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

2018-06-13 06:01陈利达曹金强石延霞柴阿丽谢学文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北京地区侵染种类

陈利达 曹金强 石延霞 柴阿丽 谢学文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中国南瓜)、笋瓜(Cucurbita maxima Duch. ex Lam.,印度南瓜)、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Cucurbita mixta Pangalo)和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并列为世界上南瓜属作物的5个栽培种(李昕升 等,2017)。南瓜因产量高、效益好,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菜粮兼用作物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4年全世界南瓜产量约为2 519万t,我国占世界当年总产量的28.74 %,居世界第1位(王璐,2017)。随着南瓜种植规模的扩大,病毒病也愈发严重,成为制约南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高温干旱的年份,严重影响南瓜的品质与产量。据报道,能够侵染南瓜的病毒种类有80多种,其中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 南 瓜 花 叶 病 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urs Y,PVY)(Lecoq et al.,1997;Fletcher et al.,2000;周贤,2013;刘嘉峪 等,2017)发生相对普遍。

近年来北京地区南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南瓜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针对北京周边地区采集的疑似感染病毒病的南瓜叶片,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进行检测,以期了解北京地区南瓜上主要病毒种类及其分布,为当地南瓜病毒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6~2017年,在北京周边地区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病的南瓜样本(叶片)共84份:顺义区32份、昌平区15份、大兴区12份、海淀区25份。所采样品均保存在-80 ℃冰箱备用。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TRIzol Reagent购自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FastQuant RT Kit购自天根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Taq Mix(MT201)购自博迈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仪器设备:3K15型高速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生产;DYY-6C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产;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生产;Jel Doc 2001型凝胶成像系统、Bio-Rad S1000 PCR仪,美国伯乐公司生产。

1.3 植物总RNA提取

采用TRIzol法提取南瓜叶片总RNA。取100 mg南瓜叶片于液氮中研磨,将0.2 g粉末转入1.5 mL离心管,迅速加入1 mL TRIzol试剂,振荡混匀,室温下静置5 min;4 ℃下12 000 r·min-1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转入1.5 mL离心管,加入0.2 mL氯仿混匀,室温放置5 min;4 ℃下12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水相(约400 μL)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室温下静置10 min;4 ℃下12 000 r·min-1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1 mL 75%乙醇洗涤沉淀2次,4 ℃下12 000 r·min-1离心5 min;自然干燥,加入50 μL RNase-Free ddH2O溶解;以健康南瓜叶片总RNA为阴性对照,-80 ℃保存备用。

1.4 南瓜病毒病样本RT-PCR检测

以提取总RNA为模板,用FastQuant RT Kit试剂盒反转录合成病毒的cDNA第一条链。使用已报道的 CMV-F/CMV-R、SqMV-1/SqMV-2、PRSV-F/PRSV-R和PVY-1/PVY-2特异性引物(表1)对不同样本进行RT-PCR扩增,其中ZYMV-1/2和WMV-1/2是根据GenBank已有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所设计。所用引物均由博迈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成。

表1 用于南瓜病毒病分子检测的引物信息

PCR扩 增 体 系:2×Taq PCR Master 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 0.5 μL,cDNA模板 1 μL,ddH2O补足至20 μL。PCR扩增条件:94 ℃预变性 4 min;94 ℃变性 30 s,53 ℃退火 30 s,72 ℃延伸45 s,共34个循环;72 ℃补充延伸10 min。扩增结束后,取5 μL PCR产物于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使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PCR产物送至博迈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并利用NCBI序列比对工具BLAST(http://blast.ncbi.nlm.nih.gov/)程序,根据核酸序列同源性确定病毒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RT-PCR扩增结果

对采集的84份南瓜病毒病样本(叶片)提取总RNA,利用不同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部分检测结果见图1。待测样品中引物CMV-F/CMV-R可扩增出大小735 bp的条带(图1-a),引物ZYMV-1/ZYMV-2可扩增出大小582 bp的条带(图1-b),引物WMV-1/WMV-2可扩增出大小697 bp的条带(图1-c),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在待检样品中能分别测出CMV、ZYMV和WMV,但未检测到SqMV、PRSV、PVY。

