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游戏教学的运用

2018-06-08 10:21刘江林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发展

刘江林

摘要:体育游戏教学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体育课中有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确保游戏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依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体育教育理论,分别从组织原则、教学法、注意的问题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游戏;学生;发展

中学生好动,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此时的他们好胜心较强,都不愿因自己的失误破坏团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如果依书本知识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中学生成长的特点而言,达到好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过程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对外界信号接收效果如何,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游戏多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如教学《大鱼网》,让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学生就会在游戏中体会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

(二)有利于培养的创造能力。体育课加入游戏内容,主要是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边动脑来提升相应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活动中给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其去思考与创造。如在《美化校园》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布置。

(三)培养公德素质。教学中不渗透品德教育就是徒劳,教育及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由于初中生思想可塑性较大,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一定要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其认识到游戏带来的好处。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合理设计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游戏应适合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生一般处于12-15岁之间,此时的他们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此,在体育课中可以适当提高负荷量和强度,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在50米跑教学中,可以设计“人追球比赛”的游戏来培养他们兴趣;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又满足学生的集体好胜心。

(二)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育游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采用“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方式等。

(三)游戏应为课堂结构服务。游戏教学可以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学伊始设计轻快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尽快进入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要适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或者辅助性练习内容,强度要适中;结束阶段游戏以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为主。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包含了育人因素,只有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的体育课,才能让学生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中。

三、体育游戏教学法

要想让体育课更好地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体育游戏教学不可或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角色任务法。在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促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期望,从而得到师生的喝彩和表扬。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习、活动德兴趣。

(二)自由发挥法。中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体育课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一些活动,教师依据效果加以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继而喜欢体育课。

(三)集体荣誉法。游戏活动中,教师把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如“舞蹈”、“攻守堡垒”等游戏。使分组后的再重组,使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这样就会渲染气氛,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感受同伴的鼓励和表扬。

四、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进行,否则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这样教学就会得不偿失。

(二)注意观察情绪的变化。中学生又一特点表现在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学生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强,容易表露厌烦情绪。所以,体育游戏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或设计。此外,教师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不惜体力,这样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达不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三)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课事故层出不穷,我们需引以为戒。事故产生的原因通常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即时纠正。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

总之,游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及其重要,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实踐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 1988

[3]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理论.1996

[4]陈 妍.如何发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发展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图说共享发展
爆笑游戏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