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实现中小学数学平稳过渡*

2018-05-31 03:29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511453霍锐泉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算符号学习者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511453) 霍锐泉

1 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学习内容、学习容量等的变化会让学生产生不适应感,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和烦闷感,尤其是课堂内容增多、速度加快、考试频率增多,难度增大等.七年级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化解,会使学生降低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信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对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从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后面的数学学习道路走的更加通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数与代数”包括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对数学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对有理数的理解,强调数的运算,重视过程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明确规定.

(1)能够建立数轴理解、表示、比较有理数.

(2)正确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定义,并能求取它们的值.

(3)理解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意义,掌握这五种运算.

(4)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有理数运算不仅是第三学段(7至9年级)数学课程的初始内容,一直都担负着“数学启蒙”的重任,是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理数运算既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运算,又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在数学领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学好有理数运算既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重要时机.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学习时段安排上,都十分重视有理数的教学,强调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很多教师认为有理数内容并不困难.然而,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负数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对添加了正负符号的数字进行运算更让他们感到困惑.正因为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难度的感受不同,教师常常会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和错误理解感到急躁和不解,埋怨学生“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个独立的小的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或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讲解,是在传统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时间一般在5~8分钟内,最长不超过10分钟.微课不仅大大缩减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而且就像有一位老师在身边一样,短短的几分钟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让学生的学习不再遇到绊脚石.

微课资源的应用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与传统学习资源相比而言,微课具有时间短小、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学习、应用简单等特点,恰好满足了学习者通过微型移动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诉求,在家中、在学校里、在路上都能进行微课的学习,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因此,微课可以很好的满足学习者微型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 微课的实践应用

七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阶段,因受思维定式影响,对正负号的理解和运算律的理解不到位,当引入负有理数后,往往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常见的错误有:解答加减混合运算,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时,在“相反数”上往往出错,只会将“+”、“−”符号当做单纯的运算符号来理解.如 10+(−30)− (−24)− (−40)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将其中的“-”号依旧当做运算符号,从而错误地计算为10−30−24−40;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忽视了要连同加数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的要求.在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中,往往混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把“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错误的理解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在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时,常出现的问题有忘记用括号外面的项去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以及符号出错;对乘方的意义理解不透切,例如,出现32=6,−32=9,等错误.

针对学生在有理数运算中常见的错误和错误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解题过程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但教师在对有理数的解题步骤中,不仅要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格式示范,还要根据相应的步骤说明原因,如去括号后为何符号不变,为何符号要变等.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而且不能很好地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因此,这时引入微课教学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本人进行把学生容易错或者理解困难的地方拍下小视频,让学习暂时有困难或都还不理解的学生回家进行反复学习.以下是有理数一章书所拍其中的十几个小视频.

4 微课应用的效果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一样,一节课下来,优学生已经掌握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简单的微课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低效、无效.而对后进生来说,在短短40分钟之内不能解决所有的疑问,没有达到充分掌握知识的目标.本人在初一年级进行抽样调查,在40分钟内能完全掌握当天所学内容的,10%的学生表示能完全掌握,59.2%的学生选择大部分能,30.8%的学生选择还有部分没掌握.而针对有数学问题的时候,选择哪种方式进行解决,本人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只有15%选择问老师,38.7%选择与同学进行讨论,32%选择自己查找答案,14.3%选择放任.数据显示,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学生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倾向于问同学或者自己找答案,但也多达一成多的学生放任问题而不顾.

利用微课进行数学复习巩固,一方面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困难所制作的微视频,可以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复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另一方面消灭了学生直面教师的羞涩和尴尬感;再者,家长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督促子女学习.

本人任教的两个班都采用微课教学,而对照其他班的讲授方法,在七年级有理数这章书的年级统测中(注:全年级8个班,入学成绩相差0.4分以内,共有6个数学老师,有4个老师教1个班),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成绩为82分,高出其他班的成绩为4分多;100人中30分以下只有一人.结果显示,应用微课教学班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说明了微课对提高学习学生学习有理数的知识有一定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微课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中下学生,可以了解到利用微课学习对部分接受能力、反应较慢的学生可以有再次学习的机会,家长也反映,自己可以利用小视频对小孩进行辅导.

5 对微课的几点思考

5.1 微课实现“掌握学习”的教育理念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给学习者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个性化的帮助以及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所指定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给学习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大,至少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学习者之间的能力差异不能用于决定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质量的好坏,只决定着学习者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即能力强的学习者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所学的内容,而能力弱的学习者花较多的时间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掌握水平.所以教师要做的是确定学习者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以及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微课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掌握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习者无论能力如何,学习速度快慢,都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所以微课给学习者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保障,可以使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掌握水平.

5.2 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或许要花别人几倍的时间才能弄懂一个知识点,微课就保证了这部分学生需求.微课可以反复学习的功能,它不仅能够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用于预习、巩固和复习教学,而且学生可以在家课后进行学习.对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足够强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进行一遍讲解,即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只需要通过微课视频多学习几次,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微课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微课教学方式比较灵活也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有多种课型,如: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问题解答课等,设计时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配合常规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进行开发.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度选择录制不同的层次的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分层教学.由于微课对所选择知识点的讲解比较详尽,所以学生更容易对其进行有效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而微课教学能够将教学集中在一个教学重点或者是知识点上,因而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微课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把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像有一位老师在身边辅导一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短小精悍”的几分钟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信心,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燕京.初中数学微课助学的意义[J],教育·教学科研,2015(3)74.

[3]杨涛.微课应用于数学答疑课的调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3)60.

[4]余中华.微课: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J],中小学数学,2015(1-2)110-111.

[5]甘小杏.有理数运算中常见的错误、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学实践2013(1)69.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运算符号学习者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学符号,比多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有趣的运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符号的由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