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

2018-06-11 11:48殷利
职教通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双元制

摘 要:审议保证了校企协同中学校和企业的平等性,形成了校企协同工作的规范,成为校企协同的重要纽带,是校企协同的重要核心。校企协同审议是学校与企业相关人和事,方法与手段的真实存在。校企协同审议分成合作、方案、实施、考核四种类型。需遵循准确性、精简性、易操作性、追踪性和联动性的建设原则,实现从流程到规则到制度再到标准的目标,引导校企协同健康发展。

关键词:审议;校企协同;双元制

基金项目: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中职MST协同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ZYB8);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教育改革的研究”(项目编号:DJA180408);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中职智慧学习中智慧引领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2015/03/146)

作者简介:殷利,女,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4-0055-04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指出,校企合作要坚持 “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实现“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1]从校企合作到校企协同,无论从基础、方位、层次还是手段都是质的提高。2001年经政府搭台,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太仓中专”)与当地德资企业成功开展了“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形成了“双元制”本土化太仓模式。[2]实践表明,“双元制”是典型的校企协同,由学校和企业协同开展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管理等。学校和企业协同一致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双方缺一不可。要实现校企协同,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审议。

一、校企协同审议的重要性

“审议”是审查和评议。审查是对事件或事物相关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得出定论。评议是具有审议权的人针对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校企协同中,审议是针对不同的审议内容由审议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领导和相關人员利用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与工作规则,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让校企人员平等参与,表明观点和结论,协同形成最终结果。如学籍异动,由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出异动的原因和佐证材料,发起审议。相关班主任、系部负责人会同企业培训经理、学校教务部门负责人,分管校领导会同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利用信息化平台逐级开展审议。审议的内容是真实存在,审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审议人员、审议规则、审议方法、审议的结论都真实存在。

“审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奠定了校企间的平等,形成了校企协同工作的规范,成为校企协同的重要纽带。企业和学校在育人标准、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如果没有统一性,将造成垂直化的行政管理和抽象化的、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3]没有好的“审议”,校企合作就会过度依赖于校企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在管理和实施的每个环节、每项操作都会因人而异。校企双元主体实际还是“两张皮”,校企各自作为执行方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独立行事。这样既影响了目标达成和合作效益,也影响了校企间的互信。只有建立好的“审议”,通过将协同学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探索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发挥自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让校企双方领导及校企合作中每个环节的主要执行人都具有审议权,都参与到对“双元制”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发生的岗位变动、学籍异动、企业师傅调整、教学实施及内容变更等进行及时和规范的审议,才能够约束和保证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协同工作起来。

一个好的审议,孤立地看只能看到它对应解决了某一件事或者某个问题,只不过工作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引领性。但如果是一批审议,形成审议“池”,那么,它的流向就具有强向导性,能够有效地引导校企协同的开展,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通过总结“双元制”本土化的成功经验,课题组发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事事需要审议,课程实施需要“审议”、课程场所需要“审议”、课程管理与监督、学生考核等皆需“审议”而定。 [4]审议保证了“双元制”本土化正常进行。

二、校企协同审议的实现

(一)校企协同审议的主要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校企协同审议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合作审议:包括校企合作的合同审议、成本预算审议、人员角色审议等;(2)方案审议:包括岗位分析结论审议、培养方案审议、招生审议等;(3)实施审议:包括预算投入变动审议、课程实施场地改造变迁审议、课程教学人员变动审议、学生学籍异动审议等;(4)考核审议:包括考核体系审议、校企合作绩效审议、学生奖惩审议等。

(二)校企协同审议的构建原则

1.准确性原则。这是审议构建的基本,包含六层含义:(1)要便于详实描述审议内容和提供必须的佐证或附件。(2)要明确审议的每个环节,包括学校和企业,这些环节都要和事件或问题的处理相关,体现审议层次。(3)要明确参与环节审议的学校和企业具体人员并授予审议权限。(4)要约定每个环节必须给出的定论类型:同意、不同意、驳回或需要会签。(5)每项审议应是闭环,有开始,有结束,不能出现死循环。(6)审议要有稳定性,既能满足当前情况又能瞻顾未来所需。

2.精简性原则。审议的构建要尽可能精简:(1)结构体系的精简。(2)环节精简,即仅保留必须的重要环节,坚决砍掉无关紧要的环节,特别是那些主要用来告知提醒,会造成滞后拖延的环节。以校企协同开展违纪审议为例,精简之前的需求原型比较繁乱(见图1),精简后过程清楚,便于操作(见图2)。

3.易操作性原则。要让校企不受时空限制开展协同“审议”,依靠传统的方式并不可行,须实施“互联网+校企协同审议”。因此,审议构建的方法要得当,手段要先进,要体现效率,包括提醒每个参与审议环节的人员,将审议结果告知审议发起人等。从信息化的视角处理好基本构件(输入的表单)、节点与流向(处理)、结果反馈(输出及后续处理)等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便于对各种要素的状态进行跟踪。审议的界面要能统一,从一个入口便能审议全部。

4.追踪性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实时监管审议过程,从每一个审议启动后开始,校企协同审议各个环节的状态都支持实时追踪,提醒每个具有审议权的人及时处理待审议项目,审议发起人可随时查看审议的进展情况,校企职能监管部门可实时查看审议的开展情况,遏制审议滞后;另一方面,通过汇总分析审议结果和审议过程,可以把握校企协同的状态和绩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便下一步决策,达到自我诊断和预警控制的效果。

5.联动性原则。审议不能孤立,和其它的功能操作要有关联性。一方面,要确保各种审议的基础数据统一,与学校数据中心融合,严格防止数据孤岛;另一方面,要与其它系统保持良好的对接,体现审议结果所具有的效力。比如,调整企业带教师傅,该审议通过后便能直接改变课务系统中的代课人员;又如,学籍异动,审议通过后可改变学生学籍状态。只有这样,审议才能实用和高效,真正促进校企协同。

三、建立良好的审议保障体系

审议是对校企协同的重要向导,也是学校和企业协同开展管理的标准化过程。要建立良好的审议,保障体系十分重要。

(一)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

校企协同审议必定是信息化与校企合作高度融合的产物,同样是“一把手”工程。审议的构建细化了校企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脉路,把原来可以人性化操作的流程作了规范,这绝非和风细雨,而是伤筋动骨,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要重视顶层设计

对一所学校来说,审议的构建可以积累渐进,但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要服务于校企协同。因此,审议的构建应该融合学校的内涵发展和阶段任务,梳理学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整合学校和企业已有的平台资源,形成合理的建设架构。

(三)要重视制度建设

構建校企协同审议的终极目标,通过梳理或新建校企协同工作的流程,确定校企协同工作中的规则,制定校企协同工作的制度,从而达到从流程到规则到制度再到标准的进化和升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企协同新局面。

校企协同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提出“审议”作为校企协同的重要核心,对于攻克校企协同和“双元制”本土化中的难点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实施“互联网+”校企协同审议,通过信息化固化审议的模式,能够促进校企协同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希望能与业界同仁们共同商榷,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EB/OL].[2017-12-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周新源,丁亮,侯宏强.太仓市“双元制”本土化实施: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58-65.

[3] 汪幼辛.从工学结合到选育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1-116.

[4] 路宝利.“双元制”课程在中国教育情境中的改造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47-5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双元制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德国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