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趣味营造的策略研究

2018-06-08 10:21刘冬丽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刘冬丽

摘要: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课堂兴趣,进而达到了陪养学生的美感、想象力、创造力,让美术课充满活力。笔者经过实践总结整合出了环境渲染法、自主创意法、学科互通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美术独特的魅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老师由主导者变身为引导者。

关键词:环境渲染;自主创意;学科互通

营造小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充满活力,让学生接受美术独特的魅力,老师要针对学生理解、接受事物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打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笔者经过实践总结整合出了环境渲染法、自主创意法、学科互通法等方法,有效的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课堂兴趣,进而达到了陪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目的,让美术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

一、通过环境渲染激发学生主动接受

环境渲染法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通過教师组织主题课程,针对学生的特性,整合出赏心悦目、悦耳动听、深入内心的图文、音频、视频,通过场景化教学激化学生的接受欲,达到理想、高效的教学目的。据笔者调研了解,小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差,这个年龄段适宜接受形象直观的内容,他们喜欢接受生动有味,接近生活的事物。老师应该针对这个特性整合各类素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同时发挥作用,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小学生在3个小时内接受事物的效果分别是讲话<交流<观看<视听,如果学生在精神集中的前提下,会记住80%的视听内容,但只会记住45%的讲话内容。所以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如其境的学习感兴趣的内容,会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教学生画动物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场景化渲染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笔者讲了一个名为“优秀的动物竞选比赛”,这个寓言故事里的十二个生肖动物竞选生肖之王,每个动物都自我介绍了自己的优点及独特之处,然后通过多媒体详细的展现及分析了每个动物的种类、结构、特征,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动物画出来,经过多媒体详细的介绍,学生对这些动物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老师在学生绘画的期间为学生边做技术指导边渲染各个动物的特性,助力学生完成作品。笔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教学主题,因为讲寓言故事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方式之一,然后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渲染,很有效果的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绘画的兴趣。

二、通过自主创意焕发学生创造积极性

自主创意法是在美术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主创意制作作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为家里添光彩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意制作壁画,为自己的房间做装饰。第一步,笔者整合了一些壁画的经典案列,向学生展现,让学生了解其风格魅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制作经典作品的动力。第二步,笔者让学生分组探讨,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讲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小组交流,让学生自身初步形成创造壁画的知识结构,形成相对独立的创作思维。第三步,老师庖丁解牛般对经典作品进行系统解析,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创意流程和创意重点等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创作拥有了理论支持。第四部是让学生收集家里的一些废旧物品,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物品作为制作原料,按照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独特想法制作壁画,让这些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笔者鼓励学生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大胆的创造出应用于装扮生活环境的美术作品。最后,笔者对这些学生创作的壁画进行了评选,选取小组优秀奖、个人优秀奖,获奖者还收货了一本获奖证书。此次课堂活动融入亲情、创意、交流、分组合作、竞赛等激励元素,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欢迎和积极的参与。

《新课标》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自主创意法正是让学生用美术技法应用于创造美好环境。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老师由主导者变身为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感悟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美术所创造的实用价值。

三、学科互通增加学生趣味性和体验感

学科互通法是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渗透美术中,在学科互通中增加学生趣味性和体验感。

美术是视觉艺术表现,美术的元素取材于对素材的体会。让学生将文学、音乐、品德等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美术拥有了广泛的创意元素和底蕴,同时也促进了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贯通,激励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笔者经常将美术课和音乐、语文、政治课做学科互通,以刚刚讲授完的课程为基础导入美术课程,学生既感到新奇愿意接受,又因为趁着学生对课程有着新鲜劲,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在音乐课刚学完“小鸭子”歌曲时,笔者鼓励学生将歌曲里的场景画出来,因为刚学完歌曲的池塘、小鸭子、我的欢快场景在学生心理格外清晰,课堂上和学生容易完成了教学互动,学生很高效的完成了作品。还比如在语文课教骆宾王的“鹅咏”时,笔者在美术课安排了画鹅。首先笔者将著名画家吴昌硕的画鹅作为经典案例,先让学生欣赏,然后按照诗词鹅的神态和意境,结合经典作品,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自己创意出绘画作品。学科互通法的开展需要美术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长期保持联动关系,按照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为背景来确定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学科互联需要时时沟通,做到及时互通、教学经验互通。

将美术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思考、理解、学习、创造等方面,采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2015年,1(期):171

[2]王丽.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年,15(期):53-54

[3]贾晓波.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与潜能开发的途径与方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7卷2(期):37-43

[4]于艳红.兴趣、理趣、意趣: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思考[J].教师教育,2017年,12(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