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疗效

2018-06-22 08:25赵丽娟
吉林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重儿微量早产儿

赵丽娟

(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 529100)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胎龄小,吞咽能力不足,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常出现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等临床症状,长时间易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并诱发胆汁淤积、消化道黏膜萎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1]。因此,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8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分别给予全静脉营养治疗与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以期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合并严重感染的患儿。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9~32周,平均(30.13±1.25)周;体重1 110~1 489 g,平均(1 236.87±146.53)g。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胎龄31~33周,平均(31.67±1.41)周;体重1 130~1 482 g,平均(1 241.68±127.15)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温,密切监视其生命体征,同时采取防止感染、对症处理等基础措施。对照组患儿出生后禁食,给予全静脉营养治疗,按照常规配方比例计算需要输入量,4 d后根据患儿实际吮吸能力及腹部情况,考虑是否采取经胃管喂养,逐渐建立胃肠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优先采用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则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粉,经胃管间断滴注喂养,奶量从0.5 ml/kg开始,1次/3 h,根据耐受情况可逐渐增加奶量,若表现出喂养不耐受,则减少奶量或者将间歇喂养改为持续喂养,连接胃管外端与输液器,使得每天奶量于24 h匀速滴入。同时早期给予外周静脉营养以补充肠内营养不足,根据《实用新生儿学》中静脉营养方案计算所需输入的葡萄糖、小儿氨基酸、小儿脂肪乳及其他各种微量元素的量,24 h匀速输入[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和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升高,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组别例数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g/d)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d)静脉营养时间(d)平均住院时间(d)观察组4019.3±5.421.4±3.616.1±2.233.2±10.6对照组4014.3±2.525.2±6.418.3±3.148.1±11.8t值4.253.273.665.94P值<0.01<0.01<0.01<0.01

2.2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无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发生,其中观察组低血糖、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和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低血糖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401(2.5)1(2.5)2(5.0)0(0.0)1(2.5)5(12.5)对照组401(2.5)2(5.0)3(7.5)2(5.0)3(7.5)11(27.5)χ2值12.52P值<0.01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经口喂养常出现胃食管反流、喂养耐受性差等问题,造成患儿营养摄入不足,宫外生长迟缓,远期预后效果不良。临床研究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大脑的认知功能发育与早期蛋白质的摄入量密切相关,早期营养不足则会使得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分裂终止,严重影响其智力发育[3]。因此,患儿住院期间的早期营养摄入至关重要。

静脉营养支持可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因营养不足所带来的代谢紊乱。而长期单纯使用全静脉营养,机体一直处于禁食状态,则会导致胃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和乳糖酶发育受阻,肠道细菌移位,诱发感染、肝功能和肾功能损伤、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因此应尽早开始肠道营养[4]。早期微量喂养作为一种非主要的供能方式应用于临床,尽管提供的营养量小,但可有效刺激肠道发育成熟,促进胃肠蠕动和胆红素排泄,防止胎粪栓塞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逐渐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5]。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补充机体所需热能、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的同时,促进肠道发育成熟,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缩短静脉营养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升高,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可见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无坏死性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发生,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有利于缩短静脉营养时间,促进向肠内营养过渡,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华玲玲.微生态制剂联合母乳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21.

[2] 宋爱琴.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2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332.

[3] 杨 柳,白雪梅,张 莉.超低和极低体重儿早期摄人氨基酸对纠正胎龄12~20个月时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170.

[4] 王国健.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4):3696.

[5] 刘 静.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47.

猜你喜欢
体重儿微量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