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及临床转归

2018-06-07 07:58李军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灌流中毒例数

李军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0)

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因为农药引发的急性中毒患者显著提高。急性中毒会导致机体各项功能紊乱,尤其是肾功能调节系统,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十分危险[1]。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对于急性中毒引发的急性肾损伤病死率已经取得明显下降,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种血液净化模式进行分析,探究HP联合IHD与单纯使用IHD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中毒导致肾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性抽取出50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其中,将行IHD治疗的患者视为对照组(病例数25例),将行IHD联合HP治疗的肾损伤患者视为观察组(2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段分布为2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2±5.9)岁,病因:服用有机磷类农药中毒(10例)、服用菊酯类农药中毒(11例)、精神类药物中毒(4例)。

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范围20岁至79岁,平均(56.7±5.8)岁。病因:11例有机磷类农药中毒、9例菊酯类农药中毒、5例精神类药物。

对比基础性资料,并无太大差异性:P>0.05,能够进一步对比分析。

表1 肾损伤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洗胃、护肝、保胃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肾损伤患者实施IHD进行治疗,采用血液透析器进行常规治疗,将患者的血液每天透析四个小时,保持每1~2天进行一次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HP进行治疗,主要方法为:使用血液灌流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出经过灌流器,引入血液透析器中,2个小时后撤除灌流器只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血流速度保持在180~250ml/min[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指标以及临床转归。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版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以P<0.05表达差异性。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达,并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以t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肾损伤患者临床转归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治愈例数为19例、死亡例数6例,病死率为24.00%;观察组中,治愈例数为24例、死亡例数为1例,病例率为4.00%,数据对比:卡方值=4.15,P值=0.04。

两组肾损伤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详细见表1,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3.讨论

近年来,急性中毒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逐渐提升,随着血液净化技术逐渐发展进步,在治疗急性中毒导致的肾损伤患者中取得较大的成功,临床死亡率大大降低。血液灌流一直是被用来抢救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剂,发挥吸附作用,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包括内源性、外源性)、代谢废物等,在清除大分子、中分子物质中效果良好,在治疗急性中毒肾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血液透析则通过弥散对流原理,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清除,并除去过多的水分。能够尽早清除患者血液内的毒素,减少毒素对其健康产生影响。但是血液透析对于大分子物质清除率较少,所以单纯的使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肾损伤患者效果不佳,在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能够尽快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死亡发生率[4]。

总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净化能够帮助急性中毒患者尽快清除血液中毒素、炎性介质,从而保证细胞膜稳定结构,防止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1]彭川.连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3626-3628.

[2]戴甜,曹书华,杨晓龙.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3):277-280.

[3]朱冬菊,吴祥,杨科.血必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836-2839.

[4]吴淋淋,穆兴国.行血液透析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9):1568-1571.

猜你喜欢
灌流中毒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中毒
更正
爸爸中毒了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天哪!我中毒了!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