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对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分析

2018-06-07 07:58赵娜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巴雷吉兰肌麻痹

赵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又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大约1/3的患者在急性期出现严重的四肢瘫和呼吸困难,属于重症型吉兰-巴雷综合征,需要紧急处理。目前临床上对于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丙种球蛋白(IVIg)、激素、血浆置换及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2017年12月间就诊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的20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多有前驱感染史,急性起病;(2)对称性肢体无力、延髓支配肌肉无力、面部肌肉无力,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同时伴随呼吸肌乏力;(3)可出现感觉异常;(4)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5)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6)肌电图提示远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F波减弱或消失;(7)多数病程呈自限性[2]。

排除标准:(1)病因明确的周围神经病;(2)颅内存在相关的引起颅神经麻痹的病灶;(3)最终诊断为脊髓病变的患者[2]。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呼吸肌,皆为重症型吉兰-巴雷综合征。

1.2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2017年12月之间就诊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使用IVIg治疗的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为22-85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肺部感染13例,气管切开11例,同时合并激素治疗的患者8例。

(1)评估疗效的标准:最终疗效可分为以下4个标准。①治愈:患者在治疗后,呼吸肌麻痹症状完全恢复,四肢肌力评估达Ⅳ级以上;②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呼吸肌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四肢肌力评估为Ⅳ级;③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呼吸肌麻痹及四肢乏力症状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恢复;④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呼吸肌麻痹及四肢乏力症状未有明显的变化或出现加重的表现[3]。

(2)治疗方法:IVIg冲击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给予IVIg冲击治疗,0.4g/(kg·d),连用5d。8例患者同时合用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所有病人给予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给予预防并发症、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最终无效4例(死亡1例),有效13例,显效2例,治愈1例,总有效率80%。其中12例患者单独使用IVIg治疗,8例患者同时合并使用激素;单独使用IVIg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3.33%,IVIg联合激素治疗的患者有效率75%。单独使用IVIg治疗与IVIg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IVIg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联合使用激素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血糖不同程度升高。

表1 IVIg对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

表2 单独使用IVIg治疗与IVIg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比较

3.讨论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临床常见疾病,与前驱感染相关。目前已经证实,空肠弯曲菌外膜上的脂寡糖与人体周围神经轴索的神经节苷脂存在着分子模拟,当其感染人体后可诱导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产生,后者攻击富含神经节苷脂的周围神经轴索而介导GBS的发生[4]。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大部分起病时病情较轻,部分患者随后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发展至不能独立行走或需要机械辅助通气。据报道在中国,成年人GBS的发病率为0.66/10万,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高达 20%的患者有严重残疾,5%的患者死亡[5]。

IVIg治疗GBS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晰,其机制大致可能为:(1)封闭相关受体,切断自身免疫反应;(2)中和致病抗体,加快致病抗体的分解代谢;(3)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妨碍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4)上调受体表达,调节T细胞的辅助功能;(5)促进周围神经髓鞘的修复等[6]。GBS一旦确诊,为了迅速改善受累症状,应尽早、尽快开始丙种球蛋白治疗。推荐的治疗剂量是0.4 g/(kg·d),连续静脉滴注5天为1个疗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80%的患者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死亡,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相关,早期积极控制感染等并发症、保持气道通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IVIg治疗GBS简单易行,较血浆置换安全,且疗效确切。在国外很多医疗机构,IVIg目前已经取代血浆置换成为GBS的首选治疗方法[6]。多数研究显示IVIg治疗GBS的时机越早越好,建议在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

2004年,Van等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研究显示甲基泼尼松龙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的效果未较单独使用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更佳,故不支持联合使用。2012年,Hughes等回顾了6项试验包含了58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单独给予糖皮质激素不能有效治疗GBS和改善长期预后。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同时合并使用激素,单独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3.33%,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的患者有效率75%,单独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临床上不推荐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症GBS。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IVIg治疗重症吉兰 -巴雷综合征,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Miki Y,Tomiyama M,Ueno T,et al.Radicular myoclonus in a patient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J].Intern Med,2012,51(15):2021-2023.

[2]陈富强,王云玲,董莹莹.吉兰-巴雷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118-119.

[3]赵秀梅,康宏,李敏丽.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127-128.

[4]Yuki N.Molecular mimicry and Guillain—Barr4 syndrome EJ].Brain Nerve,2015,67(11):1341—1346.

[5]谢春格,王丽敏,何雪桃,陈洁玲.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测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8):484-487.

[6]王伟芳,王玉忠,郝延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24(3):210-213.

猜你喜欢
巴雷吉兰肌麻痹
226例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研究
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
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雷沙吉兰的临床药理学特征解析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02例临床分析
坏坏惹人爱凯伦·吉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脊髓炎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雷沙吉兰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眼肌麻痹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