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6-28 07:48任宗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护理人员

任宗英

(三台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四川 三台 621100)

进行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肾衰竭的常用方法。该疗法的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风险大,对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血液透析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三台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工作的9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三台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共有90名护理人员。这9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年龄在23~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3.6)岁;其中,有38名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有35名学历为大专的护理人员,有17名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选取2015年6月至12月期间在该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18例、男性27例;其年龄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8.2)岁;其每周进行血液透析的次数为1~3次;其中,有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2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选取2016年1月至6月期间在该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试验组患者中,有女性19例、男性26例;其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8.5)岁;其每周进行血液透析的次数为1~4次;其中,有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2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每周进行血液透析的次数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2015年6月至12月期间,该医院在血液透析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未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在2016年1月至6月期间,该医院在该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为:1)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由血液透析科的责任护士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对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总结这些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然后制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该科的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由该科的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该科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停电、透析机出现故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3)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相关技能的培训。由科室邀请护理风险相关的专家定期对该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以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室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其护理操作能力,降低由此所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对血液透析的过程进行完善的护理管理。(1)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使用生理盐水彻底预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保证透析器闭路循环的充足,防止患者出现热原反应。(2)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插管的部位、穿刺的部位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同时观察其肝素的追加量是否准确、血液透析器及血液管路是否存在凝血等问题,其内瘘穿刺的部位及置管的部位是否需要用胶布进行妥善的固定等。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章程,保证透析用品的一次性使用[1]。(3)护理人员对患者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换药处理,以防其出现穿刺置管部位感染、穿刺针、导管脱落等问题。(4)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及脉搏的变化情况。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晕、出汗、抽搐及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以防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5)护理人员规范地按照输血、配血的流程进行操作,分开存储进行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防止因错放血液标本导致输血错误的发生。(6)护理人员严密监测进行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其干体重,准确地对其进行超滤脱水治疗,防止其在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发生低血压。此外,护理人员勤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宣传,及时收集其对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的意见[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该科护理人员医嘱处理不当、透析护理不当、护理不规范、护理投诉事件及护理意外事件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由该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将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该科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与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该科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该科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实施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对急慢性肾衰竭、发生食物中毒及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的速度快、全身状况差等特点,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事件和各种并发症[3]。反复对这类患者进行动静脉刺穿和长时间的静脉置管等也易使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再加上这类患者机体的免疫力较低,多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等问题,在重复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细菌及病毒感染,从而加重其病情。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严格规范其整个的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对其治疗过程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该医院血液透析科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前,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在血液透析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在该科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不仅能减少由人为因素所致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显著提高该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该科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刘明利.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9-121.

[2] 林秀梅.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药教育,2015,8(14):263-264.

[3] 袁红芝,贾维力.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145.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血液护理人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多彩血液大揭秘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