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效果研究

2018-06-07 07:57任燕霞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出院

任燕霞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本组实验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2例,现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比探讨了不同护理措施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其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该组46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7例,患者平均(36.15±0.35)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该组46例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6例,患者平均(37.79±0.56)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急性期:患者表现出恐惧、焦躁、不安等,不能安心配合医务人员,影响治疗效果[1]。此外,不良心理状态的存在直接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现伤害他人、自杀等[2]。部分患者甚至敌对护理人员,拒绝服药。缓解期:患者各个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但仍然易受周围不良因素的刺激。恢复期:此阶段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病情较稳定,接近康复出院[3],有病耻感,患者担心出院后的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等。

针对上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其做好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加强防护措施,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同时避免症状发生伤害他人[4]。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急性期:护理人员应照护好其日常,包括更换衣物、洗澡、排泄等,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针对急性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给予患者环境介绍。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紧张、害怕感。缓解期:医务人员在观察患者病情稳定的同时,重点给予患者精神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多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对出院后的想法,注意沟通时,要态度和蔼,不可责备或训斥,要注意考虑患者的感受。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个体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辅导。

表1 两组NODIE评分对比(分)

1.3 观察指标

评定内容包括:护理关系、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内容。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别用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NODIE评分

观察组出院时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钝、抑郁、精神状况、激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5.6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为71.74%,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具有病情进展缓慢,反复发作率高的特征,及时对症治疗固然重要,但加强护理干预却依旧非常有必要[5]。急性期患者可能因被强迫或哄骗入院,加剧心理负担,表现出恐惧、焦躁、不安等,不能安心配合医务人员,甚至出现伤害他人、自杀等[6]。缓解期患者精神症状进入缓解期,其各个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但仍然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造成病情波动,或因不能认真服药,延误疾病治疗,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7]。此外,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做好精神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8]。恢复期患者有病耻感,护理人员应多与其交流,了解患者对出院后的想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个体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辅导。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迟钝、抑郁、精神状况、激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95.65%、97.83%,对照组分别为71.74%、7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促进病情的康复。

[1]马骏,孙梦夕,杨勇锋,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关系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2):113-116.

[2]朱彤.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7-20.

[3]廖之明.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8):1252-1254.

[4]徐良雄,高卉,曾德志,等.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3):407-409.

[5]柏晓蒙,朱春燕,董毅.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共情能力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1661-1664.

[6]李江婵,朱政仁,袁水莲等.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74-3877.

[7]夏艳红,郭素芹,裴科阳等.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特点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6):432-438.

[8]屈金莲,张涛.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电话和短信干预的1年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9):656-661.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出院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