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同给药途径为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2018-06-28 07:48游海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皮疹阿奇感染性

游海涛

(岳池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广安 638300)

阿奇霉素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状药物,属于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此药的抗菌作用较强,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副作用也较多。研究发现,在为年龄较小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经不同给药途径为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岳池县人民医院儿科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这些患儿的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5.5±0.8)岁;其中有男38例,女22例。这些患儿所患的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将这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每组各30例患儿。实验组患儿的年龄为5~12岁,平均年龄为(5.4±0.6)岁;其中有男17例,女13例。对比组患儿的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5.6±0.9)岁;其中有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比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用药方法是:静脉滴注,10 mg·kg-1·次-1,1次/d,最大用药不可超过500 mg/d。为实验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用药方法是:口服,5~12 mg·kg-1·次-1,1次/d,最大用药不可超过500 mg/d。在为两组患儿用药一周后对比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组患儿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患儿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水溶性的红霉素乳糖醛酸酯,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也较敏感。此外,阿奇霉素对除脆弱拟杆菌与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及肺炎支原体等也具有抗菌活性。在临床上,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急性中耳炎、鼻窦炎、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尿道炎与子宫炎及肺炎支原体或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非典型肺炎[3]。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较为显著。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应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均可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近年来,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使用此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随之增多。与成年患者相比,年龄较小的患儿在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高[4]。儿科医师在为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时必须提高对其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在其发生不良反应后需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免其病情恶化。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为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其用药的途径无直接的关系。为患儿静脉滴注或口服此药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较易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以下几种:1)过敏性休克。患儿在应用此药进行治疗后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口唇呈青紫色、脸色苍白等严重的症状。此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抗过敏、扩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以有效控制其病情。2)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是阿奇霉素较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在患儿的上肢或躯干部位发生对称性的皮疹,且皮疹部位有瘙痒的症状[5]。在为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时若其出现较轻的过敏性皮疹,应立即为其停药,但无需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在停药3 d后其皮疹会消失或明显缓解。患儿若发生较重的过敏性皮疹,可为其停药并进行脱敏治疗。3)胃肠反应。胃肠反应也是阿奇霉素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相关报道指出,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后其血液中胃动素的水平可显著增高,其胃肠平滑肌中的胃动素受体在与胃动素结合后会使胃肠平滑肌发生强烈的收缩,进而可引起胃部疼痛、恶心及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引起抽搐。在患儿发生此类不良反应时可为其停药,在其症状缓解后再为其缓慢地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若患儿在服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为其应用思密达或采用耳穴压籽法进行治疗。在为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前若让其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该药对其胃肠道造成的不良刺激。4)发热。部分患儿在应用阿奇霉素前没有发热的迹象,在使用此药后体温反而明显上升。对于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可为其停药并进行物理降温治疗。5)局部疼痛。在为患儿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后,此药可对局部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化学性刺激,促使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组胺、5-HT等神经递质,进而可导致局部疼痛。在为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应严格控制滴药的速度及用药的浓度,以免其发生局部血管疼痛的症状。患者若在用药后出现局部血管疼痛的症状,可为其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或如意金黄散进行局部治疗。

在为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期间,为了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其用药量,并对其病情进行密切的监护。目前,阿奇霉素的口服制剂已经在儿科中得到推广应用,而且疗效确切。但是,对于病情严重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儿,仍需为其静脉注射此药。阿奇霉素的说明书中虽规定成年人使用该药的剂量,但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的用药量。在为年龄较小的患儿应用此药时,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为患儿静脉滴注此药的方法是:1次/d ,10 mg·kg-1·次-1,最大用药量不可超过500 mg/d,滴药的时间不可低于60 min,滴药的浓度不可超过2 mg/ml。

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此药在人体内的血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 h。婴幼儿体内的肝药酶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肝脏氧化、水解、还原及结合药物的能力均较低,在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婴幼儿应慎用阿奇霉素。发生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儿应禁用阿奇霉素。在为患儿使用此药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其肝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经不同给药途径为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均较低。在为年龄较小的患儿静脉滴注或口服阿奇霉素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儿科医师在为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此药进行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其病情,并为其采取可有效预防用药不良反应的措施。

[1] 段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5(a02):267-267.

[2] 何薇,黄文娴,曾伟兰.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4(7):195-197.

[3] 张梦丹,李莎,王伟,等.阿奇霉素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22(4):376-378.

[4] 吴秋英,吴娅.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12(3):754-757.

[5] 廖先辉,林世飞.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6,23(7):24-27.

猜你喜欢
皮疹阿奇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