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中央导管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6-07 07:57张涵张丽红黎宏王润蕾游红勇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几率无菌血流

张涵 张丽红 黎宏 王润蕾 游红勇

(1崇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2崇州市人民医院ICU 四川 崇州 611230)

(3崇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4崇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中央导管置管常用于需要多次或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比如晚期姑息性治疗、化疗、血透、介入治疗、长期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属于密闭性装置,其能够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1]。虽然中央导管置管利用价值较高,但部分患者可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其不仅可消耗更多医疗资源,还可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病痛,从而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日后发展[2]。而本文在分析中央导管置管引起血流感染因素后,再进行了相关护理对策,如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5例在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76.98±4.19)岁,平均置管时间(54.15±8.65)小时,平均体重(55.19±4.33)kg。入选标准:(1)患者均是在放置中央导管后,引起的血流感染;(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3)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性疾病或精神家族史;(4)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现象;(5)患者均能够完整表达自我感受;(6)患者均无严重脏器功能受损现象。

1.2 方法

对高度怀疑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需立即将导管拔除,且将导管尖端剪下5厘米(使用无菌剪刀),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实验,同时还需明确相关诊断,比如药敏实验和双侧血培养,对于仍无法确定者,还可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辅助诊断。

诊断标准:阳性诊断:对于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需进行血培养或导管尖端培养。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不同置管部位、不同置管时间感染情况。(2)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3)分析导管不同维护方法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 19.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5例患者中,12例因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8例因股静脉引起的感染,4例因颈内静脉引起的感染,1例因锁骨下静脉引起的感染,由此可发现PICC导管是导致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不同置管部位感染情况

25例患者中,1例发生在置管时间≤7天患者中,11例发生在置管时间7~30天患者中,8例发生在置管时间30~60天患者中,5例发生在置管时间>60天患者中,由此可发现,置管时间越长,引起的感染几率越大,即置管时间≤7天患者的感染几率低于置管时间>7天患者(P<0.05)。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不同置管时间的感染情况

25例患者中,13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8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为真菌感染,同时分析表格,可发现大部分患者是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组间相比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如表3所示。

表3 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25例患者中,1例为全程住院维护,2例为定期返院维护,14例为外院维护或个体诊所维护,8例为自行维护,对此分析表格,可发现全程住院维护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几率低于其他维护方式(P<0.05)。如表4所示。

表4 分析导管不同维护方法的感染情况

3.讨论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几点相关:(1)腔内途径污染:经研究统计,留置导管超过7天以上的患者,可增加感染几率,同时其也是导致腔内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多次使用接头时,未遵守无菌原则,导致细菌进入导管内,并形成定植,从而引起感染[3];(2)腔外途径污染:穿刺时寄生菌可沿着导管表面进入体内,从而出现迁移、繁殖现象,再加上大部分患者需长时间的置管,可导致细菌不断释放,且进入血液中,最终导致感染[4];(3)维护方式:若护理人员不重视维护方法,且责任心不强,可缩短导管置入时间,增加感染几率。

为了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发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导管放置期间护理:①操作前:让患者认识到置管的风险、重要性以及防控方法,做好宣传知识工作,加强与患者沟通次数,取得患者配合,同时还需在操作间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空气内菌落,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感染源,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接触性护理时,需保证绝对的无菌观念,做好七步洗手法,且佩戴帽子、口罩,以免病菌的传播,还需保证材料质量[5];②操作时护理:首先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三次螺旋式消毒,且准备快速、轻柔原则,保证一次性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多次穿刺也可增加感染几率[6];③操作后护理:在置管成功后,需为患者讲解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增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贴膜内潮湿或贴膜卷边,还需立即更换,且在输注完化疗药物、血制品、激素、脂肪乳、肠外营养大袋时,还需立即更换输液皮条,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几率和细菌污染几率,为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还需由经验丰富、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护理人员负责导管的维护工作[7];(2)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需每月组间两次小组培训会,让护理人员掌握导管日后维护方法和穿刺成功技巧,减少临床失误率,同时还需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意识,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感染源;(3)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①按时更换穿刺点敷料,做好导管接头、置入口的消毒,比如在每次输液前后需使用乙醇和聚维酮碘消毒接头和入口的肝素帽,且在进行接触性护理时,保持绝对的无菌观念,对于出汗量较多患者,需缩短更换纱布敷料和透明敷贴的频率;②缩短留置时间,保持导管通畅性:通过采用正确的封管方式和冲管方法,能够保证管道的通畅性;(4)强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预防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洗手,比如通过使用消毒液擦拭双手、佩戴无菌手套均可起到预防作用,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率,除此之外,还需做好交接工作,比如置管时间、位置以及封管时间。在俞群,唐春燕,王琛等学者的《218例儿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8]一文中,可发现加强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能够降低相关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

总而言之,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病原菌、维护方法均可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为了降低感染几率,还需加强管理对策。

[1]Johnson,P.T.,Christensen,G.,Lai,H. et al.Catheter insertion for intravenous (IV) contrast infusion in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Defining how catheter caliber selection affects procedure of catheter insertion, IV contrast infusion rate, complication rate,and MDCT image quality[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14,38(2):281-284.

[2]闫虹,刘颖.预防C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196-197.

[3]宋晓薇.预防C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5):660-661.

[4]Cavanna,L.,Civardi,G.,Mordenti,P. 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cancer: Ultrasoundguided insertion should be strongly recommende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J].Annals of onc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2013,24(11):2928-2929.

[5]丁秋平,叶志弘,黄玉桃等.细菌性肝脓肿区域动脉灌注置管导管堵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5,14(1):57-59.

[6]吴小飞,谈伟芬,詹晓雁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置管过程中影响舒适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4):518-521.

[7]吴子谕,刘美英,徐灿等.新生儿外周动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5,23(6):976-978.

[8]俞群,唐春燕,王琛等.218例儿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11):1861-1867.

猜你喜欢
几率无菌血流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Can you answer?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