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形变换在太极拳集体表演中的作用研究

2018-06-23 10:54张继华耿自红
武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太极拳注意事项作用

张继华 耿自红

摘要:太极拳集体表演在当今高校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许多高校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文章通过对队形变换在太极拳集体表演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多年太极拳集体表演的教学经验,提出队形变换编排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今后太极拳集体表演队形变换的编排有所参考。

关键词:队形变换 太极拳 集體表演 作用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064—03

1前言

近年来,太极拳集体表演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各类晚会上。如:迎新生晚会、迎新年晚会、运动会开幕式等各类喜庆活动。太极拳已慢慢渗入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校园文化演出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太极拳是极富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其表演是一种太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饱含东方理念的运动形式,对人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表演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太极拳表演的观赏需求,太极拳表演中队形变换的创编显得尤为重要。在表演同一套太极拳套路时,由于队形创作设计不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一个或一台经典、完美的太极拳表演——队形图案的多样,变化方式的巧妙,变化路线的流畅,不仅把规定的太极拳练“活”了,而且也把观赏者带入变化无穷的太极意境——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经过二度创作形成特色的新的太极拳表演“作品”,供大众锻炼、享受和观赏。

2概念界定

2.1太极拳集体表演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指多人(通常要求6人以上)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太极套路演练,练习时可变换队形、图案,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变换中动作协调一致。

2.2队形变换

队形变换是以步伐、移动变换、音乐为主线融合在演练中,通过队形的变换,在音乐的伴奏下使表演者在演练中变换图形。队形变换从变化形式上分为固定队形变换和流动队行变换。固定队形变换是指前一个队形和下一个队形,队员都是固定在场地中某一位置做动作,这之间的队形变化叫做固定队形变换。流动队形变换是指队员保持一定队形不变的基础上变换方向、路线所形成的图形变化。

目前,太极拳表演常用的固定队形变换主要有: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八字形、八卦形、菱形、梯形、不规则形、数字形等。由于太极拳的项目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现在的太极拳表演在其简单的前后、左右四向直线移动的基础上,配以对角线、弧线等多视角变化的路线,并以复合型的队形移动形式出现,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性、丰富性和可观性。如圆形队形从几何上看是最常用、最规则、最普通的一种——给人以永无止境,绵延不断,同时的对称、对点及圆转(它可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像花朵般盛开的动作做转动,也可做像云彩飘扬的移动,给人以活泼流畅的感觉),又体现了一种太极所富含的哲理。

3队形变换在太极拳集体表演中的作用

3.1增强视觉效果,提升太极拳表演的观赏价值

队形变换是太极拳表演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恰当富有创新性的队形变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感觉。太极拳作为一种体育艺术的表演活动,首要的价值功能是审美。美,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和追求的东西,太极拳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对太极拳本身进行艺术的精致包装,通过表演中的主题、队形、色彩、音乐等元素营造一个极具审美价值的场景,在这种特殊的审美当中,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太极审美的需求,更给观众带来心灵的净化、品质的提升。

3.2吸引观众看太极,促进太极拳表演人才的选拔

队形变换使太极拳表演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因此习练太极拳,将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项目,对太极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习练太极拳——我们可以从众多练习者中,选择、培养有价值的太极拳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教学,成为高校高水平的太极拳表演成员,使太极拳表演的水平和层次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太极拳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提高观赏者的热情,激发演练者的激情

经过艺术精心设计的太极拳表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艺术美感和文化享受,使人们享受太极表演所带来的美感,品味醇厚的中华太极文化,为太极自身的发展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现场中观赏者的热情与欢呼给表演者以肯定和鼓励,调动了在场所有人员,带动现场整个场景的互动。对演练者来说摆脱了原来重复、单调、枯燥的练习内容,成为不断变换生动、流畅、寓变化于整体和谐之中的形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一个更高队形变换层次。“拳练千遍、其意自现”,通过一次次的集体磨合与协调,以集体利益为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思想理念,激发了演练习者的练习兴趣,不断追求在表演中打出自己的特色。

4队形变换创编时应注意问题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轻灵、缓慢,处处有弧形,转折圆润,似展非展,圆活不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演练者要着重自我的控制和意气诱导使整个身体和谐地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太极拳表演中队形的变换不是独立的,它要与动作设计、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时空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表演效果。因此,在设计队形变换时编排者应在演练者所具有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创作,编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制定详细计划,统一规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表演的成功。队形变换的编排也是如此,要编排准确和整齐的队形变换,应制定一个较详细的计划,使每个队员都清楚自己每一次队形变换的位置和在每个队形中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避免移动错位,也要让每个队员都觉得她f他)所完成的动作是整体演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准确和整齐的队形变换。太极拳表演的队形设计,要在统一规格的要求下创编队形,保证创编队形的可行性、合理性。动作与队形的变换上要经过反复的实践,确认其合理性、科学性后再运用,动作的不同方向与队形的构图是不同的。队形变换走位要求以就近、就快、就准的原则。

4.2精选配乐,精准剪辑

音乐于队形构图的创编目的是使队形构图和音乐配合默契,和谐显示出独特的演练风格。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系统的表达方式,音乐的选取和剪辑是太极拳集体表演的灵魂所在,能在表演中赋予太极拳动作以生命力和艺术性。太极拳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从今天完整的太极艺术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这样认为,音乐弥补了太极拳的“局限”。太极拳音乐的选配可选择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均匀缓慢的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配乐演练(民族音乐优雅、稳健、内涵丰富,底气十足而又富于变化,正与太极拳的风格相融合)。“意在先,身在后”,当悠扬的音乐缓缓响起,观众的脑海中怎能不浮现出太极的意境。音乐的选择和剪辑将直接影响到表演的整体效果和演练者场上的发挥。只有队形变换与音乐恰如其分的协调,音乐才能有力地支撑动作和队形变换,使队形变换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联系与共鸣。

4.3根据队员特点编排,重视细节

作为编排者,要熟悉太极拳套路,然后有针对性地根据音乐、太极动作、队員特点来编排队形及其过渡。要考虑队员性别差异,自身条件和能力,尽可能使同性别队员对称站位,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把水平相对好的队员放在队形的前排,相对弱一点的放在队形的里面,充分扬长避短,同一个队形避免重复雷同,突出队形多变、新颖的特点,队形变换要准确,图形要清晰,队形之间的过渡要合乎逻辑,不要采用单一的一些小步跑、走步、跑步等简单动作,要充分利用身体各关节的摆动或移动来变换队形。队形编排时,要注意音乐、队形、动作三者要协调一致,整体体现太极拳的独特风格特点,如果说音乐是整套拳的灵魂,那动作就是它的血肉,队形变化就是支撑这套拳的骨架。当演练者伴着柔和舒缓的音乐,将太极拳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观众怎能不受其感染、产生共鸣。

5结语

总之,队形变换主要追求的是视觉效果,富有创新性的队形变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满足了观赏者对太极拳表演的审美需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太极拳,喜爱太极拳,并因此练习太极拳,同时也激发了演练者的激情,提高了演练的层次。队形的设计应符合表演内容的需要,同时还应新颖、合理、巧妙,队行的变化要迅速、自然、流畅。音乐的选配要能有力地支撑动作和队形变换,在变换中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共鸣,所移动的路线不能乱糟糟的散开或集中,拼凑的队形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太极拳集体表演不仅要保持自身运动规律的美,也要与时俱进,将美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其更富感染力、表现力和艺术性,不断变换生动、流畅、寓变化于整体和谐之中的演练形式是我们所追求的更高层次。

猜你喜欢
太极拳注意事项作用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