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按摩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8-06-29 07:47杨春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房水巩膜小梁

杨春梅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眼科,甘肃武威 733000

青光眼是临床中的多发疾病,主要特征为视野缺陷与视神经凹陷萎缩。当下临床干预青光眼疾病的措施主要为滤过性手术,例如激光虹膜造瘘术、小梁切除术等。据相关资料显示[1],对青光眼滤过术患者早期行康复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基于此,现就该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术患者采取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70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青光眼,于该院接受小梁切除术,样本入选的起始时间在2015年7月,终止时间在2017年7月,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女性 15例,男性 20例;年龄均值(68.28±2.92)岁;术前眼压均值(15.58±3.47)mmHg。干预组13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均值(68.49±2.58)岁;术前眼压均值(15.70±3.28)mmHg。 两组性别、年龄与术前眼压等临床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两组全部实施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内容如下:先以爱尔卡因1%实施表面麻醉,通常为两次,时间间隔5分钟,待麻药起效后利用开睑器行开睑操作,将上方十一点部位作为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电凝止血巩膜的表面,行一以角膜缘作为基底(5×4×3)mm3且深度达到巩膜厚板1/2的板层巩膜缘,于瓣下切除小梁组织,将切除的大小控制在(2×1.5)mm2,顺下下缘将对应的虹膜周边切除,至能见三角形周边虹膜缺损,前房恢复后,对巩膜瓣间断缝合,至球结膜切口。术后散瞳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每日两次,并给予抗生素激素眼药水,每日四至六次,连续干预两至三周,术后五日即可将球结膜缝线拆除。干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即行眼球早期按摩,于术后2~3 d开始,告知患者坐于裂隙灯下,保持眼球向下方注射或者朝上直视,操作者以单手拇指通过下睑近眶缘部位,施压按摩上睑外切口对应部位或眼球下部,确保房水引流到患者的结膜下,眼球按摩时间为10 s,其后嘱患者放松5 s,需重复按摩10~20次,直至通过裂隙灯观察滤过泡弥散隆起且前房稍微变浅。1次/d,按摩时注意保持力度均匀适度,同时依照眼压下降实际情况对按摩的次数、时间及压力进行调整。治疗1周后,可间隔1 d进行1次按摩,每次康复按摩的次数维持在20~30次,连续治疗2~3周。按摩治疗后给予激素抗生素滴眼液,并告知患者闭眼稍作休息。

1.3 效果评价(观察)

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后眼压控制(以眼压控制在6~18 mmHg作为控制标准)、滤过泡以及并发症(前房出血、前房变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数据包中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眼压控制情况分析

常规组治疗后21例患者眼压得到控制,控制率为60%(21/35);干预组治疗后眼压控制32例,控制率为91.4%(32/35),两组眼压控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0 7,P=0.002 2)。

2.2 两组滤过泡变化情况分析

干预组功能性滤过泡33例(94.3%),常规组为22例(62.9%),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6 7,P=0.001 4)。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是用于治疗青光眼疾病的常用术式,此种术式是为了构建新的房水引流路径[2]进而使眼压降低。客观上来说,术后眼压降低的效果依赖于患者功能性滤过泡的存在。

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接受早期眼球按摩康复治疗使功能性滤过泡得到有效维持的机制在于以下几点:①能够使诸多房水通过巩膜切口流至结膜下[3],突破早期滤过泡外粘连;②通过房水的冲力冲走滤过通道的渗出物与凝血块;③促使巩膜瓣错位变形,进而使巩膜瓣缝线逐渐松懈,避免巩膜瓣早期形成瘢痕;④房水可对纤维细胞生长直接抑制,造成巩膜间隙无法再次愈合。早期眼球按摩能够避免滤过通道阻塞[4],使巩膜瓣愈合延缓,进而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缓解眼压。邱艳飞等[5]研究指出,青光眼滤过术后两周内属于伤口炎症愈合阶段,此阶段滤过道出现瘢痕阻塞的机率较高,若此时实施有效积极的预防措施,将能够使手术治疗结果得到改变。眼球按摩可应用在术后两至三点内前房形成、眼压超过12 mmHg以及无出血的患者中,按摩时需保持动作轻缓,指压力度循序渐进地增加,可提高患者耐受度。该研究显示干预组康复治疗后眼压控制理想,功能性滤过泡例数多于常规组,优势明显(P<0.05),提示康复治疗应用在青光眼滤过术后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可提高手术疗效;另外,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P>0.05),进一步说明康复治疗的安全性高,不会增加患者术后不适感,应用价值高。

综上,眼球按摩属于易行简单的康复治疗措施,能够降低眼压,提高眼球的舒适度,值得推荐。

[1]尹江波.眼球按摩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7,26(12):69-70.

[2]刘华,赵婧姝,曹巍,等.眼球不同按摩护理方式对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10):872-874.

[3]姜彬.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314-1316.

[4]林再雄,李科,刘伟仙,等.眼球按摩预防青光眼术后眼内并发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2):220-222.

[5]邱艳飞,胡锡彬,何建中,等.青光眼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调整眼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5(12):1841-1843.

猜你喜欢
房水巩膜小梁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小梁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青光眼患者睡觉应平卧吗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氧化应激指标在白内障患者体液中的改变及与年龄的关系
Analysis of spectrum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in the aqueous humor or vitreous of patients at an early stage of penetrating ocular trauma
不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泪液NO浓度与前房炎症反应的变化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