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6-28 11:39张召亮杨景安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

张召亮 杨景安

摘 要:本文从语文教育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从推荐好书、给学生阅读时间、布置阅读任务、指导交流等方面阐述问题,完成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探究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古人的这些经典语句充分说明了一点:读书能塑造一个人的品位,能树立一个人的形象。

据调查统计,有60%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读本,有96%的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89%的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尤以畅销作品、科幻作品、动漫作品为主,而对中外名著却很少看,对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几乎不涉足。

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对中考成绩的过分追求,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过于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认为阅读课外书籍就是在浪费时间,有些家长甚至想尽一切办法禁止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那么,究竟怎样引导和助推中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就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得出的几点启示与思考,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一、推荐并引导学生“读好书”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好作品、新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精心挑选课外书籍,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外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当代大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钱钟书的《围城》、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贾平凹的《废都》、王蒙的《青春万岁》《春之声》、刘心武的《班主任》等。这些闪耀着时代烙印的名著,都从不同的方面给学生很多人生真谛。

二、教会学生挤时间“好读书”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有了好书,没有时间阅读,也是白费。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充分利用时间,教会学生挤时间“好读书”。首先,利用早读时间,由班主任、课代表向学生引读经典语段,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语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和力量;其次,课前10分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并搜集名言警句的基础上,交流阅读体会和心得;第三,阅读的又一境界是,让学生积存知识和力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不定期开展阅读竞赛和辩论赛,很多学生的优异表现会不断刺激和影响到其他学生,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不读书就会落伍,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方能让自己更加自信,更有魅力,富有成就感。

三、布置阅读任务“强读书”

对有些阅读兴趣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与干预,把阅读当作语文学习的硬性任务来规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每天阅读1小时,每周一篇读书心得,每月上交一本阅读笔记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不断加大阅读数量,强化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率。

四、给予正确指导“会读书”

中外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历史背景深厚,主体思想深刻。对中学生而言,没有正确的阅读指导,能真正并深入理解文本的难度就很大,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即使勉强阅读,也会浅尝辄止,停留在作品表面,难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精心选取了名家名篇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视频片段,如余秋雨的散文品茗,张爱玲的小说情感分析,《红楼梦》中的宝钗、黛玉解析,郭敬明的小说探究等。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会事半功倍。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积极研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习惯,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创新能力,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