所建构的历史。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

一、导语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主义描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大量美国农民破产并前往加尼福尼亚逃荒的故事。小说反映了残酷大农场主对广大贫苦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贫苦农民对大农场主的愤怒和反抗,可以说是对美国当时社会的深刻反省和真实描述。1940年该作品被授予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在经济大萧条的大背景下,主流社会和主流历史(权威历史)都倾向于关注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与此不同,斯坦贝克把目光聚集到在主流历史中被忽视并处于失语状态的贫苦农民。一九三七年,斯坦贝克同美国南部俄克拉荷马州的破产农民一起逃荒西行,之后斯坦贝克基于自己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创作了《愤怒的葡萄》。《愤怒的葡萄》勇于为底层人民发声,向人们展示了被主流历史所忽视的破产农民的小历史。研究这一作品,有利于人们正确看待主流历史的大历史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小历史的关系。鉴于以往学者大多已经从神话原型理论或者生态女性主义等方面研究作品的宗教元素或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因素,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本的关系。

二、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式,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其代表人物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路易斯,蒙特罗斯、海登,怀特等。新历史主义反对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绝对真实客观的观点,认为历史是可以释义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纠正了文学反映论中单一和被动的倾向,提出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话语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的思想,并试图寻找出以往被人们忽略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沟通的踪迹。这对我们在从事文学批评时更细致的把握文学的位置和作用,考察文学的历史文化性质颇有启发。并且,新历史主义批评提出的发掘文学中意识形态的异己因素以及它们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巩固、破坏、化解等关系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有效地从事文学的意识形态研究。新历史主义批评把政治和意识形态作为批评的重要成分,充分阐述了它们与文学的复杂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展示了文学批评参与社会生活的又一途径。具体来说,笔者将从蒙特罗斯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这两个维度研究《愤怒的葡萄》。

路易斯·蒙特罗斯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在《文化诗学和政治学》(1989)中,蒙特罗斯提出“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历史是一个延申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反映了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关系。《愤怒的葡萄》记录了美国社会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真实图景,作为文本,该小说能帮助我们了解那段时期的历史:作为斯坦贝克对历史的个人阐释,我们能探究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建构的历史。

三、文本的历史性:《愤怒的葡萄》再现的史实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本和历史是一种互文的关系,文本是一段被压缩的历史,而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和旧历史主义的正统的大历史观不同,新历史主义所认为的历史是一个个的小历史,即从一个个被时间所掩埋的文本中所发现的故事和事实。“文本的历史性”是指所有的书写形式一包括批评家所研究的文本和我们处身其中研究其他文本的文本一的历史具体性和社会物质性内容:也指所有阅读形式的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由《愤怒的葡萄》这一文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一大萧条、沙尘暴和农民移民。《愤怒的葡萄》讲述了不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人们所忽视的历史。通过斯坦贝克笔下《愤怒的葡萄》,我们能了解更过被主流声音所忽视的真实的历史。

(一)大萧条

《愤怒的葡萄》真实地记录了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事件。斯坦贝克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人物情节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示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小说一开始,乔德一家以及大批农民就失去了土地和家园,不得已踏上了前往加尼福利亚的旅程去寻找机会。途中,乔德一家目睹了很多农民的辛酸和血泪。农民们筋疲力尽、疾病缠身甚至饥饿而死。但是当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尼福利亚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梦想中的天堂,而是又一个地狱。他们受到当地人的排挤,很难找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工资也非常低,难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据史料记载,在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大约有一百多万佃农和小农场主逃往西部。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前往加尼福尼亚,渴望逃离美国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和德克萨斯等地的自然灾难和贫穷。大萧条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让无数美国人失去工作无家可归,是西方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最严重也最持久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的起因是一九二九年股票市场的崩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经济持续恶化,大批人失去了工作流落街头。讽刺的是,一方面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又找不到工作,饥肠辘辘:另一方面农场主将大量农场品倒入河中或埋入地下。

文中的这段描写向人们展示了美国社会血淋淋的真实。为了让资本順利运行,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这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本质。以至于资本金宁愿把农产品倒入河中或埋入地里也不愿意施舍给那些饥肠辘辘的农民。因为资本金一旦这么做,就会打破市场的供需平衡,这样就更难在经济危机中获取利益了,这鲜明的对比甚至让读者无法抑制住心中怒火。在这部作品中,斯坦贝克深刻揭示了如乔德一家的贫苦农民的悲惨境况,让读者了解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真实境况。

