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就业环境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8-06-08 10:21王越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况及这一专业目前所面临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播音主持专业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如何改进,才能改善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环境、提高本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等问题。

关键词:播音主持;就业环境;人才培养;人才培养

自1963年中国广播学院创立,招收了第一批播音专业学生伊始,播音主持及相关专业在高校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地高校纷纷开办播音主持及相关专业。这期间播音主持专业在招生、就业方面呈现蒸蒸日上之势。但好景不长,随着传媒行业的日新月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由于过度扩招导致的教学质量下滑、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学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等问题十分凸显。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原本红火的播音主持专业陷入尴尬境地,如何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率低等成为播音主持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播音主持专业概述

播音主持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播音学、主持艺术、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可以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广播、电台、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1963年中国广播学院创立,招收了我国第一批播音专业大学生,历经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传媒大学、山西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为代表的百余所专业院校,这些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极大地满足了广播、电台、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的用人需求。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广播电视台、门户网站、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专业的播音主持类院校相继出现,而众多综合类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截止到2016,拥有播音主持专业的211高校就有25所。这些都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招生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播音主持专业契合了时代之需,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大幅扩招的背后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本专业博士学历教师奇缺,造成有限的师资力量疲于授课,限制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不匹配,导致了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进入实践层面后很难独当一面;再次播音主持专业授课水平良莠不齐致使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两级分化严重,或是复合型人才面面俱到,或是对专业领域一知半解、实践能力不足,进而造成有的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院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最后是教学设施老化,因播音主持在很多综合类院校并不算是重点学科,因此诸如多媒体设备、录音录像设备等教学设施跟不上行业需求,这就使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受制于设备,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播音主持专业受制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呈现两极分化。

三、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曾经就本校7个样本班为例(1963级大专班、1979级本科班、1991级本科班、1995级干专班、2001级本科班、2012级本科班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班),对其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从图1显而易见,自1963级的毕业生择业100%选择去电台发展,到2014级硕士研究生66. 67%选择在新媒体、教师、公务员等其他领域发展的转变,间接体现了传统媒介逐渐式微,而新媒体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当然以上的调查研究,只针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生,而一些综合类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受学校知名度和自身专业技能的影响,其在就业时对其他领域的选择比例会更高些。

从1983年“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带来了广播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延续到1998年前后,诸如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门户网站相继诞生,再到如今新媒体势力势头正劲,我国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就业环境、就业渠道较之过去更加多元化,电视台作为主流传统媒体虽然仍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但新媒体日渐突显的生命力及吸引力已开始影响着部分毕业生的选择。过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就直接进入在编工作岗位,如今随着编制工作岗位的稀缺,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会场司仪主持、教育培训专员、网络主播等新增岗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和方向,甚至有些毕业生,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成立工作室、培训机构,播音主持学生的自主创业尽管困难重重,但相当多的学生披荆斩棘,取得很大的成就,新的就业样态,大大缓解了播音主持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

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缓解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改革,以期培养实践能力强、业务精湛,符合当下行业发展需求,又能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素質学生。

首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播音及主持基本功训练。练好基本功是播音主持学生的立身之本,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根本仍然是高质量、高标准的播音功底及主持能力。夯实学生的播音与主持能力才能为其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奠定基石;

其次,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新媒体的发展,使实况直播、网络直播等深入人心,这就使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需拥有高度的思维敏捷度,因此在平时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宜融入辩论赛、实况直播大比武等环节,这对提高学生思维敏捷度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教授学生新媒体技能。在传统授课中加入视频制作、直播环节等技能,使学生利用电脑、手机进行口语小视频编导、录制、剪辑并上传至相关网站,与观众直接互动,以此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最后,积极与社会接轨,实行双导师制教学。学校可以延聘资深媒体人作为校内荣誉导师,使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就得到业界和学界的双重教育,以期达到短期内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学效果。

总结:为顺应传统媒介的改革,以及适应当下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积极融入播音主持行业新理念、新兴元素,是改善专业就业环境、提高本专业就业率、培养专业复合人才的有效方式,就业是教学的直接反馈,教学是就业的根本保障,这个过程既需要理论指引,也需要实践来验证,是一个常议常新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基于对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的问卷与访谈[J]现代传播,2016年第4期.

[2]王继阳.浅析当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150-151.

作者简介:王越(1990.11-)女(汉族),四川眉山,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学学士,综合科行政秘书,实习研究员、播音主持方向。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