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18-06-23 10:54崔苗苗刘希坤
武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必要性高校

崔苗苗 刘希坤

摘要:板凳龙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娱乐健身价值。文章以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需要为切入点探讨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并结合板凳龙技术特点、高校师资、学生、场地等资源优势论证了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板凳龙 高校 必要性 可行}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104—03

1前言

民间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镶嵌在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0年国家体委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整理民族体育,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项传统项目,还有301项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一种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的舞龙舞蹈,有“干龙”与“湿龙”之分,“干龙”用于群众自娱自乐,而“湿龙”用于祈祷表现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如今板凳龙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重庆、四川等地区,是盛大节假日举办的民间传统活动。其中浙江省东岳市曾于2003年与2009年分别创下1788桥与参与者达5000多人的吉尼斯纪录;浦江板凳龙在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板凳龙在各地的开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体育乃至现代竞技体育冲击,城镇化建设需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面临失传或是消失的危机,笔者试图对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剖析,旨在为板凳龙的高校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2.1人才培养的需要

板凳龙对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板凳龙益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板凳龙的表演不仅需要队员间的默契配合、还需要与音乐节奏配合。板凳龙有独凳龙与多凳龙两种表演形式,其中多凳龙更能彰显队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其次,板凳龙具有体能考验和提升、运动技术要求与舞蹈艺术的综合性体育特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再次,板凳龙惟妙惟肖的外观制作工艺是集书法、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的综合体,在最大限度带给学生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能激励学生进行大胆新创。总言之,板凳龙引进高校教学对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2.2板凳龙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交流的需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充满神圣与膜拜,通过舞龙表达勇于拼搏战胜自然大无畏精神,从而祈祷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舞龙形式多样,不同地区各有特色,板凳龙是盛行于江浙以及南方沿海地去的一种舞龙活动。板凳龙相传源于汉代,是祭祀不畏生死为人间降雨的水龙而举行的宗教祭祀活动。板凳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凳龙的道具制作集绘画、书法、雕刻等民间艺术为一体,而运动形式融合了体育、杂技与舞蹈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板凳龙所依托的原生态环境在城镇化转型中遭到破坏,尽管浦江板凳龙在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对于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来说,保护相当于“圈禁”,也不利于板凳龙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专家学者曾指出: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的主要基地,把板凳龙开发成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对板凳龙最广泛性的传承方式。诚然,板凳龙在高校开展不仅利于板凳龙文化的传承,更能促进区域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3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

我国早在1996年将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体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在高校普遍开设,据最新资料显示,现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48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所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近千种之多,形式丰富多样。如今,武术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日臻完善,而民族传统体育其他项目在高校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板凳龙在高校开展是注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新鲜血液,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是多元化价值与个体机制的体育教学目标形成的有效措施。目前,舞龙在部分高校已有开展,但是板凳龙在高校开展尚属探讨摸索阶段。舞龙与板凳龙都是民间体育舞蹈类项目,板凳龙是舞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基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板凳龙高校也有必要开展普及。

2.4板凳龙科学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民间体育项目板凳龙具备体育特征,属于体育范畴。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科普化的必由之路。追溯武术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学校在武术的理论完善技术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优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板凳龙也可以借鉴武术的传播方式,借助高校搭建的教学、科研平台,进行板凳龙文化整理与技术动作規范,为板凳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板凳龙在高校开展不仅仅是迫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民族课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高校具备开展板凳龙切实可行的条件。

3.1板凳龙动作简单、形式多样易于高校开展教学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板凳龙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有独凳龙与多凳龙,动作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独凳龙可由1人或由2-3人舞,一人舞时双手各执一腿,两人舞时一人各执一腿,三人舞时两人各执前腿,一人执后腿,而多凳龙是由多人各执一凳组成。根据板凳龙技术特点与运动形式,便于高校教师在开展板凳龙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人数、场地大小等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3.2高校具备板凳龙师资力量

师资关乎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板凳龙在高校开展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师,然而板凳龙在高校的开展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板凳龙教练或教师比较匮乏,为不影响板凳龙在高校的开展,可以通过邀请民间板凳龙师傅授课,对现有舞龙专业教师或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其他专业对板凳龙感兴趣的教师进行培训,解决高校缺乏板凳龙专业教师问题,从而为板凳龙高校教学提供师资基础。

3.3学生是高校开展板凳龙开展的生力军

学生是高校开展板凳龙的基础,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多且学习具有专业性与自主性等特点,高校可以采用开设课程与课余训练的方式开展板凳龙。首先,开设板凳龙课程便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专业不同开设课程。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公共体育课板凳龙选修内容;而体育专业学生直接专业选修板凳龙课程的学习。其次,板凳龙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训练,采用以老带新即已掌握板凳龙技术的学生教授新学生形式,不仅可以避免板凳龙在高校开展断层现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专业特长。

3.4高校场地优势是板凳龙开展的条件保障

民间板凳龙表演需要场地较大,通常利用宗祠、广场、公园或是田间等空间开阔的地方。400米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场地是高校办学的基本硬件条件,这些场地恰好可以满足板凳龙教学、训练、表演场地之用,也是高校可以开展板凳龙的优势所在。

3.5丰富校园文化

板凳龙道具制作是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综合体,其表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健身健心价值。板凳龙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亮点在高校开展,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可以成立板凳设计协会与板凳龙运动协会丰富高校社团文化,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奠定基础。

4结语

龙是中国的图腾,舞龙文化不仅仅只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的一个表演形式,其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的雄伟代表。板凳龙是分布于江浙以及南方沿海地区的舞龙表演活动,具有较高的娱乐观赏、健身健心价值。高校是全面實施素质教学的基地,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板凳龙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依靠高校师资、学生、场地等优势条件在高校开展能最大限度满足板凳龙文化的传承交流、人才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需要,顺应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也为高校社团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必要性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