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8-06-28 07:48杨胡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负面情绪

杨胡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1)

肾移植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法[1]。研究发现,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因此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在此期间,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预后[2]。因此,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86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平均年龄为(53.7±1.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平均年龄为(53.6±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这些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期间,均对其进行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生活照护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 进行手术前护理 1)护理人员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其肾脏疾病发展的过程、诊治情况、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机体的营养状况及肾区疼痛的程度、性质、范围。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肾移植手术存在的风险、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然后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情绪状态、其对与肾移植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与肾移植手术相关的知识,纠正其对肾移植手术的错误认识。同时,根据患者的负面情绪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教会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指导其听舒缓的音乐,并随着音乐进行深呼吸,15 min/次,1次/d。对于存在愤怒情绪的患者,主动与其交谈,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找到导致其出现愤怒情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患者,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多对其进行安慰、鼓励,让其家属多给予其关心、理解,鼓励其参加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友交流会。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多会出现睡眠障碍。在患者入睡前30 min,护理人员指导其放松全身,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泡脚,喝热牛奶,以帮助其尽快入睡。

1.2.2 进行手术后护理 1)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告知患者家属不得随意带物品进入病房,以防患者发生感染。每日为患者清洁2次口腔,根据其口腔内的pH值为其选择合适的漱口液进行漱口。2)在手术后的1 d内,严密监测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若超过1000 ml,应遵医嘱为其补充水电解质。同时告知患者排尿量增多是移植肾脏的血液循环建立后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必过于担心。对于每小时排尿量<30 ml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为其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进行上述处理后,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若仍未增加,其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应为其减慢输液的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护理人员经常为患者测量体温、血压、体重,了解其肾区是否出现闷涨感、压痛,了解其是否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及情绪的变化情况。上述症状都是进行肾移植手术后患者机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典型表现。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进行肾移植手术后机体出现排斥反应的原因、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排斥药进行冲击治疗。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多鼓励、安慰患者,了解其情绪的变化情况,加强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看护,以防其发生意外。

1.2.3 进行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抗排斥药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要擅自更改抗排斥药的用量、使用频次及停药,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入院就诊。告知患者不要吃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滋补品,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在外出时要戴上口罩,不要过度劳累,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1.3 评定标准

在接受治护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肾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评估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及生活质量。患者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越严重。患者KDQOL-SFTM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SAS、SDS及KDQOL-SFTM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的平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KDQOL-SFTM的平均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SAS及SDS评分的比较(分, )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SAS及SDS评分的比较(分, )

组别 SAS的平均评分 SDS的平均评分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观察组(n=43) 61.06±5.02 37.42±3.79 60.95±5.43 38.87±4.31对照组(n=43) 60.97±5.13 50.66±4.81 61.12±5.35 55.08±4.92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KDQOL-SFTM评分的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KDQOL-SFTM评分的比较(分, )

组别 KDQOL-SFTM的平均评分治护前 治护后观察组(n=43) 31.12±3.02 67.42±3.79对照组(n=43) 30.17±4.13 49.66±4.81

3 讨论

肾移植手术是一种理想的肾脏替代疗法。据调查,在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中,有11.8%的患者可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3]。负面情绪的出现可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配合度,进而影响其预后。

个体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法。研究发现,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使其正确地认识疾病,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其顺利渡过手术后的隔离期,并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1] 谢建飞,丁四清,毛平,等.2000例肾移植患者随访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2):34-35.

[2] 高豆青,张奕琳,单岩,等.肾移植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4):604-607.

[3] 柳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护理干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67-168.

[4] 高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69-71.

猜你喜欢
个体化负面情绪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