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8-07-03 07:34王彦力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启发式教学语文

王彦力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要想使语文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让教研活动确有实效,运用启发式教学,并将争鸣引入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研活动;启发式教学;争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44

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禁锢式”的教学方式,调整课堂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在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让教研活动确有实效

在我校语文组,老中青教师都有,讲课风格各有千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身边学起,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证明,“同行相轻”是一种落伍陈腐的观念,它只能让人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坐井观天,难以发展,而合作、互助,“集众人智慧助众人工作”的原则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高效率,进步的快速,组内氛围的团结、融洽,而这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让教研活动确有实效。

(一)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双轨滚动制”听课是指每周每学科一名教师上全校的公开课,每周同年级学科组一名教师上研讨课。在语文组,这项活动我们落到了实处。听,人数齐,有记录;评,有简案,讲质量。这样的听与评,使执教者明白了教学中的得与失,更使听课教师拓展了思路,为自己的教学无形中提供了帮助。

(二)一人搜集,众人受益的信息交流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会体验到读书时间少,信息闭塞。为了使大家能够及时、广泛地掌握多种信息,我们采取了一人搜集,众人受益的信息交流活动。即每周两名教师推荐自己阅读的好文章,由学校打印或复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这样一学期下来,我们至少要积累三十多篇有价值的文章。这些文章,有教学规律的总结,有的是经验介绍,有的是对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有的是优秀学生的习作……这些文章,很快能付诸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并非一无所知的‘木头,任何知识技能必须靠教师讲解、传授才能掌握。他们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教师给予适宜的护理,就会长成佳谷、美蔬、好花。”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即运用“启发式”教学。

如《口技》一文,也许学生只会把注意力放到声音的模拟上,会为之折服,而忽视文章首尾。这时就需要教师上场点亮“引路灯火”:“同学们,请看首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好吗?”学生才会对这个小细节引起注意,去掉开头或去掉结尾的利弊学生会各抒己见。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我认为去掉开头会好些,文章结尾再点出简单的道具和设施更增加了奇异色彩,让读者惊讶之情大增,不是更妙吗?”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想封住他们的口恐怕都难吧?

再如《羚羊木雕》一文,学生正为“我”如何要回羚羊木雕想办法,教师也可以想办法,让大家评论可不可以,“我去骗万芳,说有个朋友想看看羚羊木雕,先借我用一下,看完再还给你,等要过来之后,就不提这件事了,也不给她了,可不可以?”这个意外的办法学生乐于讨论,在讨论的同时,也懂得了做人之道,与朋友交往之原则,又把课文放回到生活。学生既学会了书内的知识,又懂得了书前、书后、书外的知识。

三、把争鸣引入课堂,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而这种学生多讲、教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例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同学们就“愚”与不“愚”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甲说:“我认为愚公很愚,他的办法是下下策,如果是我,干脆搬家到豫南。搬家最多用几个月,而移走这两座大山,不知要耗费多少代人多少时间。山是死的,但人的头脑要灵活。”乙反驳道:“愚公移山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从这个意义上,愚公的精神是高尚的,具有远见卓识。”善于理论辩争的丙不慌不忙地说:“愚公‘愚。其一,对象庞大;其二,工具过于简陋;其三,耗时太长;其四,在他的有生之年,他能够运几次?其五,他的子孙都愿意跟他干下去吗?据此,我认为愚公移山是痴人说梦。”戊同学补充道:“家里的壮男都去移山,那他们靠什么吃喝,温饱都解决不了如何有精力去移山?兴许他的子孙喜欢读经书、做官呢?他希望子孙都像他,未免有剥夺他人权利的行为,也毁了子孙的大好前途呢!”己同学又补充了一个原因:“即使已成功,便于人们出入,可是却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两座山上一定会有花草树木,动物,一旦被破坏,植物将面临干枯,动物将无寄居之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那些生物,也是很残酷的。”庚反驳道:“愚公如果绕道或者搬家,就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的奴隶。郑板桥有句诗:‘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愚公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好心的劝阻也罢,恶意的嘲讽也罢,愚公都不为所动,顽强地付诸行动,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学习愚公不是学怎样挖山,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用愚公精神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教室里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至于愚公“愚”与不“愚”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在于整个辩论过程,锻炼了思维,开启了智慧,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驾轻就熟,在教海中自由地航行。

参考文献:

[1] 曾华文.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

[2] 杨启亮.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0(18).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启发式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