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30 07:40赵磊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方法

摘要:针对国内现有的教学方式与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结合开展移动式教学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在综述众多学者的见解及通过相关学校等实例对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个人的阐述和总结。目的是促进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终能够推广移动学习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移动学习;教学方法

一、 引言

(一) 移动智能终端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内的移动互联技术近些年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对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足不出户缴纳水电费、通讯费、燃气费、物业费等,网购、出门旅游等任何形式的消费因为有了移动互联技术而变得快捷、高效,看新闻、听音乐、买房、买车甚至路边摊消费也不在话下。

移动智能终端,顾名思义,是移动终端和智能终端的结合,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移动智能终端经过互联网的“牵线搭桥”,替代了一部分传统PC的工作和娱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跨越式进步使移动智能终端硬件日渐强大,可以通过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安装个性化软件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4G时代高速的网络,使我们的生活进入到信息化的快车道,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二) 在教学中引入移动智能终端的重要性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混合式学习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和以往的探究性学习相比,利用其便携性、智能性、强大的交互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有互联网的地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和反馈,与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相比,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优势不言而喻。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究移动学习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二、 在教学中应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

移动智能终端已经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证明,移动智能终端同样可以适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因为移动智能终端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生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各科内容。众所周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是一个不断复习的过程,尤其是学习新知识后,复习时间间隔越短越容易记住知识点,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满足学生不定时利用零碎时间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复习,不断重复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记住学过的知识点。

第二,能够随机获取信息。中小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不会、不明白的知识点,移动智能终端可以帮助中小学生随机获取需要的信息,解决教师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

第三,能够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和全面化。个性化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适用需求,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生会认为自己适用的移动智能终端就只是针对自己设计的。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大大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培养中小学生个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学习者联系在一起。

第四,有利于消除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任何年龄段的中小学生都有优等生和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的困难是各有各的难处。有的中小学生是因为接受能力稍差,学习的内容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习效果稍差。有的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或自闭,不善于提问,也不敢提问。那么,移动智能终端就能使这些学生消除学习的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因材施教”。

第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学习资源存储到移动终端上,课堂上教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分发PPT、学习资料、作业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学、分组交流,并可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源,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和投影的结合,可以实现及时反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当堂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尽管在应用的过程中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高效,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第一,容易受到干扰。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方便了中小学生的学习,但便携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提供方便的同时,因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既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操场上,既可以在大街上也可以在公交车上,那么这些不确定的外部学习场所很可能分散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中小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

第二,自学效果堪忧。移动智能终端学习对中小学生要求较高,有时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让学生做到“无师自通”。如果在没有教师教学的学习环境中,中小学生的很多学习要自学,而中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都不是很强,这样就会导致中小学生看似在学习,实际上并没有收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甚至曲解知识点,导致中小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发展存在局限性。移动智能终端是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萌发、发展、完善的过程。移动智能终端在信息处理时会出现滞后、不对称等情况,中小学生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较差,这种局限性会给中小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和使用的不方便。

第四,不同学习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移动智能终端分为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两种方式。如果单独的一个人离线学习,没有其他中小学生的互动,中小学生就会感觉到孤单。甚至产生情感上的缺失,觉得只是人机在互动。

四、 普及與推广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建议

(一) 规范移动智能终端管理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类思想的与时俱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是新生事物,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很多,比如手机,很多家长既希望孩子能够利用手机快捷、方便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又担心手机的使用会给孩子带来惰性和心理的依赖。那么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争取对待这个问题,规范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管理,使其科學化、规范化。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使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然以教材为主,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做到必要时采用。

(二) 完善个性化教育平台

移动智能终端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终端设备。例如:“狸米学习”,作为国家级重大课题,首先它能够在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能找准切入点,不惧怕困难,迎难而上,在学习中、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中小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上数学,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难得的飞跃。其次,他能够利用精准的数据分析,测评出学生的薄弱点,找准关键点,对症下药,时时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它具有个性化的辅导。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移动智能终端要能够找准学生在掌握知识时薄弱项和易错项,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三) 加强规范整体教学方法

移动教学主要是自主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起辅助作用。在对于中小学生的管理,移动教学可以更加方便和系统地管理学生,并将相关的学生数据进行数据化管理。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小组合作,可以打破空间上的束缚,即使小组成员不在学校,依然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光佐.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J].全国高校协作委员会年会,2001,1.

[2]吴霞.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J].2010.

[3]蔡洪洲.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

[4]杨文正.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新型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7.

[5]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D].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44-150.

作者简介:

赵磊,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湛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