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生活实例促进学生“量感”生成刍探

2018-06-15 13:16李乡红
成才之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量感计量单位体验

李乡红

摘 要:计量单位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比较抽象,学生局限于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文章以“认识厘米”为例,从恰当的素材准备、充分的体验感知、有机的生活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计量单位;体验;量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4-0082-01

计量单位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计量单位较多,有长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由于学生感性知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才刚刚起步,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总是局限于生活经验的模糊认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计量单位”教学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对清晰的单位概念,促进学生“量感”的生成呢?本文以“认识厘米”为例,从恰当的素材准备、充分的体验感知、有机的生活应用三个方面研究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

一、 恰当的素材准备

所谓“量感”是在建立的视觉或触觉的基础之上来感知事物的大小、轻重,长短……是需要体验的。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好相应的体验素材。现如今使用多媒体上课早已是家常便饭,甚至是一节优质课必备的条件之一,故而会有教师以课件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感知体验。这种方式看似合情合理,却忽略了体验是不可替代的,这样只会阻碍学生“量感”的建立和发展。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桌面的长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数学书、铅笔、文具盒、吸管……)测量。这样的素材选择是对生活的一种模拟,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身边一些熟悉的、可以拿来就用的具体物体去比画和测量,因此,这样的活动经验必不可少。“课桌面的长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得出的数据不一样呢?”这样的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并最终得出统一结论:需要一个标准。“厘米”顺其自然被引出,以此为基础再去认知厘米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充分的体验感知

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计量单位,但大多是碎片化的,没有系统的认识,更不用说有清晰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来体验计量单位的大小、轻重等,形成一定的表象,为量感的形成打下基础。

(1)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直尺上的1厘米最准确,而且每个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接触了直尺,用它来认识1厘米非常便捷。教材中就有让学生拿出尺,看看1厘米有多长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先帮学生找到1厘米,让他们去看尺子上面的标数0、1、2、3……及标注“cm”的标识,了解每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0到1之间是,1到2之间也是,5到6之间依然是。

(2)以手指来比画1厘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动作来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引领学生用手指来比画实际长度。这种动作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视觉的方式更深刻。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先拿出尺,将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间距放好,并不断调整。观察两指间的长度,并记在心里。随后,把尺子放在一边,根据刚才比画的长度,把1厘米还原出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而是一个比画、验证、调整的过程,只有用心比画,才能准确,并做得很好。当然,学生经历了反复比画后对1厘米的长度感知也会越来越清晰,并且牢记于心。

(3)找身边约1厘米的物体。生活中有一些长度约1厘米的物体,找出它们来,也是一种强化1厘米长度观念及“量感”生长的关键环节。学生们借着对1厘米长度的体验,或用尺子量,或用手指比画,寻找这样的物体并记下,心中1厘米的概念也就能够自然生成了。

(4)丰富对几厘米的认知。在学生牢固掌握1厘米的基础上,还需要认识几厘米,因为很多物体的长度要多于1厘米。在直尺上有连续几个1厘米,那就是几厘米了。2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2厘米,3个就是3厘米,4个就是4厘米,依此类推。当然,不仅是从0的标数开始数,也可以从任意标数,有几个连续间隔就是几厘米。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几厘米的认知,而且帮助学生建立起“几厘米就是连续几个1厘米”的长度观念,而且也为接下来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做好准备。

三、有机的生活应用

有机的生活应用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办学空间和形式的限制,许多教学活动都存在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落实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可以设计一个量自己的手掌宽大约多少厘米和一拃长大约多少厘米的实践活动,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去量课桌的长或宽大约是多少厘米。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机地应用于生活之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举生活实例促进学生“量感”,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使自己原本零散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逐步建立起关于计量单位的丰富认知,促进学生“量感”的生长,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婷.小学计量单位教学的分析及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

[2]刘丽.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19).

猜你喜欢
量感计量单位体验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