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有效性研究

2018-06-08 10:21张虹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独立性区域活动

张虹

摘要:区域活动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培养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幼儿园在实际的活动开展和设计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就是本文将要深入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独立性;教师定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这句话充分说明教育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而幼儿教育是所有教学的启蒙,对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一、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一)对区域活动重视程度不足

现在很多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区域活动,但是因为重视程度不足,多数的活动都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很多幼儿园都是以幼儿自由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所谓的区域活动,完全误解了区域活动的真正含义,导致很多教师觉得区域活动并没有精心设计的必要,使得活动开展时较为随意,没有体现出活动对于幼儿的教育功能。

(二)活动开展的独立性不足

一些幼儿园已经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开展时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但却只重视活动对于幼儿教学的辅助与补充的功能,活动的独立性不足。比如,老师教会幼儿识别植物之后,就马上开展区域活动,以达到提高幼儿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这样的活动虽然体现出了对于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但却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使其单纯的变成了教材的辅助工具。

(三)活动的材料投放存在问题

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大量的材料来进行辅助,让幼儿通过操作的过程锻炼能力、开发智力。但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材料的投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幼儿阶段的兴趣需要与心理特征,层次感不足,导致活动中的材料对于幼儿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一些客观原因,如幼儿园活动场地不足、幼儿人数过多等情况,也会影响到材料的投放。而投放的材料也没有运用自然或废物再利用,提供的很多都是成品或过于简单的材料,不仅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而且材料的研究性与可操作性不足。而过于简单的材料也达不到幼儿的游戏需求,对深度开展区域活动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活动设置缺少变化

针对幼儿开展的区域活动必须要符合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要满足其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与游戏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要时常改变活动区域的美工布置,使其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变换。不过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这些方面都没有被考虑进来,很多活动的布置基本都没有过多的变化,甚至一个学期之后还是原来的样子。不但活动区域的美工没有过多的变化,连活动使用的材料与玩法也没有太多的变动,导致极易失去幼儿的参与兴趣,从而失去了活动原本教育的功能。

二、有效开展区域性活动的应用对策

(一)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想要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就要先明确区域活动的真正意义,即让儿童能够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开展时,要始终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充分相信幼儿有自主发现和学习的能力。老师要从幼儿的视角,依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来进行设计,将活动的区域布置成符合幼儿喜好的理想活动区域。在开展活动时,老师要引导幼儿自己根据自己准备的海洋生物造型去认知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与此同时若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瓶颈时,要及时给与其一定的启发与帮助,决不可直接告知或左右幼儿的思维。老师要和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到幼儿当中与其一起进行活动,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其在这种氛围之下快乐学习。

(二)正确提供活动材料

正确的材料投放,可以帮助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投放材料時要注意三方面:一方面是明确材料投放对于活动开展的重要作用,不要随意投放。老师要研究班级幼儿的水平、能力,以此为依据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精心设计如何投放材料,充分发挥其有效性;一方面,应及时更新游戏材料。根据活动的设计分期分批的进行更换,要注意不能不断更换,造成浪费。与此同时还是分层次的进行材料的投放,保证满足幼儿在活动时对于材料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材料;另一方面,就是投放材料的添置。幼儿园在添置材料时,可以选择购买成品,也可以由老师组织小朋友一起动手制作,将废旧材料再利用,要使幼儿也加入到活动区域的建设之中。因为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主要辅助工具,对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活动质量的关键,所以老师必须要重视材料方面的问题,积极思考可行性方案。

(三)建立活动制度,让幼儿自觉遵守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自控力还不是很强的幼儿来说,制定一定的规则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老师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制定一些可行性的活动制度与规则,让幼儿在一定的规矩之下,进行自由的活动,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但要注意,很据幼儿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制定的规则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的。在执行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变换。因为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实际的活动中一定会存在突发的状况,规则并不可能准确的预测出,所以需要老师根据经验不断对其改进和完善。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老师要按照科学化原则进行设计,要以幼儿实际能力与科学区域为导向,让幼儿加入到活动的讨论和开展设计之中,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提高区域活动开展技巧。

(四)分层次教学,建立记录

幼儿园要对老师进行幼儿心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老师正确掌握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并运用到教学之中。在教学时,可以能够灵活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来实施分层次教学指导,提高指导语言的艺术性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就幼儿园的学生而言,一般在小班前期直观性与趣味性特点较为鲜明,因此活动时要以游戏为主。老师在指导时使用的语言要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思维;而在小班后期和中班以及大班的初期,则要以主题的探究与操作作为活动的重点,这时老师的指导语言则要以启发性与建议性为主。在大班的后期阶段时,主要以锻炼幼儿思维能力为主旨,老师的指导语言也要随之变为理性化,引导、启发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到得到一些感悟。

总之,老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明确整个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及选择和设计符合活动开展的材料,并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和规则的制定。与此同时,要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状态,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和评价,保障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寇宇霞. 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27.

[2]马丽芳.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的几个误区[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8:232-233.

[3]朱颜. 刍议幼儿园区域活动[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9:244-245.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独立性区域活动
独立品格培养
做最好的自己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