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食品专业和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评价

2018-06-29 03:36钟先锋刘静思胡伟君黄桂东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任度比例食品

钟先锋,刘静思,张 瑾,胡伟君,黄桂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 528231)

0 引言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认知决定行为。认知水平是决定一个人主观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对食品的选择,对政府食品监管工作的信任度。而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因为所学知识的限制,影响其食品安全认知水平。高校大学生在校集中就餐,不同程度上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威胁,同时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对社会上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比较关心,因此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应对水平尤其重要。目前还未有对比分析专业对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影响的研究调查文献,从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政府食品监管工作的信任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专业知识对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的影响结果。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高校在读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专业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工作的评价和食品安全感知。

2 数据处理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

2.1.1 参与者数量分析

共收到4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49份,无效问卷51份。

2.1.2 参与者一般情况

男女比例接近1∶1,食品专业学生及非食品专业大学生比例接近1∶1,该比例符合此次问卷调查的预期比例。

2.2 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工作的评价及食品安全感知的影响分析

2.2.1 性别影响分析

消费者性别对政府有能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程度[1]、对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几种能力(如政府的检测能力、及时公开食品质量抽检信息、严惩不法厂商等)的信任程度、对电视及身边出现的广告等所述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3个方面均无明显影响,男女生的信任度在不太相信、一般相信、比较相信所占比例均比较大,且比例均相似,故无明显影响。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3个方面工作的信任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3个方面工作的信任度/%

消费者性别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观点无明显影响,男性和女性选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第三方检测的比例相近且所占比例均较大。

消费者性别对判断身边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的方法无明显影响[2],男性被调查者44.89%选择根据所学食品专业知识进行判断,与女性的44.51%极为相近,而根据所听专家讲座知识及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根据他人的评价等在男女性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亦相近。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的途径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的途径分析/%

因此,性别对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工作的评价及食品安全感知的影响很小[3]。

2.2.2 大学生生活费用影响分析

大学生消费者的生活费用对政府有能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几种能力(如政府的检测能力、及时公开食品质量抽检信息、严惩不法厂商等)、电视及身边出现的广告等所述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程度无明显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者生活费用的多少对认为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方法无明显影响,月生活费不同的大学生所选的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各个有效方法比例均相近。

月生活费不同的大学生消费者判断身边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的途径大同小异,因此月生活费用对大学生消费者判断身边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的途径无明显影响。

2.2.3 食品安全认知程度影响分析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越高,对政府有能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4]也越高,其中食品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选择比较相信的比例为17.65%,19.23%,39.13%,50.00%,食品专业已毕业大学生的比例仅为18.18%;对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几种能力,如政府的检测能力、严惩不法厂商等的信任度也越高,其中食品专业大一至大四及已毕业大学生选择比较相信的比例为23.08%,35.29%,47.83%,53.45%,36.36%,以及对电视及身边出现的广告等所述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也越高;已毕业大学生在3个方面呈现的信任度均偏低,原因为已毕业大学生对知识一定程度的遗忘;而非食品专业大学生相应的信任程度则相对食品专业偏低[5]。

不同认知水平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工作能力的信任度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认知水平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工作能力的信任度影响/%

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对消费者认为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方法呈现出正影响,食品专业大一至大四及已毕业大学生选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第三方检测此4个选项的比例均非常大,而选择舆论监督的各年级段大学生均为极少数;然而,非食品专业大学生选择舆论监督的所占比例较大,非食品专业大一至大四大学生选择舆论监督的比例分别为37.35%,40.54%,29.41%,50.00%,34.78%。

消费者认知程度对判断身边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的方法有明显影响[6-7],食品专业大学生主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判断,而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则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食品专业大学生大一至大四及已毕业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的比例分别为65.38%,64.71%,50.00%,65.52%;而非食品专业大一至已毕业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31.33%,29.73%,41.18%,37.5%,28.26%,食品专业比例均相对于非食品专业偏高。

食品与非食品专业不同认识水平的大学生消费者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食品安全信息分析见表4。

表4 食品与非食品专业不同认识水平的大学生消费者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食品安全信息分析/%

3 讨论

综上所述,消费者性别对政府监管工作及社会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无明显影响;大学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工作及社会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亦无明显影响;政府检测能力、及时公开抽检信息、严惩不法厂商等均对消费者相信政府的程度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消费者对政府检测能力、及时公开抽检信息、严惩不法厂商的信任度越高,就越相信政府有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意愿。食品专业大学生随就读年级越高,对政府监管工作的信任度越高,而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对政府监管工作的信任度较低;相反,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社会非官方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相对较高,食品专业学生对非官方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较低,且普遍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判断[8]。

4 结语

根据数据结果可知,食品安全认知非常重要,对广大群众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迫在眉睫。如今社会缺少对消费者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普及,因此对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教育极为必要,这将加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食品,科学认识转基因,科学购买转基因食品,并正确对待政府监管工作[9]。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①以食品安全事件为契机,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②结合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的需求,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培训;③以学校食堂为主要阵地,加强食品安全防范,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10]。

[1]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姜励卿.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认知和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王小楠.消费者对安全认证食品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4]杨翾.感知风险和信任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6.

[5]程幼强,张岚.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 [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3):41-48.

[6]李雪墨.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有强烈知晓需求 [N].中国医药报,2016-04-14(005) .

[7]王慧.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J].农产品加工,2015 (1):60-62.

[8]程恩富,郑一明,冯颜利,等.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2):23-30,83.

[9]姚旭,钱舒怡.食品安全调查及相应对策 [J].食品安全导刊,2016(32):75-76.

[10]谢兴伟,孙亚慧,栾国翠.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和食品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 (12):1 094-1 097.◇

猜你喜欢
信任度比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人体比例知多少
组成比例三法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