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推广价值

2018-06-15 07:43黄红王静
中外医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颈动脉频谱硬化

黄红,王静

日照港口医院超声科,山东日照 276800

彩超是一种无创性、无生理干扰、重复性强的临床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出血管解剖结构、血流运动等情况,同时可动态观察、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状态,所以逐步成为颈动脉疾病及全身性血管病变诊断和评价的重要方法[1]。该文主要对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10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彩超及血生化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接治的10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心血管疾病学》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先天心脏病及意识障碍等患者。其中,男患者54例,女患者49例,年龄58~79岁,平均(63.9±4.2)岁,冠心病 48例,心绞痛 27例,高血压 17例,其他11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彩超 应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将患者头偏往受检部对侧,对整个颈动脉进行纵、横切面扫查。一方面,通过二维彩超全面观察血管走行,有无出现扭曲;管腔有无增大;同时,测定颈动脉管壁内膜厚度;确定是否存在斑块,掌握斑块大小、所在位;另一方面,应用彩色多普勒仔细观察血管内腔血流运动及充盈情况。另外,通过频谱多普勒测定甲状腺段区,选取样窗宽是血流信号宽1/2,声束和血流成60°及以上夹角。

1.2.2 血生化检测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 mL进行血糖、血脂检测,应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颈总动脉前后径、横径大小;并记录甲状腺颈总动脉VS、VD、VM、RI等指标;同时,记录所有患者血生化指标,包括TC、TG、GLU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以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该组患者颈部彩超表现

通过颈动脉检测,该组患者颈总动脉前后径平均为(9.13±0.92)mm,横径平均为(9.01±1.06)mm,彩超显示管径增宽,颈总动脉前后径>10 mm有10例,颈总动脉前后横径>10 mm有14例;管径扭曲16例,包括单个扭曲15例,多个扭曲1例,角度在140~155°;内中膜增厚最大4.83 mm;彩超显示存在斑块43例,包括30例双侧,8 例左侧,5 例右侧,斑块最大(8.5×5.7×4.2)mm3,无斑块60例。对比有无斑块患者甲状腺段区颈总动脉频谱参数,相关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有无斑块患者甲状腺段颈总动脉测值[(±s),cm/s]

表1 有无斑块患者甲状腺段颈总动脉测值[(±s),cm/s]

组别VS VD VM RI无斑块(n=43)有斑块(n=60)t值 P值77.90±14.21 103.42±15.16 10.036 0.003 17.07±6.43 20.10±6.12 4.165 0.011 36.11±9.42 51.17±10.08 4.203 0.018 0.76±0.03 0.79±0.01 3.102 0.020

2.2 有无斑块患者生化指标对比

通过血生化测定,有斑块患者TC、TG水平高于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有无斑块患者血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表2 有无斑块患者血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斑块TG TC GLU无斑块(n=44)有斑块(n=61)t值 P值2.81±1.41 4.24±1.27 8.213 0.001 7.15±1.45 9.44±1.60 3.063 0.015 6.83±2.24 7.11±2.16 2.117 0.083

3 讨论

颈动脉是人体重要动脉血管之一。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发有近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存在斑块比例高达50%左右[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病变,一般情况下是因患者机体内血液流速出现变化,如减缓,或是血管壁弹性变化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4]。

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操作便捷、相对经济、重复性良好、敏感性高等优越性,可清晰、直接显示出颈动脉内壁情况,并可准确测量内膜厚度,更好发现斑块,并掌握狭窄位置,明确斑块性质,同时,可应用彩色多普勒掌握并准确测量狭窄部位、近远端血流及性质,可通过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方法精确测量狭窄度[5]。此外,彩超还可观察血流方向,掌握相关血流参数,更好地评估颈动脉功能。正常颈动脉彩超显示血流充盈,是正常层流,血流频谱正常。但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后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狭窄位彩超显示为五彩镶嵌高速湍流[6]。颈部动脉彩超具体表现为:①血管纵切面血流细小,未充盈,可观察到“五彩”血流,且流速增快,频带增宽或频窗消失;②狭窄近段阻力增大,可观察到折返血流,为红蓝交替血流信号,频谱显示双向血流;③狭窄远段暗淡,血流减缓,表现为低搏动低流速变化。在斑块导致颈动脉闭塞时,闭塞区段彩色血流消失,近段能够观察到红蓝交替折返血流[7]。在斑块导致锁骨下动脉近段椎动脉发出前狭窄闭塞时,其近段流速显著增快或者减缓,频谱形态异常,表现为高速湍流频谱。与此同时,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差异,狭窄相同一侧椎动脉彩色血流正常,表现为红蓝交替或反向,血流频谱显示收缩早期切迹,震荡频谱[8]。

