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18-06-11 06:30蔡彰霁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蔡彰霁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各方面素质处于发展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其想象力水平仍停留在对已知的、可观测的简单动作的模仿上,所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表象训练法可以帮助学生牢记技术动作,建立动作定型,同时在体育课程中对所学的技术动作进行完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对于各项体育运动的爱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表象训练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76-02

1 表象訓练法的概念及原理

表象训练法又称念动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回忆训练”,具体内容是人们有意识地、系统地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通过多次动作表象,提高人们的表象再现及表象记忆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集中在正确的技术要求中,提高心理素质,也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技术的掌握[1]。

对于动作表象的构建,一方面要依靠老师对该技术动作的讲解和亲身演示,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自己的机体感知和大脑认识以及一定的学习动机来领悟动作的要点,通过身体肌肉的活动使其达到技术动作的标准。在这一阶段当中,学生对新接收的技术动作产生初步的认知,但同时也会因为肌肉紧张而出现多余的动作,并且往往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不高,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兴奋扩散到邻近区域所致。此时要注意,表象训练法的核心是树立动作的表象,学习动作的基本环节和整体节奏,但是不重视动作的细节;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减难法、直观法、语言法、想象法等[2]。

2 掌握技术动作表象

在进行教学的初级阶段,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动作讲解、演示以后,学生再进行练习活动,这往往只能获取基于感性的认知而不能构建出整体的观念,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体育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更是完全不能理解,由于身体进行了新的动作引起了内外刺激,故在这一阶段肌肉运动中感受性偏低,所以小学生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跑与跳的不连贯,并产生多余的动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在小学体育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分别通过正面、侧面做完整示范以及分解示范,使学生形成完整、无误的视觉表象,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练习从而形成动觉表象。这有利于他们对运动技术概念的初步掌握。在口头表述方面,用语言向学生解释各个技术动作的称呼、效用、学习要领和条件等。话语必须做到少而精,要直击技术动作的要点,进行讲解的时候要生动形象。老师要在学生的练习活动中,实时指导学生,指出其在练习中的错误,并对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修改和讲解演示。在这一阶段,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多地要求学生注意技术动作的具体细节。如若不然,学生在观看时就不能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动作的特征上,容易造成因刻意强调细节而产生的技术动作的变形。

3 建立技术动作定型

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接收的技术动作的作用、原理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对老师所传授的动作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时,学生对技术动作在时间、空间和细节上的划分便会越来越准确。学生的多余动作将会慢慢消除,跑、跳、投的动作标准程度及运动的节奏感也会慢慢达到要求,整体的技术动作连贯性加强,初步完成技术动作定型。当然,总体来说还没有十分稳固,如果出现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则会产生动作变形和不必要的动作出现,身体动作不平衡,甚至重复做出不对的技术动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视觉表象正在逐步转变成动觉表象,经过动觉表象的重复练习进而领悟技术动作的要点,树立对于正确动作的认识,显著提高对组合动作的印象。教师则应注意采取整体、分解示范两种方法同步使用的教学手段,这既可以让学生获取到整体动作的表象,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动作细节的表象。在进行分解示范时,应明确指出这一技术动作与以往所学类似动作的不同之处。以此,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技术动作的认知,但不和以往所学的相近动作的表象相模糊。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每个技术动作给予评价、纠正和指导,促使技术动作的初步定型。

4 巩固提高所学动作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技术逐步纯熟,动作也更加标准,以至于能够在脱离意识的方式下完成某些动作,大脑皮质内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聚集,技术得到巩固,动作也完成定型。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记忆特点是由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所以说,假设不经常进行巩固练习,领会技术动作的原理,即使已建立了的技术动作定型也会逐渐消退。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想象不断感觉身体活动的情况,加深印象。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的反馈,并不断对动作进行修正,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并形成肌肉记忆。在此过程中,运动表象逐渐明朗、准确,动作变得连贯、协调、娴熟。此时,教师应在课程中设置一定的动觉表象练习和视觉表象练习相结合的综合练习,表象和实践相交替,表象练习作为次要方法调节此次训练的强度,从而达到改善技术动作、提升整体完成水平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练习以前应及时提示当前技术动作中的难点,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动作表象,再由他们的主动思考与切身体验,掌握跑、跳、投等时机、节奏的结合,并能灵活运用。

5 加强组合技术运用

在技术动作的掌握、定型、稳定和提升,及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暂时联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动作会逐渐成为一种肌肉记忆,甚至是条件反射。一个完整技术动作中的各步骤已陆续达到稳定阶段,出现自动化现象。这一阶段,老师在课程里要开展对组合技术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技巧、整体结构和关键点。在组合动作练习中,选择恰当明确的词或术语来表达示范动作的特点,阐述要力求具体化、生动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使得学生领悟技术要点。在强调单个动作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每个动作的衔接过程上,让每个动作之间保持顺畅,也便于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上一步动作的完成作为下一步动作的预备,使每个动作的衔接能够流畅进行[3]。

6 结语

(1)如今,表象训练法已经普及于顶尖运动员的日常练习当中,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法,它带来的不光是动作的教学。当下来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作为一种启蒙的基础教育,应该广泛推广表象训练法。这一方法针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应尽量避免噪杂环境,选择噪音较小的场地,以防其他因素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刺激,从而提升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2)通过表象训练法,促使学生领悟表象技巧,克制过于兴奋的心情,驱散各种负面情绪,让大脑里呈现的画面更加形象具体,进而促进他们对运动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初步掌握。

(3)通过表象训练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定型,学生通过观察还有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在头脑中描绘出此动作的大致的框架,然后在自己日后的练习过程中对之前脑中记忆的动作细节、形象重复回忆,并经过练习,逐步定型准确的技术动作。

(4)通过表象训练法,巩固学生所学的技术动作,在教师演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中,经过了示范—训练—内部表象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在脑中构造出完整的动作。之后,学生自己再经历训练—内部表象的这一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通过表象训练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能力,完善技术动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国同.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75-76.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