(二)沙尘暴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除了经济大萧条从工业波及到农业让农民饱受其苦外,农民还受到沙尘暴这一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沙尘暴的破坏性下,干旱连连,土质恶化,农民虽辛勤劳动但颗粒无收。在沙尘暴之前,由于土地的机械化运作,农场主对土地劳动力的需求已大大减少,农民们也面临失业的风险。但是沙尘暴给农民所种植的庄稼带来巨大破坏,这让农民的境况雪上加霜,农民连养家糊口都难。久而久之农民无法偿还欠下银行和大农场主的债务,被迫让出土地背井离乡。在沙尘暴和大萧条的双重打击下,绝望的农民别无选择只得离开家乡一路西行。据记载,在美国南部沙尘暴期间一切都蒙上了尘土,可见度极低。

《愤怒的葡萄》开篇就提到了受严重干旱等恶劣天气影响,庄稼收成不好。由于农民无力偿还债务,银行家派人用机械运作他们的土地并摧毁他们的家园,迫使他们离开家乡。于是一无所有的农民开始西行之路去加尼福利亚寻找希望。小说前几章详细地描写了沙尘暴的景象。干旱连连,雨水缺乏,风力强劲,这些因素都让沙尘暴愈演愈烈。沙尘暴对俄克拉荷马州的农民有着至关重要的负面影响。斯坦贝克对沙尘暴生动的描写让全文笼罩着压印和绝望的气息。他让人们看到,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除了众所周知的经济大萧条等人为灾难外,还有沙尘暴等自然灾难。从而将人们的目光转向沙尘暴,让人们拾起这一被大萧条所掩盖的容易被人忽视的历史事件。通过记述被主流大历史所忽视的沙尘暴这一小历史,斯坦贝克成功地让《愤怒的葡萄》这一文本发挥了它的历史性功能,让人们从一个小文本中窥见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四、历史的文本性:《愤怒的葡萄》建构的历史

“历史的文本性”首先是指,不以我们所研究的社会的文本踪迹为媒介,我们就没有任何途径去接近一个完整的、真正的过去和一个物质性的存在。而且,那些踪迹不能被视为仅仅是偶然形成的,而应被设定为至少是部分必然地源自选择性保存和涂抹的微妙过程一就像那些生产出传统人文学科规划的过程一样。其次,那些在物质及意识形态斗争中获胜的文本踪迹,当其转化成“档案”,并成为人们将人文学科阵地宣称为他们自己的描述和解释性文本的基础时,它们自身也充当后人的阐释媒介。通过文本人们可以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然而文本并不是被动地随意地反映历史,它必然受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制约,用文本建构历史的过程就是用文本阐释历史的过程。本部分主要从小说中建构的历史人手,在这一历史建构过程中,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的设立起了重要作用。

(一)妈和罗撒香——女性的力量

在小说中,妈以一个完美的形象出现,并逐渐代替乔德爸成为全家的中心和支柱。很大程度上妈是乔德一家还凝聚在一起的原因。在整个迁徙过程中和到达加尼福尼亚后,由于种种原因乔德一家面临各奔东西的风险,但最后都是妈坚持让这个家维持一个整体。在旅途中祖父祖母相继离世,约翰叔叔活在忏悔和自责中,乔德爸本应承担照顾家庭的重担但却一次次被困难打倒,康尼和诺亚因为吃不了苦而离家出走,但是在妈的努力下,这个家庭坚持到了最后。妈用她的爱心、智慧、坚持和包容支撑着整个家。她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无时无刻把整个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乔德一家来说,妈就是爱心和希望的象征。妈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家人的关爱,也体现在对他人的照顾。在俄克拉荷马卅I时,尽管所带的食物有限和卡车的空间有限,妈还是决定带着吉姆·凯西一起出发。当乔德一家到达加尼福尼亚后,一群饥肠辘辘的孩子围着正在做饭的妈。尽管自己和家人也同样食不果腹,妈仍然乐意把食物分给小孩们。

与妈不同,罗撒香的在文中的形象变化比较大。刚开始,罗撒香并不是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人。相反,她有点自私自利,喜欢怨天尤人,总想摆脱自己的家人单独和自己的丈夫康尼生活在一起。她在意的是自己、康尼和腹中未出生的孩子这个小家,而不是整个乔德家族这个大家庭。但是在经历了丈夫康尼的抛弃,生活艰难时整个乔德大家庭的温暖和产下死婴等一连串好的或坏的事情的影响后,罗撒香的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小说结局罗撒香用自己的奶水去挽救一个即将饿死的陌生男人,使整篇小说得到升华。