图1 南瓜部分样品RT-PCR检测结果

2.2 南瓜主要病毒种类检测结果

对采集的84份南瓜病毒病样本进行PCR检测,其中79份病样检测显示阳性,检出3种病毒分别为CMV、ZYMV和WMV,病毒检出率94.05%。其中CMV检出率最高,可达52.38%;其次为ZYMV,检出率44.01%;WMV检出率14.29%(表2)。因此,CMV在北京地区南瓜上侵染最普遍,为优势病毒种类。

北京不同地区南瓜病毒种类及发生程度有所差异(表2)。在南瓜植株上检出的病毒种类最多的是顺义区和海淀区,检测到3种病毒,这2个地区南瓜病毒病发生最为严重;其次是昌平区和大兴区,分别检测出2种病毒,该地区病毒病危害较轻。

表2 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种类及分布

2.3 南瓜植株上病毒的复合侵染情况

北京地区84份南瓜病毒病样品中,发现14份病样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为16.67%(表3)。其中,北京顺义区南瓜病毒病复合侵染种类为CMV和ZYMV,侵染率为18.75%;海淀区南瓜病毒病复合侵染种类为ZYMV和WMV,侵染率为32.00%,未检出3种病毒复合侵染。

表3 北京地区南瓜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及分布

2.4 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田间症状

图2 南瓜病毒病田间发病症状

南瓜病毒病的发生可贯穿植株整个生长发育期,为系统性侵染。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主要包括花叶、褪绿和皱缩等症状,经室内分子检测后得知田间病毒种类为CMV、ZYMV和WMV 3种。CMV田间症状(图2-a):叶片叶绿素分布不均,易出现黄色或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变小变脆,出现浅黄色部分斑驳,呈现黄绿分布不均的镶嵌状花叶症状。ZYMV田间症状(图2-b):叶面出现花叶及斑驳症状,部分叶肉逐渐褪绿黄化,易出现明脉。严重时植株矮化,节间变短,叶缘卷曲形成鸡爪状,并常伴有蕨叶及叶面凹凸起伏症状。WMV田间症状(图2-c):叶片变小变硬,叶缘部分失绿并伴有斑驳等症状。发病中后期植株表现皱缩矮化、叶片卷曲,发病严重时茎蔓变短,发病组织呈瘤状突起。混合侵染的植株发病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发病较重。CMV和ZYMV复合侵染后植株矮化,叶缘卷曲,叶片颜色变浅,出现蕨叶及叶面不平现象(图2-d)。ZYMV和WMV复合侵染现象广泛存在,其症状在叶片上表现明显,叶片出现褪绿黄化,易形成深浅绿色相间花叶,伴有皱褶卷曲现象。有时叶缘处有斑驳突起,病株生长迟缓,开花结果后病情趋于加重(图2-e)。

3 结论与讨论

病毒病是制约南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南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毒病的危害日益加重,给南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南瓜病毒病在我国长江地区、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普遍发生(马英,2017)。不同地区引起南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不尽相同,新疆石河子地区南瓜病毒病毒源种类主要为CMV、ZYMV、WMV、PRSV-W(任琛荣 等,2016);黑龙江地区南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为CMV和WMV(杨国慧,2003)。本试验结果表明,侵染北京地区南瓜的主要毒源有CMV、ZYMV和WMV 3种,未检测到SqMV、PRSV、PVY等其他病毒,由于病毒分布具有区域性,目前SqMV只在黑龙江南瓜上有相关报道(李凤梅,2002)。其他病毒种类也未检出,可能是由于采样数量少或部分南瓜植株病毒症状表现不明显,导致漏采。在所有检测样品中CMV的检出率较高,可能是由于CMV寄主范围广,可侵染1 000多种单、双子叶植物(王海河 等,2001),且CMV可由60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因此成为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优势毒源。此外,本次采集样本共84份,其中有79份病样显示阳性,5份疑似感染南瓜病毒病,但在该样本内未检测到病毒,可能是生理性病害或药害所致。

