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2018-07-04 11:31邹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职业

邹莉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5)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我国也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提出要加强高校职业教育建设。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对专业和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职业教育存在培训体制滞后、教学内容不系统、课堂方式陈旧、实践环境缺失等问题,而且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平台的搭建。“互联网+”既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催生新业态的形成。在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既要为传统行业,也要为新兴行业培养人才。围绕“‘互联网+职业教育’如何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互联网+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本文提出通过互联网构建现代化的课程平台、多层次的专业发展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平台及广阔的社会拓展平台,解决校企合作育人流于形式,学生实践平台不畅、校企效果不佳、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业态的行业需求等问题。

1 研究基础

1.1 技术教育

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已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教育新现象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国内的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素材及新思路。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显著变化,成为课堂活动控制者、课堂活动推动、促进和协调者、课堂活动参与者。国内学者基于“互联网+”学习的研究包括多媒体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及平台的开发;在线测试系统的开发;教师信念及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信念调查与能力培养等。上述研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前期学科性理论基础。

1.2 校企合作相关研究

国内有不少文章探讨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索工学结合的方式、建立充分激励机制以及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如对校企合作评估指标的研究;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困境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虽然目前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校企合作实施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多数校企合作仅限于企业为院校提供少量实习基地、定岗实习的机会等浅层的合作。

通过文献分析看出,国内外学者们对信息化技术辅助专业课堂教学管理各有特色和侧重点,而且研究多是围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双师型的单一领域研究,而对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综合性研究不足,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对职业教育创新育人模式进行深入持续的实效性研究。将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单一研究过渡到与市场需求的整合研究,从静止研究发展为动态研究。把职业教育置于多层面和多学科考量整合研究,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性并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其长期建设规划不足问题。

2 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学院开设的专业要与当地产业接轨,毕业生主要满足当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国外的校企合作多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协调下通过建立项目合作机制进行管理。并且校企双方合作通过具体化的研究目标呈现成果,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教学和企业需求脱节,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迫在眉睫。校企产教研的困境,包括学校研究和企业产品开发泾渭分明、产学合作的价值冲突(学校强调社会服务价值观,而企业以追求最终利润为目标)的差异。学校层面来看,人才创新型能力缺乏界定、教学质量滑坡、课程体系单薄、师资队伍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等问题都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偏重理论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职业院校师资问题尤其突出,缺少“双师型”教师,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本文以英语(国际贸易)方向的师资能力问卷调研结果为例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师能力、学生实训实践等现状。

2.1 研究对象

参与本研究调查的受试是来自全国从事商务类教学的30名教师,受试个人因素分本情况见表1、表2。实际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自编问卷,对教师受试采取的问卷主题包括四部分:个人信息、“双师型”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培训内容。

2.3 数据分析

问卷收回后,首先对其进行检查、核对、编号和排序,然后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教师受试者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如表1、表2。

表中的结果分析看出承担教师教龄多超过5年,所学的专业以语言、文学、翻译、教育专业为主,而金融、商务、国贸专业毕业的教师占比很少。

表中的结果分析看出:(1)担任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受试明显超过担任商务类课程教学的受试;(2)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历的受试较少;(3)目前双师培训主要以校本培训,外出参会学习为主;(4)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给老师提供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各院校也少有提供教师企业挂职或培训的奖励政策。由此可见,目前教师迫切需要进行商务类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借此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考察担任不同类别课程的专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需求”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笔者把各变量数据录入SPSS17软件后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担任不同类别的教师,其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要求有显著差异(t=-2.532,df=28,P〈0.05)。 担任语言类课程教学的老师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的要求显著低于担任商务类课程教学的老师(MD=-.85)。 这一结果说明:(1)无论是担任语言类基础课程还是商务类专业课程的老师都有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其对“双师型”教师培训所采取的方式要求也基本一致,包括个人自修、外出交流学习进修、校企合作、利用网络远程培训、到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等方式。(2)在培训内容的显著差异分析中,担任语言类课程的商英教师更愿意参加能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而担任商务类课程教学的老师更愿意参加商务类专业知识的进修培训以及到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

由此可见,内外在因素分析发现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教学环境、师资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及承担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并且大多数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受经济新业态及互联网+职业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职业院校应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不断调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新兴行业的用人要求。

表1 教师受试者性别、教龄、所学专业分布

表2 教师受试者授课类别、参训情况、企业工作经历、考取的资格证书

表3 授课类别不同的老师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的显著差异分析

图1 职业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多层次现代化课程平台示意图

图2 职业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广阔的社会拓展平台示意图

3 “互联网 +”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发展

3.1 “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特点

3.1.1 智能化

“互联网+”职业教育基于大数据,从职前到职后教育将形成由政府、高校、企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动态数据,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和企业需求,延伸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职业教育协同增效发展。

3.1.2 虚拟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主要是在线下,互联网+职业教育依托虚拟技术和移动终端,通过线上开展场景化的教学活动,提供在线资源和真实的工作场景,延伸学生课堂外的学习。

3.1.3 综合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综合教学成为可能。互联网+职业教育从传统职业教育单一化转向跨学科、跨专业、跨界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运作模式也将重构和颠覆,无论从职业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践,都要打破过去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助推职业教育教学向共享化、开放化发展。

3.1.4 终身性

德国的产教融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坚持 “成果分享、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传统的教育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无法适应知识的更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打破学生时空学习的限制,各种数字平台和教学资源给学生呈现出真实的职业化场景,有助于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传递给学生更广的终身教育理念。

3.2 校企协同发展路径

(1)互联网 +职业教育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善职业教育的在线课程设置,构建多层次现代化课程平台。

(2)互联网 +职业教育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广阔的社会拓展平台。

校企合作与行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发展促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实现政府、市场、企业、学校四大主体的协同参与,内外环境的协同影响,国标+校标+行标的协同管理评价,学校+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校内外实践环境的协同建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鼓励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行业协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共同拓宽校企合作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平台,各职业院校校标的制定应参考国标及行业制定行业标准,才能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4 结语

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可持续性创新的根本保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基础薄弱、教学质量、就业难等问题,只有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竞争中拥有发展空间。“互联网+职业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整合校企行三方资源,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提升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为智慧化、新型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1]巩玉兰.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及价值[J].继续教育研究,2016(2):126.

[2]梁青春.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45.

[3]刘淑焕,王崇博,丁晓燕.浅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商业经济,2015(11):73.

[4]刘晓,刘晓宁.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角色期望与行为调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51.

[5]刘生平.变革·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33.

[6]罗清,岳阳.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J].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6.

[7]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4):10.

[8]欧阳媛,张永敬.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6):27.

[9]齐再前,丛森,孙晓鲲.基于博弈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初步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6):25.

[10]苏兆斌.“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51.

[11]肖军民,吴升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5(5):45.

[12]易晨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5):9.

[13]周维红,匡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该怎么教[J].职教论坛,2016(19):32.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