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及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1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018-06-07 07:57方静邱佟唐洁梁媛媛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通量尿毒症通量

方静 邱佟 唐洁 梁媛媛

(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 四川 成都 610081)

尿毒症是各类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血液透析是我国目前尿毒症患者常用的重要治疗方式,也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长期坚持合理的血液透析,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1]。相比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高的尿毒症毒素清除率和降低死亡率。既往大型随机对照实验表明,对合并糖尿病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或长期(>3.7年)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比低通量透析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2]。此外,多项随机交叉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高通量膜透析充分性较好[3,4]。目前国内外研究对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指标及对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并不广泛。因此,本课题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及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1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期为尿毒症患者的临床透析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0例,按照纳入研究时使用血液滤器的型号分为高通量透析组60例和低通量透析组60例。低通量血液透析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3岁,平均(56.27±8.62)岁;疾病类型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损害12例,其他9例。高通量血液透析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2岁,平均(57.35±8.49)岁;疾病类型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肾损害11例,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尿毒症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有任何精神异常,智力低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急重症,物质滥用(可卡因和海洛因),酗酒障碍的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有阅读和理解能力,本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治疗方法等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0]。见表1。

1.2 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在每周3次规律透析的基础上,每月增加两次高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Fresenius4008透析机及FX60透析器,聚砜膜,面积1.3m2,超滤系数为46ml/h·mmHg。

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进行每周3次的常规维持性低通量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采用Fresenius4008透析机和FX8透析器,聚砜膜,面积1.3m2,超滤系数为6.4ml/h·mmHg。

两组患者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4h,随访透析1年。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250ml/min。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120例患者分别进行静脉血抽取留样;由经过培训的肾内科医师使用SF-36量表的结构化临床访谈进行评估。

将60例高通量透析组进行量化透析龄、透析次数和时间、血流量等指标,并与60例低通量透析组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上述资料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8,9,10]。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指标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60) 低通量血液透析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UN(mmol/L) 37.95±9.63 8.06±3.21ab 37.26±9.47 11.34±3.82b K+(mmol/L) 5.73±0.92 3.15±0.22ab 5.81±0.89 4.75±0.56b Scr(μmol/L) 933.27±15.39 386.82±9.34b 925.91±14.78 393.16±14.65b IPTH(pg/ml) 857.23±87.56 508.26±32.04ab 843.63±83.52 693.16±42.86b β2-MG(μg/ml) 15.11±1.68 7.83±1.17ab 15.07±1.62 11.64±1.33b Hb(g/L) 73.46±9.77 109.59±10.71ab 75.28±9.65 89.62±10.13b

1.3 观察指标

(1)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等肾功能指标。

(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C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SF-36量表评分[6]。

(3)1年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感染、心血管疾病、透析性骨病、贫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肾功能等静脉血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透析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BUN、K+、Scr、IPTH、β2-MG、Hb等指标与透析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组BUN、K+、IPTH、β2-MG、Hb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透析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PF、RP、BP、VT、RE、MH等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P<0.05),而CH及SF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透析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透析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项目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 t P PF 66.57±16.35 57.56±14.63 3.568 <0.05 RP 63.71±38.62 52.37±34.76 4.072 <0.05 BP 58.26±17.43 43.82±18.11 4.761 <0.05 CH 57.63±26.55 51.58±23.89 2.657 >0.05 VT 51.06±16.32 43.57±13.41 3.192 <0.05 SF 62.34±20.51 55.08±18.93 2.863 >0.05 RE 48.63±20.86 46.37±20.19 0.873 <0.05 MH 55.06±18.63 44.98±16.88 5.029 <0.05

2.3 两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心血管疾病、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使用的透析器通透性高、膜孔大,可更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分子及大分子毒性物质(如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等),维持脂质代谢平衡。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透析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尿素氮、血清钾、肌酐、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与透析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尿素氮、血清钾、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由此可见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毒性物质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还可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躯体疼痛感,同时改善睡眠和食欲。本研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说明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心血管疾病、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由此可见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使其心血管功能趋于稳定,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也存在一定局限,高通量透析因大孔径比率增加,在清除大分子毒素的同时,可溶性维生素、氨基酸及少量蛋白质、小分子多肽等也会丢失,所以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同时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等,保证患者营养。

综合而言,相比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临床意义来讲高通量血液透析值得推广应用。

[1]Stenvinkel P.Inflammatory and atherosclerotic interactions in the depleted uremic patient,Blood Purif,2001,19(1):53-61.

[2]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online hemodiafiltration versus high-flux hemodialysis,Clini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2016,531-540

[3]High-Flux and Low-Flux Membranes:Efficacy in Hemodialysis,Nurs Midwifery Stud. 2014;3(3):e217642

[4]High-Flux Dialysis: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Proteomic Comparison with Low-Flux Dialysis and On-Line Hemodiafiltration. Blood Purif 2017;44:129-139

[5]Dember LM,Jaber BL.Dialysis-related amyloidosis:late finding or hidden epdiemic[J].Seminars in Dial,2006,19:105-109.

[6]Kalantar-Zadeh k,Kopple JD.Relative conrtibutions of nutrition and inflammation to clinical outcome in 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01,3:1343-1350.

[7]Ramirez R,Martin-Malo A,Aljama P. Inflammation and hemodiafiltration.Contrib Nephrol,2007,158(1):210-215.

[8]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Dialyzers: A Longitudinal,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tudy of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SibbelS.et al. ASAIO J. 2016 Sep-Oct;62(5):613-22.

[9]江峡,傅建群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低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2:187-190.

[10]赵子秀,王淑华,等.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4:3474-346.

[11]郑智华,马祖等,张涤华,等.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5,4:187-190.

[12]季大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可能益处[J].中国血液净化,2005,7:349-351.

[13]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透析登记组.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 终末期肾病治疗负担[J].中国血液净化,2010.9:47-49.

[14]范文奎,杨红,陈光贤,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4-26.

[15]康乐,张晓东,刘晓冬,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1):1690-1691.

[16]梁波,覃学美,周方,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287-289.

[17]李中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2):89-90.

[18]邱建华.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6):470-472.

[19]顾宏晨.高通量血液滤器在尿毒症患者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8):855-859.

[20]刘立春.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肾病的应用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6):474-477.

猜你喜欢
高通量尿毒症通量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人物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