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8-06-28 07:48严晓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浸润性局部标准化

严晓晴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 江苏 盐城 2240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罹患的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2]。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但是,对此病患者进行放疗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使其皮肤受到损伤的几率可达到1/3[2]。对患者进行放疗的效果与其对放疗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反应,帮助其顺利完成放疗。近年来,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对接受放疗的部分乳腺癌患者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6年1月~12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经病理学检查被确诊患有乳腺癌。3)已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常规乳腺癌根治术。4)需在术后进行常规放疗。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2)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的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0.3±3.8)岁;其病程为5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为(1.3±0.5)年;其接受放疗的时间为1~4个月,平均时间为(2.0±0.6)个月;其中患有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例(34.21%),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例(13.16%),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0例(52.63%)。对照组38例患者的年龄为40~64岁,平均年龄为(48.7±6.8)岁;其病程为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为(1.4±0.2)年;其接受放疗的时间为1~4个月,平均时间为(2.1±0.7)个月;其中有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例(26.32%),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3例(7.89%),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5例(65.7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皮肤损伤情况评估及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护理方案为:1)放疗前皮肤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放疗前嘱其摘除随身佩带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坠、手表及假牙等),并注意使皮肤上有治疗标记处保持干燥。2)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局部放疗照射的剂量达到20 Gy时,其局部皮肤可出现发热、潮红的症状。此时,嘱患者穿质地柔软、宽松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戴胸罩,以免衣物摩擦局部皮肤,造成严重的皮肤损伤。在对患者进行局部放疗照射的剂量达到40 Gy时,其可出现皮肤干燥、有紧绷感、灼烧感、瘙痒感等症状。此时,指导患者在局部皮肤上涂抹婴儿止痒粉或薄荷粉,在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吹氧治疗。嘱患者不可在局部皮肤上涂抹有刺激性的药膏或用手指抓挠皮肤。在对患者进行局部放疗照射的剂量达到50 Gy时,其局部皮肤可出现水泡、充血、水肿、溃疡或出血等症状。此时,可对患者进行局部红外线照射治疗,并保持其受损皮肤清洁干燥。在必要时可应用银离子辅料对患者的皮肤创面进行治疗。3)放疗后的皮肤护理。在放疗结束后,将软毛巾放入温水中浸湿后,轻柔地擦洗患者放射野内的皮肤。在患者放射野内的皮肤上涂抹适量的芦荟汁,以减轻皮肤损伤。嘱患者不可用肥皂水擦洗照射野内的皮肤,不要暴晒皮肤或用热水泡澡。患者若发生皮肤感染,可遵医嘱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告知患者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高维生素的食物,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每日饮用2000~4000 ml的水,以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放疗后其发生皮肤损伤的情况。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程度的判断标准是:0级皮肤损伤:在进行放疗后患者的皮肤未发生损伤。Ⅰ级皮肤损伤:在进行放疗后患者的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出现暗红色滤泡样的斑块且出汗减少。Ⅱ级皮肤损伤:在进行放疗后患者的局部皮肤上出现鲜红色的斑块,有触痛感及中度的水肿。Ⅲ级皮肤损伤:在进行放疗后患者的局部皮肤上有大面积的湿性脱皮及凹陷性水肿。Ⅳ级皮肤损伤:在进行放疗后患者的局部皮肤发生出血、溃疡及坏死。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Ⅰ级皮肤损伤例数+Ⅱ级皮肤损伤例数+Ⅲ级皮肤损伤例数)/总例数×100%。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30项评估内容,总分为126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放疗后其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较低,其0级皮肤损伤、Ⅰ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较高,其Ⅱ级皮肤损伤、Ⅲ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放疗后发生皮肤损伤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其QLQ-C30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受护理前相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QLQ-C30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其QLQ-C30评分的对比(分, )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其QLQ-C30评分的对比(分, )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48.57±14.30 61.81±9.31 4.78 0.00观察组 50.53±13.41 70.00±8.27 7.62 0.00 t值 0.62 4.05 P值 0.54 0.00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3]。进行放疗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但是,对此病患者进行放疗易使其发生皮肤损伤等较多的并发症。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放疗期间发生皮肤脱屑、皮肤有紧绷感、皮肤糜烂、溃疡等放射性皮损的几率约为87%[5]。为了提高此病患者在进行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积极的皮肤护理。在此病患者进行放疗前应为其采取预防皮肤损伤的措施,在对其进行放疗时应对其放射野内的皮肤进行保护。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措施,包括在放疗前指导患者除去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穿宽松舒适、柔软吸汗的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治疗标记物清晰等。采取这些标准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发生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患者接受放疗后,可对其进行局部吹氧治疗,以缓解其皮肤瘙痒,扩张其皮下的毛细血管,改善其局部受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其皮肤创面保持干燥无菌的状态。此外,对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积极的饮食护理,可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力,降低其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加快其受损皮肤的修复。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放疗后其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较低,其0级皮肤损伤、Ⅰ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Ⅱ级皮肤损伤、Ⅲ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QLQ-C30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可显著降低其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轻其发生皮肤损伤的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1] 赵晓叶,郎静芳,郝丽霞,等.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肩、肘关节功能、皮肤损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6):2533-2536.

[2] 耿春花.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715-2717.

[3] 李顺姬.探讨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3):185-185.

[4] 温小梅.标准化皮肤护理预防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2):121-122.

[5] 黄梨花.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05-107.

猜你喜欢
浸润性局部标准化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标准化简述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