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颐养 养教结合—徐汇区开展养教结合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8-07-02 03:50马丹宇上海市徐汇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
至爱 2018年6期
关键词:徐汇区敬老院养老

文|马丹宇 上海市徐汇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

02 敬老院“老年珠算心算”课程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底,徐汇区有60岁以上老人30.9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3.6%,已在上海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

01 敬老院“健康手指操”课程

徐汇区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养老机构共有40家。为进一步优化区域老年教育模式,更大限度满足高龄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徐汇区教育局和区民政局联合启动并实施了“养教结合”项目,积极将老年教育送进养老机构,在教育养老、健康养老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截至目前,先后有25家养老机构、日间服务中心参与了养教结合工作,全区共计开设了102个课程班,为住养老人提供“便捷、就近、优质”的学习服务,进一步扩大了老年教育的覆盖面。

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养教结合”中的老年教育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秉承着“以养为主、养教结合、以教促养”的原则,“养教结合”工作通过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教学,不仅帮助老人们维持身体健康,延长生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使老人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重新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温暖地度过生命的时光。除了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养教结合”工作对于提升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养老机构的有效管理,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形成“养教结合”运行机制

徐汇区的“养教结合”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出如下两个“结合”的特点。

一是教育和民政的结合。建立了教育牵头、教育民政齐抓共管的项目推进机制;成立徐汇区“养教结合”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的分管领导担任。两个部门对养教结合工作高度重视,实行齐抓共管,区教育局和区民政局每年组织各街镇召开养教结合工作推进会;将该项工作纳入各街镇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并作为街镇老年学校年度办学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是老年学校与养老机构的结合。由老年学校和区域内的养老机构进行对接,施行至少“一对一”(有的街镇不只一所养老机构)的上门送教服务,推出“五送”的服务模式,即送教材、送师资、送讲座、送指导、送活动。老年学校根据养老机构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科学地开展教育活 动。

03 徐汇区枫林第二敬老院“合唱”课程

保障养教结合办学经费

采取“市教委、区教育局、街镇、敬老院”四方筹措经费的措施。 2013—2015年市教委下拨专项经费启动养教结合项目,徐汇区民政局也投入专项经费。从2014年起,徐汇区教育局给参加养教结合项目的每个敬老院项目启动经费,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和教材学习用具。对参加养教结合项目的敬老院每年每门课程进行补贴。由于经费保障到位,敬老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设了课程教学专用教室,配置了大屏幕电视机、投影仪、数码钢琴、移动黑板等教学设备,购置教材、教学用具(如算盘、串珠、彩纸)等,利用橱窗等展示学习成果、营造学习氛围,为老年人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对课程的长期补贴,也保证了项目运作的长效性。

丰富养教结合办学形式

一是课程教学。住养老人一般是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且学历不高。从课程的需求来说,集中在医疗保健、剪贴、茶艺、合唱等课程。全区养教结合课程班的数量逐年递增,从2013年的19个课程班发展到目前的102个课程班,自理、半自理老人中有93%参加课程班学习。2013年底,徐汇区以《遵循规律,建设高龄住养老人需求的课程体系》为题,在上海市养教结合推进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二是远程收视。2015年,徐汇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购买远程老年大学教材1200本送到全区所有敬老院。目前18家开展养教结合单位中,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人数占全体住养老人的75.3%。

三是主题讲座。《康复·健康家庭》杂志社、上海市针灸协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老龄大学、公益组织等将养生保健类、提升文化素养类讲座送到敬老院,为老人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四是丰富学习活动。敬老院始终围绕“适合、适宜、适度”六字,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徐汇区老年教育小组办和徐汇区老年基金会共同策划“快乐小剧场”活动项目,在辖区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支持下,将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送到敬老院,2015年送达60场、2016年送达120场文艺演出,尤为感人的是斜土社区老年学校把节目送进敬老院卧床老人房间。这一项目,既丰富了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老年学员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彰显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04 徐家汇敬老院“茶历史文化与养生保健”课程

组建养教结合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组建与培养,是建立养教结合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老年人课堂的特点就是教学难度低,教师资源容易培养,但是需要足够耐心和责任感。社工由于长时间与老人接触,最了解老人的需求。因此,在师资培养中我们重点面向社工开展了课程培训,如枫林街道第二敬老院的珠心算课程,两位社工通过参加徐汇区珠心算教研基地的集中培训,担任教师助教,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秋季该课程就由这两位社工担任教学工作。依托长桥社区学校的上海市“茶道”达人工作坊,举办了2期“茶艺”课程师资培训班,有34位敬老院和社区学校教师参加学习,有4人获得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05 快乐小剧场活动

06 上海交大老年大学送文艺演出到敬老院活动

07 徐汇区养教结合区本教材《智力七巧板》授书仪式

形成精细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养教结合工作以来,各敬老院做到学期初有开学典礼,学期结束有结业式;每次上课、讲座都认真组织,学员出勤率高,教学效果好;及时发布上传通讯报道;在档案管理上也都能及时整理归档。除了常规的教学管理以外,还保证高龄老人顺利参加学习,课前、课中、课后的学员管理非常精细化、人性化。如在枫林街道第二敬老院,医生每天要帮助老人量血压,判断老人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参加学习活动。护理员关注老人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确保老人参加活动安全。而且服务人员每天一早就要前来排桌椅、擦桌椅,学习结束后还要扶老人或用轮椅车将老人安全送回房间。

徐汇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开展养教结合工作的敬老院进行教务工作专题培训,在教学日常管理、教学档案的建立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上海市养老机构养教结合试点工作评价指标》进行解读,保障养教结合工作规范、有序地开 展。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养教结合工作

社会组织由于其自身的民间性、自发性、志愿性等特征,在参与养老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2014年,海布社工师事务所自筹资金约4万元,为部分试点养老院住养老人订做了院服,并根据住养老人特点选送了“老年护理”等12门课程送教上门,课程师资及相关费用也全部由其支付。2015年,上海正能社区发展中心受徐汇区民政局委托开展“徐汇区老年教育培训服务项目”,派专家、志愿者到敬老院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养生保健、心理慰藉等方面培训活动,到10家敬老院送讲座、文艺演出近30场。

科研引领,推进养教结合工作

在区级层面组建养教结合科研队伍,对住养老人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对养老机构的教育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梳理养教结合工作经验,制定相关运行机制体制。开发、培育适合住养老人学习的课程、编写相关教材。项目开展以来,完成教育部职成教司、上海市教委两项重点实验项目。

在徐汇区的养教结合工作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一是如何让养老结构的课程设置更加人性化,使课程更适合高龄老人,在分层教学方面有待探索;二是政府如何在更大的平台内吸引公益组织参与老年教育;三是如何提高“养教结合”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满足乐龄新需求。“就近、便捷、快乐”是老年教育一贯的工作目标,徐汇区将继续秉承这一宗旨,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为目的,为全区高龄老人更好地提供优质、温暖、舒适的学习服务,让更多的住养老人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让老人在优雅中老去。

猜你喜欢
徐汇区敬老院养老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养老生活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在客厅享受史诗级大片 上海徐汇区高档住宅的客厅影院
爱心送到敬老院
养老更无忧了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