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螺旋CT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2018-06-26 08:16林光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8期
关键词:危险度胃肠道患病

林光庭

(福州市第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在治疗中精确的诊断是必要的。在光镜下不能有效的对其组织类型进行区分,利用常规的病理检查可能将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或者是肉瘤等[1]。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以及电镜的不断发展,对于间质瘤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增多,有报道指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可有效提高诊断精确率,对治疗有极大的帮助[2]。鉴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我院的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效果进行探讨,现进行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诊治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计94例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60岁,经本院手术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及方案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腹痛、呕血、肠梗死以及便血等。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94例患者平均分组,各组均47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3 例;患者年龄 62~84 岁,平均年龄(76.52±1.3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6.43±1.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以GE LightSpeedvct进行常规扫描;对照组以Siemmens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CT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两组患者在扫描之前均保持空腹状态8小时以上,扫描前服用1000mL的温水,对患者胃十二指肠以及小肠进行检查。患者均保持仰卧位,扫描参数设定:层厚均为5mm,层距均为5mm,螺距均为1.375,进床速度设定为27.5mm/s,以0.8s/w的速度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10~350mA。保持 4~5m/s的匀速高压于患者肘前部位注射100mL的碘海醇。对扫描图像实施分析,对患者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和病灶的生长方式进行分别的记录。

1.3 评价指标

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出扫描的精确度、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和漏诊率。精确度=(实际检出病例数+实际检出未患病例数)/总检查例数;敏感度=实际检出病例数/总体患病例数;特异性=诊断为未患病患者例数/实际未患病患者例数;漏诊率=未检出实际患病总例数/实际总患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精确度、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检查方式,并且观察组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情危险度同MACT扫描强度比较

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在MACT扫描中的平扫、动脉期以及静脉期具有较大的差异,三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三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n(%)]

表2 患者病情危险度同MACT的扫描强度比较(±s)

表2 患者病情危险度同MACT的扫描强度比较(±s)

危险度分级低度中度重度F值P值例数(n)19 16 12平扫32.07±5.34 59.26±14.37 78.64±25.42 4.364 0.000动脉期32.61±6.05 60.67±26.84 79.12±30.64 6.571 0.000静脉期32.91 63.54±31.61 80.24±32.85 8.054 0.001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由胃肠道中间充质干细胞演变而来,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但是其临床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易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3]。临床中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病因定义为胃肠道和间质细胞过度表达后形成的梭形及上皮样肿瘤。胃肠道的间质肿瘤还可能会出现向腔内外不断生长的现象,因此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溃疡等相关临床症状[4]。临床诊断中仅以CT扫描很难区分该疾病与胃癌的区别。特别是老年人患者若不能及时的就诊,在后期的治疗中难度较大,肿瘤会不断的恶化,预后效果不理想[5]。而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了应用常规CT扫描检查中的不足,多层螺旋CT的扫描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其数据的完整性也更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在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过程当中,即便患者仅屏气一次,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相关的检查数据,并且也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多次屏气而导致的漏扫现象[7]。因此在老年患者的诊断中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诊断的精确性、明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等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扫描方式,并且观察组的漏诊率仅为8.51%,而对照组高达27.66%。因此进一步说明了多层螺旋CT扫描的精准度极高,比较适合应用于临床诊断精确性要求较高的治疗中。同时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于不用的病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扫描以及静脉期扫描,不同强度的扫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张永东等[8]在其同类型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对于不同肿块的不同密度有着不同的表现,并且还有可能发成出血和坏死等严重的症状。所以针对具有不同密度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扫描的分裂,在此基础上给予后续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效果[9]。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肿块形态、大小和密度等进行精准的反应,因此可更好的对患者肿瘤的供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间质肿瘤实施诊断及鉴别的过程中,运用多层螺旋CT平扫的效果更优[10]。

综上所述,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精确度高,可与患者病情的不同危险级别进行准确的对应,因此该扫描方式适合作为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优选检查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1]母青林.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2):109-111.

[2]李东.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81-3483.

[3]Farah Fatima.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rolesin stromal remodeling,tumorprogression,and cancerimmunotherapy[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5,34(12):541-553.

[4]周海新.老年胃肠间质瘤并发胃肠道出血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517-3519.

[5]Michael J.Powell.Genetic alteration and mutation profiling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tumor DNA (cfDNA)fordiagno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6,35(07):342-349.

[6]Hyung Hun Kim.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Advantages and hurdl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5,7(03):192-205.

[7]邓海辉.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2):18-19.

[8]张永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4,20(15):2842-2844.

[9]米伟.多层螺旋CT影像用于诊断老年低度胃间质瘤和高度恶性胃间质瘤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21-122.

[10]梁寒.胃肠间质瘤规范化手术原则及注意要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4):391-394.

猜你喜欢
危险度胃肠道患病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