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创业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关系分析

2018-07-04 11:31陈琼秋郑天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环境大学生能力

陈琼秋,郑天翔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高校转型升级。以浙江省为例,提出了如下实施意见:一是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如,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41所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走应用型发展道路;二是推动百余所高校建立创业学院,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很多,地方政府、高校在创业环境的改变以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所做的种种努力,能否有效影响创业的绩效,让我们进一步探究。

1 创业环境、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概念及关系梳理

1.1 创业环境

结合现有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创业环境归纳为: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能够利用的和必须所面对的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的总和,如,创业的政策环境、教育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家庭环境和金融环境。这些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是双面性的,既有正向影响也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对此,创业者要想利用创业环境提高创业绩效就需要运用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正面影响,结合各种环境因素,以此来推动创业绩效的提升。

1.2 创业能力

客观地讲,创业能力是指能够发现或创造新领域,并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一般来讲,创业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硬件与软件。创业硬件可以归纳为财力或物力等可控因素;软件则是指创业人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如,创新能力、挖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企业创业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只有拥有较高的创业能力,才能将创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时依据市场变化做出战略调整,保证企业发展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

1.3 创业绩效

当前,在创业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对创业绩效的定义并不精确。因为创业绩效以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单一的绩效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创业组织的经营现状。因此,这里所说的创业绩效是基于学术共识而定的:创业绩效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程度;在分析创业绩效时,可以从效率、成长与利润这三个维度入手。

2 创业环境、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保证创业绩效,需要从创业环境、创业能力入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本文选取了浙江省部分应用型高校,以校内参与大学生创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创业能力调研。

2.1 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在创业研究过程中,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提高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在创业研究过程中,大多数学者都认可创业环境是创业组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该类院校的大学生在创业中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2.1.1 创业的政策环境

目前,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下发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如,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例,为了支持并发展创业担保贷款,政府简化了贷款的发放手续,贷款10万元以下、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免除个人担保。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被认定为不良的,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创业担保基金全额代偿;贷款超过10万元的,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80%。同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还实行了减税降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1年以上人员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人员。

2.1.2创业资金环境

创业资金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创业资金环境主要指政府及地区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而提供的资金。如,政府社会成立的专项创业基金、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贷款优惠政策等。浙江省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时,创立了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1318亿元,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市场化子基金444支,项目投资总额64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合计7860亿元。同时,2016—2020年,浙江省财政计划每年安排4.5亿元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建设,并通过创新强省产业基金与临安区政府合作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基金,打造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载体、大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

2.1.3 创业场地环境

创业场地主要指政府及地区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创业的场地小、距离市区远、交通不便利、设施落后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大学生创业中,为其提供必要的场地是开展创业的基础。浙江省各个地市都拥有科技创业中心,为大学生的创业办公场所。同时,地方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孵化服务。如,在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区聚集了60多家的创业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技术型、科技型与创意型为主。此外,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立,也享受到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浙江温州农业创业园区的发展为例,该创业园区实现了农科院教、学、研一体化,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有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受创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深入实践,体会创业过程,为后续的创业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4 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教育环境主要指在学校为学生创业营造的教育环境,如,“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都是学校为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所营造的教育环境。部分知名综合性院校为了给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专门聘请了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为学生进行课上指导;多数学校还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与行为。同时,部分高校还开办了“大学生创业漫谈”等活动,举办创业调研、模拟公司实训,邀请创业校友进行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1.5 创业家庭环境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绩效的影响也比较大。高校创业者受家庭环境影响,更容易观察到父母和亲友创业过程中收获的成功果实,从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意愿。此外,创业者父母和亲友能够为他们提供现成的创业模式和路径,以及其他极具价值的创业经验和宝贵资源,这些都显著地影响了创业生存绩效和发展绩效。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其人脉关系网并不成熟,创业的资金来源范围较窄,能够得到家庭支持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人脉资源,就可以免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通过对创业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2.2 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2.2.1 创业能力构成的要素

在分析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时,我们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创业欲望、计划能力等等,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约半成的大学生认为这些是他们创业的关键。

2.2.2 回归模型下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在分析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创业能力各要素在创业绩效中所占的比重,从而确定能够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要素。将创业能力要素作为自变量,创业绩效作为因变量,输入到回归模型中进行计算与模型拟合,得到的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创业要素的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

通过表2能够发现,拟合前的程度判定指数为0.569,调整后的判定指数为0.634。表3为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表3 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作用的是如下几个要素:机遇识别能力、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创业欲望,这些要素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明显要高于其他几个要素。因此,学校或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绩效。

3 提高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建议

3.1 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应不断优化学生的创业氛围,发挥校园的文化作用,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在“示范、约束、协调”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工作,在全社会树立鼓励创业的理念。同时,高校还应该贯彻落实监督政策,保证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扶持学生开展创业,保证能让大学生得到真正的优惠。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在学生创业活动期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基金,甚至5年以上免息、无偿贷款。此外,在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过程中,政府还应该注重自身宏观调控功能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建立提供政策保障。

3.2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才能提高创业绩效。高校应注重资源的整合,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校外资源整合,发挥学校区位优势,积极与区域内的大型企业、创业基地等合作,建设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发挥企业家校友的作用,弘扬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传统,建设好创业导师队伍。发挥高校地域优势,争取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此外,从创业者自身来讲,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业能力的提升,在保证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创业学习,学习他人创业的经验教训,为自己创业工作的开展奠基铺路。

3.3 制定配套的创业政策

高校创业政策的完善与制定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想提高其创业绩效,高校及政府层面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现状,制定配套的创业政策,充分发挥高效自身的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成立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创业环境,最大限度挖掘创业绩效。同时,高等院校还需要不断拓宽创业渠道,为创业者提供实时市场动态,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创业贷款覆盖面,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紧张问题,有效保障创业生存和发展绩效。政府层面要注重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基金等等,使学生能够免除创业后顾之忧,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身的目标与理想。

3.4 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过程中,要注重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依托政府、企业等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构建创业平台。邀请相关的法律专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支持。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自身教学资源的利用,运用科技中心的研究优势,为大学生创业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大学生的创业绩效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高校及政府要想为创业绩效的提高奠定厚实的基础,要注重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高校应定期组织创业教育活动,以创业实践工作与俱乐部为载体,构建创业育人体系。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走进课堂,传授其创业灵感与经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业绩效。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期间,地方政府和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创业环境、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创业绩效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琼秋,郑天翔.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与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7(10):3-5.

[2]徐占东,梅强,陈文娟,等.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特质与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9):108-112.

[3]田硕.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因素探析——基于江苏省典型高校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64-65.

[4]郭钢.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环境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