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研讨

2018-06-28 07:48邱荣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出血性溶栓缺血性

邱荣政

(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此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近年来,我国临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研究发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进而确保其生命安全,改善其预后[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头颅CT检查和MRI检查,均被确诊患有急性脑卒中[3]。这些患者均存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5.5±4.6)岁;其中,有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例,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26例,存在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有18例,存在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有16例。

1.2 急救方法

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准备好平车、心电监护设备、抢救药物等。接诊医生提前到医院门口等待患者。待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启动绿色通道。在将患者送至急救室接受急救期间,接诊医生了解其既往病史,评估其意识状态、肢体的活动能力及瞳孔的变化情况。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评估其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上述操作在15 min内完成)。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上述检查在30 min内完成)。根据进行头颅CT检查的结果诊断其急性脑卒中的具体类型。如果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颅内不存在出血病灶,说明其发生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对于血压快速升高或偏低的患者,应评估其是否出现脑水肿加重、脑部及脏器发生缺血性坏死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情,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为其吸氧、吸痰、开放静脉通路。为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将其头部抬高30°,并为其控制体温。患者的颅内压若较高,可为其静脉滴注0.25~2 g/kg的甘露醇(生产厂家: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79),在30 min内将甘露醇滴注完毕。为患者静脉注射150万U的链激酶,以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的用法是:每次服3 mg,每日服1次,共用药3 d。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将其送至神经内科接受治疗。如果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颅内存在出血病灶,说明其发生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接诊医生应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然后,为患者吸氧、建立人工气道、对其进行机械通气。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对患者进行扩容,必要时为其静脉推注10~20 ml稀释后的去甲肾上腺素。当患者的收缩压>200 mmHg、其舒张压>110 mmHg时,可酌情为其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脑疝,应为其静脉滴注0.25~2g/kg的甘露醇,在30 min内将甘露醇滴注完毕。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将其送至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在转运患者的途中如果其病情加重,应将其送回急诊科进行急救。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观察这些患者入院至确诊的时间、确诊至进入专科接受治疗的时间。2)统计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不同的患者其接受急救的有效率、残疾率及死亡率。急救有效的评定标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其生命体征平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急救后,这些患者入院至确诊的时间为16~20 min,其入院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7.2±0.8)min。这些患者确诊至进入专科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5~32 min,其确诊至进入专科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8.4±0.9)min。与发病至入院接受急救的时间≥6 h的患者相比,发病至入院接受急救的时间<6 h的患者其接受急救的有效率较高,其残疾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 这些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急救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因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导致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出现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是此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此病可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是进行抗凝、保护脑神经、降低颅内压及溶栓等治疗,以尽快恢复其脑内的血液循环,改善其脑组织的代谢情况,以防其脑神经细胞出现坏死[4]。临床上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进行抗凝、降血压、降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等治疗,以防其脑血管再次发生出血,进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急救的效果与其接受急救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脑卒中的具体类型进行鉴别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进而改善其预后[5]。研究发现,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其发病后的6 h内。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清除其颅内血肿的最佳时间为其发病后的6 h左右。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6 h内对其进行救治,可使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当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可获得各个科室的全力配合,进而缩短其进行各项检查的时间和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时间[6]。对此病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全面评估其病情,可为急救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较为理想。

[1] 潘靖华.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150-151.

[2] 高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139-140.

[3] 王晓芳.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7):1826-1827.

[4] 吴卓华,杨华杰,黄翔,等.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374-1378.

[5] 刘蕊,杨俊泉,李颖,等.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2):1787-1790.

[6] 丁美祥.阿替普酶在36例急性脑卒中急诊溶栓中的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36-137.

猜你喜欢
出血性溶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