临床研究报道,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而后者的发生机制就是机体血液和动脉壁间关系失常[9]。具体而言,就是脂质异变,譬如:TG、胆固醇等,特别是TG沉积于内皮细胞,但该阶段是可逆的;彩超影像显示内膜层表现为连续性明亮。当脂质不断沉积,血管内膜增生,机体高血糖水平引起非糖基化反应,而致糖基化LDL及氧化LDL增加,而氧化LDL可被机体吞噬细胞准确识别并有效吞噬,使得细胞内的胆固醇大量聚集,而成泡沫细胞,以致于复合糖类积聚。从颈部彩超的表现看,内膜的厚度显著增加,局部隆起,边界不规则。在内膜发生病变后,会对肌层产生影响,在病变累及时,肌层平滑肌会出现萎缩、纤维增生等情况,彩超无法有效区分,仅提示内中膜厚度。如果存在钙化则叫做硬斑,彩超表现为强回声,后侧伴清晰声影。在斑块掉落成溃疡创面时,彩超表现为表层不平整,不规则。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在内膜病变快于肌层和外膜时,会导致动脉血栓闭塞,而成动脉瘤;同时,还表现为动脉重构,主要是动脉扩张和缩窄。该研究对心内科收治的10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及血脂、血糖测定研究,其中43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生成。对颈动脉有无斑块与验血指标正常或高于正常者进行χ2检验,发现T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 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TG、TC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关键还是血管内膜有无病变。机体动脉血管内膜的功能,除了维持机体正常血流外,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同时还参与血小板作用功能,对血管壁生长机能有良好调节效用。在血管内膜无异常状态下,TG、TC水平偏高不会形成斑块,倘若出现异常,即便TG、TC水平正常也可能出现斑块。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在血管壁上可通过血液检测反应出来。这与赵昭[10]研究结果一致。GLU虽无明显性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组患者的病变程度比较小。临床研究报道[11],红细胞比容直接决定着血粘稠度,而该研究中仅1例患者超出正常水平。研究报道[12],对未患心血管疾病,同时接受彩超检查颈总动脉不存在斑块的自愿健康者开展管径测值检测,前后径为(8.22±0.79)mm,横径为 (8.15±0.73)mm。该研究结果比该文献报道高出10%左右,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临床学者指出,动脉血管管径增大实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为早期和基本的表现,即管壁生理弹力减弱,和管腔扭曲或内中膜增厚可以同时出现,之后斑块或者血栓的形成,而致管腔狭窄,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出现典型硬化表现。

综上所述,颈动脉彩超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可基于几方面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①血管管径有无变化;②血管是否出现扭曲;③血管内中膜的厚度是否变化、斑块是否生成或管腔是否变窄;④频谱宽窄度与是否存在声窗。上述4个特点也符合血管壁病变的演变过程所反映出的问题。基于此,可基于颈部彩超,结合血脂、血糖指标变化来诊断及评价心血管疾病严重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洪筱舐.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7,36(9):187-189.

[2]周远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80-81.

[3]范淑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74-75.

[4]祁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22):98-99.

[5]Sim I,Gorman P,Greenes RA,et al.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practic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Jamia,2001,8(6):527.

[6]梁淑银,吴金萍,段琼.颈动脉彩超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23):4953-4954.

[7]戴红梅.颈动脉彩超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6):644-646.

[8]吴永梅.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447-448.

[9]Morris JN,Howard EP,Steel K,et al.Updating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Scale[J].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Neurology,2016,29(1):47.

[10]赵昭.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11):2796-2797.

[11]许建军.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防治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4(2):117-118.

[12]王玉莲.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4):123-124.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频谱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