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一反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主导形象,有意塑造了妈这个代替乔德爸成为家庭支柱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妈没有姓氏,也没有自己的名字。斯坦贝克似乎有意塑造妈这一没有具体姓名的人物,意在使妈这一形象泛化。在小说中,妈不止是乔德一家的母亲,而是天下所有人的母亲。妈不止是乔德一家的顶梁柱,也是天下所有人的顶梁柱。这样,妈就成了泛化和类型化的母亲,成了代替父亲成为家庭权威的母亲。而罗撒香最后也如她的名字寓意一样,“沙仑(古代巴勒斯坦富饶的平原)的玫瑰”,給人们带来了希望。小说最后罗撒香忍受产下死婴的悲痛用自己的奶水拯救一个即将饿死的男人,这一场景十分具有象征意义。这一场景象征着新生,也象征着女人对男人的拯救,女人是男人的母亲。可以说妈取代了男人的家庭地位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而罗撒香则取代了男人的社会地位,最终挽救了男人,成为带给劳苦大众希望的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主流历史记载中,男性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但在斯坦贝克的笔下,男性显得很无奈很无力,要依靠女性才能继续向前,女性凭借自己的理论逐渐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愤怒的葡萄》这一文本中,斯坦贝克大力赞赏女性的力量。这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也体现了斯坦贝克所建构的历史的主观性。

(二)吉姆·凯西和汤姆·乔德一美国梦的虚幻

一直以来美国梦都深深地植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美国人民相信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自己努力上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改变命运。但是《愤怒的葡萄》通过描绘乔德一家的生活,残忍地向人们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这一点在吉姆,凯西和汤姆,乔德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吉姆·凯西原来是一个牧师,一心想通过布道拯救人们,是个基督耶稣式的人物。但是在与乔德一家一起西行的过程中,凯西渐渐意识到上帝的虚幻性和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不再传教,转而号召人们团结起来,通过人们自身的力量反抗大农场主等资本家的残酷统治。在组织农民们罢工的过程中,凯西受到大农场主等资本家的敌视,最终被警察打死。

在小说开始,汤姆·乔德因意外杀人坐了四年牢,刚被假释回来。刚开始汤姆只是一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小人物。被假释后,为了能坐上一位陌生卡车司机的顺风车,汤姆巧舌如簧软硬兼施,最终说服卡车司机载他回家。最开始的汤姆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但在经历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后,以及在妈和凯西的共同影响下,汤姆成长了。特别是在凯西的影响下,汤姆不再只是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小家,而是关心起整个贫苦农民大家庭。他意识到人们团结一心和互助友爱的力量,认为个人只是集体大家庭的一部分。于是在凯西牺牲后,汤姆继承其精神想继续把广大农民组织在一起反抗压迫。但是汤姆打死了杀害凯西的警察,为了避开政府的追捕,他不得不隐藏在深山中。

一直以来美国人民都深信美国梦并追求美国梦。但随着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社会经济状况持续恶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怀疑曾经承诺他们美好生活的美国梦。吉姆·凯西和汤姆·乔德都是美国梦的追求者,凯西追求人民生活幸福,汤姆追求家庭温饱摆脱经济困境。于是他们一路西行去加尼福利亚追梦,可是等来的却是资本家的压榨和政府的不作为。不管如何努力上进,如何互助友爱,依然摆脱不了生活的困境,反而遭到政府的剥削和镇压。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美国梦的虚幻。不同于主流历史对美国梦的吹捧和称赞,在斯坦贝克所构建的历史中,美国梦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人们无法成功地追梦,政府也不会帮助人们追梦,相反还会成为人们追梦路上的阻碍。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这一历史文本中,揭露了一些被主流历史所忽视或隐瞒的历史事件,让人们能更加全面和真是地了解那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五、结语

文本的生产与流传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斯坦贝克以《愤怒的葡萄》这一文本为基础,重新书写了经济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的苦辣辛酸,有助于人们对那一时期的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其实,斯坦贝克反思的是历史,但是关注的是现实,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表现出对底层人們的深刻同情,并勇于为底层人们发声。在这部作品中,上世纪骇人听闻的经济大萧条、威胁自然和生态的沙尘暴等历史时间都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了解到那一时期有些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真实历史。在此基础上,斯坦贝克更进一步在《愤怒的葡萄》这一文本中又建构了女性的力量、美国梦的虚幻等历史,使人们在通过文本了解历史之余又能通过文本建构历史,让人们体会到历史与文本互动的火花。不可否认作为历史文本的《愤怒的葡萄》有其文本性和主观性。但从斯坦贝克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人们能够关注到被主流历史所忽视的那一部分小历史,并对斯坦贝克在文本中所记述的事件进行反思。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权力与人性
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涵与特色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