瓜类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在不同地区均有报道,部分学者对我国瓜类主产区进行病毒种类调查,发现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其中以PRSV和WMV组合最为常见,占复合侵染组合的31.25%(尤毅 等,2016);重庆地区南瓜检测样品中有93.22%的样品受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青玲 等,2010)。本试验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16.67%,可能与连作、传毒媒介、种子与土壤带毒有关。尤其是昆虫传毒,CMV、ZYMV 、WMV均可通过蚜虫进行传播,部分蚜虫可携带多种病毒进行再侵染,导致一种植株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也可能与病毒越冬习性有关,如国内学者在重庆地区对南瓜病毒病进行鉴定,发现农田周围葎草上存在7 种病毒,且复合侵染的比例高达80%(青玲 等,2009)。CMV、ZYMV和WMV均为种传病毒(杨国慧,2003),再加上田间管理不当、单一品种种植模式等,成为南瓜病毒病发生严重且存在复合侵染的主要原因。

本试验已检测出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主要有CMV、ZYMV和WMV,但受采集数量和地域性的限制,无法涵盖北京地区南瓜病毒所有种类,因此,是否存在其他病毒种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冯光惠,杜虎平,李夏隆,亢福仁.2014.陕北地区马铃薯Y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序列分析.山西农业科学,42(9):941-944.

李凤梅.2002.黑龙江省南瓜病毒病毒原鉴定和品种资源抗性筛选的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李昕升,吴昊,刘宜生.2017.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中国野生植物资源,36(5):1-6.

廖富荣,叶志红,陈青,吴媛,陈红运,林石明.2013.应用RTPCR和IC-RT-PCR方法检测南瓜花叶病毒.植物检疫,27(2):60-64.

刘嘉裕,戴良英,刘勇,张德咏,谭新球,李迅,唐前君.2017.长沙地区南瓜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检测及其分子进化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3):274-281.

马英.2017.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中国蔬菜,(7):86-88.

青玲,杨水英,孙现超,王进军,周常勇.2009.从葎草中检出复合侵染的多种病毒.植物保护,35(4):138-139.

青玲,包凌云,周常勇,杨水英,孙现超.2010.重庆南瓜病毒病病原 ELISA 检测及CMV变异分析.园艺学报,37(3):405-412.

任春梅,程兆榜,杨柳,缪倩,周益军.2015.江苏省葫芦科作物6种病毒的多重 RT-PCR 方法及应用.江苏农业学报,31(4):756-763.

任琛荣,郝小军,都业娟,向本春.2016.新疆石河子及新湖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分子检测.北方园艺,(1):102-106.

宋婷婷,陈荣溢,杨雷亮.2007.应用多重RT-PCR 检测烟草上的TMV和CMV.辽宁农业科学,(1):53-54.

王海河,林奇英,谢联辉,吴祖建.2001.黄瓜花叶病毒三个毒株对烟草细胞内防御酶系统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植物病理学报,31(1):43-49.

王璐.2017.南瓜籽不同干燥方式及工艺对南瓜籽油功能性品质的影响〔硕士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杨国慧.2003.滇黑两省南瓜病毒病病原鉴定及其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博士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尤毅,李华平,谢大森.2016.侵染冬瓜的病毒病原种类鉴定.植物保护,42(2):182-186.

周贤.2013.苏丹首次报道南瓜感染番木瓜环斑病毒.植物检疫,(3):100.

Fletcher J D,Wallace A R,Rogers B T.2000.Potyviruses in New Zealand buttercup squash(Cucurbits maxima Duch.):yield and quality effects of ZYMV and WMV 2 virus infections.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28(1):17-26.

Lecoq H,Dafalla G,Desbiez C,Wipfscheibel C,Delecolle B.1997.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oroccan Watermelon mosaic virus and a potyvirus isolate from Eastern Sudan.Plant Disease,85(5):547-552.

猜你喜欢
北京地区侵染种类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明清北京地区传统色彩嬗变与成就探析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歌华发布
镜头像差的种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