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07 07:58郑恒李俊峰彭昌勇颜吉平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轴位后处理肺栓塞

郑恒 李俊峰 彭昌勇 颜吉平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 四川 达州 63500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病情发生主要是肺动脉和分支受到栓子影响,出现肺组织血供阻断或血供减少现象[1];作为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新血管疾病,肺栓塞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故而临床应该及时对患者作出诊断,便于为准确的治疗提供参考[2]。本次研究则主要针对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相关研究参考,现将研究详情作出总结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3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4~77岁,平均年龄为(64.23±2.13)岁,其中男女分别为21例和1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气促、咳嗽、胸闷等现象。38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心血管疾病史、有3例存在肿瘤疾病史、有10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有5例存在心前区不适、阵发性心悸等情况,其他患者肺栓塞发病前无明显的相关病史。本次研究均已对患者和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入选的38例均为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患者均实施MSCT检查,本次检查所用的机器是西门子双源一代和64排CT,扫描时从头侧向患者的足部一侧进行扫描,平主动脉弓水平到膈顶上方1cm,指导患者在吸气末屏气以完成扫描。扫描过程中的参数为:常规扫描的FOV为29*29cm,螺距为1.675,扫描的层厚为1.25mm。肺窗的窗宽为900~1000Hu,窗位位650~800Hu,纵膈窗的窗宽为250~400Hu,窗位位30~600Hu,在检查的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对其相应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最清晰的资料。

后采用优维显100ml作为造影剂,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每秒3ml,延迟时间则控制在20~25s为宜,矩阵为512*512;获得相应的图像后将其进行后处理,即将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VR、CPR、MPR等处理,即对原始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建,以期获得更加直观的影像资料,并对其图像资料情况实施整理分析。

表2 图像分型检出情况[n(%)]

1.3 观察指标

将原始图像和后处理技术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由两位资深的医师对图片进行阅览,并统一意见后进行评价,探究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n统计、计量资料用(±s)统计;并分别使用χ2检验、t检验,检验后P值在0.05以内表示两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软件。

2.结果

2.1 栓塞部位检测情况

CT轴位共计检测出380支动脉受累,后处理则共计检出400支动脉受累,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 栓塞部位检测情况[n(%)]

2.2 图像分型检出情况

CT轴位和后处理对Ⅰ型检出率基本相同,Ⅱ、Ⅲ、Ⅳ型则均为后处理的检出率更高,其数据见表2。

3.讨论

肺栓塞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可为患者肺栓塞的发病危险因素,而基于肺栓塞发生对于患者的危险性和影响性,临床认为应该及时对其实施治疗的治疗,此时对患者如何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就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3]。

CT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其能够利用较为简单的诊断方式对患者完成栓塞部位的观察,同时获得相对直观的影像资料,进而供临床对患者实施诊断和鉴别,这对于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肺栓塞的发病位置往往具有复杂性,因此对于患者采用常规的CT诊断容易出现漏诊或检测不全面现象,此时如何进行图像资料的加强[4],就对于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则是基于常规CT发展的一种检测和图像处理手段,其通过失状位、冠状位等不同平面的扫描,获得患者相应部位的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相应的资料重建,使得患者的血管走向和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重组,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断层图像,进而在立体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血管形态、走向和异常分布等情况均进行清晰显示[5],临床则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周边器官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判断,此时可对患者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故而本次我们针对常规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见,CT轴位共计检测出380支动脉受累,后处理则共计检出400支动脉受累,CT轴位和后处理对Ⅰ型检出率基本相同,Ⅱ、Ⅲ、Ⅳ型则均为后处理的检出率更高。而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还在于,其同样具有诊断敏感性高、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等特点,因此能够在不同群体的患者中进行广泛的应用[6]。

综上所述,将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肺栓塞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能够更加全面显示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故值得推广。

[1]张常青,王小博,周星,姜海峰,铁萍.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9):64-66+2.

[2]黄建,吴刚.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右心室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04):270-273.

[3]胡杰,李彩英,潘彤,于晨,郭福倩.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可重复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0):3063-3067.

[4]王辉成.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病理生理诊断意义[J].中国处方药,2015,13(10):128-129.

[5]李怡璇,孙斌,郭力荣,刘晓娟,王锡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5,28(12):36-37.

[6]罗光著,黄柳明,王缉胜.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1):90-91.

猜你喜欢
轴位后处理肺栓塞
检影模拟练习眼操作及跨骑法散光轴位验证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副鼻窦炎低场核磁共振扫描的诊断分析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