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研究

2018-06-28 07:48敬苑霖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艾滋病淋巴细胞计数

敬苑霖

(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300)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此病是由感染HIV病毒引起的[1]。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艾滋病的有效疗法。为了分析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笔者对南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部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50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了有精神病史或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这5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8例;其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46.2±4.6)岁;其中有未婚患者13例,已婚患者12例;学历为小学及初中的患者有6例,为高中及中专的患者有10例,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有9例;感染途径为性接触感染的患者有19例,为静脉吸毒感染的患者有3例,为其他途径感染的患者有3例;WHO规定的艾滋病分期为Ⅱ期的患者有8例,为Ⅲ期的患者有12例,为Ⅳ期的患者有5例。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0例;其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45.8±4.2)岁;其中有未婚患者15例,已婚患者10例;学历为小学及初中的患者有7例,为高中及中专的患者有12例,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有6例;感染途径为性接触感染的患者有21例,为静脉吸毒感染的患者有2例,为其他途径感染的患者有2例;WHO规定的艾滋病分期为Ⅱ期的患者有9例,为Ⅲ期的患者有11例,为Ⅳ期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其病情的临床分期等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本次研究获得了南部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根据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行为干预。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让患者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每天服1次,每次服0.3 g。2)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观念,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制定社区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服药行为。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拉夫米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进行治疗。拉夫米定的用法是:每天服1次,每次服0.3 g。齐多夫定的用法是:每天服2次,每次服0.3 g。

奈韦拉平的用法是:初始剂量为每天服1次,每次服0.2 g。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将其用药量调整为每天服2次,每次服0.2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2]。2)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贫血、白细胞减少、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肝功能受损、皮疹、黏膜受损、疲乏无力、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视力改变、肺结核、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淋巴结肿大、口腔真菌感染、持续两周以上的发烧等机会性感染的几率。4)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8个评价维度。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的满分均为100分。其各项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平均为(215.7±95.3)个/μl,对照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平均为(216.9±94.6)个/μl;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366.8±55.4)个/μl〕和对照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289.8±62.4)个/μ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12.0%)发生贫血,有2例患者(占8.0%)发生白细胞减少,有3例患者(占12.0%)发生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有3例患者(占12.0%)发生肝功能受损,有5例患者(占20.0%)发生皮疹、黏膜受损,有8例患者(占32.0%)发生疲乏无力,有12例患者(占48.0%)发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这些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或调整治疗方案后其不良反应的症状均完全消失,对治疗的效果未造成影响。

2.3 对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的分析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8.0%)发生视力改变,有9例患者(占36.0%)发生皮疹,有2例患者(占8.0%)发生腹泻,有2例患者(占8.0%)发生肺结核,有8例患者(占32.0%)发生淋巴结肿大,有8例患者(占32.0%)发生呼吸道感染,有9例患者(占36.0%)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有17例患者(占68.0%)发生持续两周以上的发烧;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4.0%)发生视力改变,有2例患者(占8.0%)发生皮疹,有2例患者(占8.0%)发生淋巴结肿大,有2例患者(占8.0%)发生持续两周以上的发烧;试验组患者各类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4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的分析

在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的分析(分, )

表1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的分析(分, )

时间 例数 社会功能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精力 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对照组 25 63.5±12.8 79.3±13.6 45.1±12.1 43.1±14.3 59.3±17.5 63.3±16.8 71.9±16.3 45.9±15.2试验组 25 85.2±16.5 88.7±14.2 76.2±18.5 78.1±17.6 72.5±18.1 77.3±18.6 83.2±17.1 68.6±18.7 t值 6.434 3.381 9.948 10.914 3.707 3.950 3.382 6.66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HIV病毒感染是导致艾滋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此病毒可攻击人体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从而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HIV病毒感染者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其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感染、母婴感染、血液感染等。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全身疲乏无力、皮肤及黏膜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等。之后随着其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不明原因的长达3~4个月的持续性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恶性肿瘤,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相关的研究指出,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能够有效地抑制其体内HIV病毒的复制,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各类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社会功能的评分、生理机能的评分、生理职能的评分、情感职能的评分、精力的评分、精神健康的评分、躯体疼痛的评分、一般健康状况的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虽然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但都比较轻微,经过对症处理或调整治疗方案后其不良反应症状均完全消失,对治疗的效果未造成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与谢艳光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1] 赵鹏宇, 于鑫, 杨凯,等. 哈尔滨市定点治疗机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37(5):634-637.

[2] 黄琳, 李钰, 严宇斌,等. 639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 16(11):1137-1141.

[3] 马丽萍, 徐鹏, 孙定勇,等. 河南省周口市HIV单阳家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4):339-345.

[4] 谢艳光, 许鸣, 金慧心,等. 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干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11):1495-1497.

猜你喜欢
艾滋病淋巴细胞计数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 世界艾滋病日》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这样“计数”不恼人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