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探讨

2018-06-28 07:48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鼻甲变应性消融术

陈 勇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鼻痒、打喷嚏、鼻分泌功能亢进、鼻黏膜肿胀等。该病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其并发眼结膜炎、鼻窦炎、气管炎及哮喘等[1]。近年来,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被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本文主要探讨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滨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将这50例患者分为用药组和手术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在用药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3.8±4.3)岁;其病程为2~19年,平均病程为(7.8±3.2)年。在手术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33.4±4.8)岁;其病程为3~19年,平均病程为(7.5±3.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用药组患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和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进行治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用法是:将药喷入鼻腔。用左手喷右侧鼻孔,用右手喷左侧鼻孔,避免直接将喷剂喷向鼻中隔。2喷/次(50μg/喷),2次/d。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的用法是:口服,5 mg/次,1次/d。为手术组患者使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为其使用1%的盐酸丁卡因棉片对其鼻腔粘膜表面进行麻醉。十分钟后,为其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3)使用热能治疗系统,利用低温技术,将温度维持在39~70℃,以免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鼻腔内的深层组织造成烧灼。4)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分别在患者的下鼻甲前端及下缘选择2~3个点作为治疗点。在鼻丘处选择1个点作为治疗点。5)用双极等离子刀头在患者的下鼻甲治疗点打孔,潜入其下鼻甲粘膜,从前向后进行隧道式消融,消融的时间为5~10 s,待下鼻甲粘膜变白后退出刀头。6)用双极等离子刀头在患者的鼻丘治疗点打孔,潜入其鼻丘粘膜并推进至中鼻甲前端,消融的时间为5~10 s,待鼻丘粘膜变白后退出刀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的评分情况。临床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涕、鼻塞等。评分的标准是:1)1分:患者的鼻涕较少,偶尔打喷嚏。2)2分:患者的鼻涕较多,且伴有间歇性鼻塞。3)3分:患者有大量的清水样鼻涕,常伴有阵发性喷嚏和严重性鼻塞。患者的评分越高,说明其临床症状越严重[3]。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⑴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50%。⑵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为20%~49%。⑶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20%[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3)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鼻腔干燥、鼻出血和药物依赖等。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打喷嚏、流涕、鼻塞)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手术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各项评分低于用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的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用药组相比,P<0.05。

2.44±0.51 1.09±0.63*#2.46±0.49 1.53±0.59*手术组用药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44±0.56 1.02±0.62*#2.46±0.54 1.48±0.57*2.56±0.45 1.13±0.52*#2.52±0.47 1.52±0.55*组别 治疗时间 打喷嚏的症状 流涕的症状 鼻塞的症状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高于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在手术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鼻出血。在用药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鼻腔干燥,有2例患者发生鼻出血,有3例患者发生药物依赖。手术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低于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治疗时间过长,而且副作用较大。该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其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会调节鼻黏膜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其主要分布于鼻丘、中鼻甲和下鼻甲前部。因此,用等离子技术对鼻甲和下鼻丘进行热凝处理,可刺激变应性炎症的靶器官(鼻粘膜血管、神经和腺体),减轻这些靶器官的反应性,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有研究表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能够减少对患者鼻腔内组织的损伤。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用药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用药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手术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低于用药组患者。这说明,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吴李仲,苏炳泽,黎才惠,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23):6789-6790.

[2] 孙东东,杜娟,彭云飞,等.鼻内镜下筛前神经、翼管神经等离子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4):624-625.

[3] 乔富玉,杨东宝,肖静,等.鼻内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对比[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56-158.

[4] 钟静.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z1):361.

[5] 孟凡英.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 (7):77-77.

猜你喜欢
鼻甲变应性消融术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