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创新路径探析

2018-07-04 11:25张晓妍
理论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

张晓妍

摘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基础,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各项目标落实到位。近年来,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和应有职能。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组织建设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及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基层组织力;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干部队伍质量,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推动党内学习教育由“关键少数”向普通党员拓展;着力解决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党员管理、教育形式及内容,构建“智慧党建”工作模式,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6-0037-05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如何抓好党的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0-61。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也为今后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国家权力结构的基础,是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干部行使公共权力,为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基础平台。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是落实各项任务的“细胞”和“毛细血管”,为党的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力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就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时,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64。因此,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其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向基层推进延伸,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各项目标落实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组织延伸,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基础。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指的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全方位覆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成效。2013年2月习近平在兰州调研时指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就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毛细血管”扩张,触及“神经末梢”,上下同步施治、全面整体从严,将“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党支部、每名普通党员,确保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2.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是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是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基层党组织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基层贪腐问题、不作为问题、乱作为问题等。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基层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实施过程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具体举措在向基层推进时变形、受阻、没有落实。同时,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转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基层党组织还肩负着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这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水平以及社会统筹协调整合能力,以抓基层党建带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正如习近平所说:“要全面推进县乡村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更加有力。”[4]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与普通党员、人民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政令是否畅通、政策是否落地,更关系到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机会最多、最频繁,联系最紧密,他们最能了解和熟知普通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并为上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使公共决策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因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组织延伸势在必行,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使其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的使命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加基层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

二、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50多万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部署推行以来,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紧密联系基层现实状况和工作实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和应有职能,着力解决了各种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基层党组织仍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备、执行不力及党员组织纪律淡化等问题,“宽”“软”“松”等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在:

1.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组织生活不正常,制度不规范,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三会一课”制度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也是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正常、规范、健全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标志和内容,也是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党员同志的组织基础。按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能够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党员教育、严格党员管理,同时也能够确保中央、省委和上级党委政令畅通。然而,在实践中,近些年来我国各地一些基层党组织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组织生活不正常、制度不规范,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一些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与规定存在差距,党课教育也存在简单化倾向。个别领导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识不清,“一岗双责”落实不够具体到位,党务干部对支部具体制度流程和党务知识学习和了解不足。同时,组织生活会长期不开或流于形式,缺乏核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党员民主评议简单化为“和颜悦色”的互打高分。一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按时缴纳党费,党支部也对其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党组织便不能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更有甚者,个别党员妄议中央、行为失范,党组织也不能及时清除党员头脑中的思想杂质,对其进行批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在向基层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阻碍,上述所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认真不到位的结果,这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影响了其对党员思想、行动的约束力及对基层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领导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

2.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政治理論学习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学习效果不佳、质量不高。《党章》明确规定: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党员的基本义务。各基层党组织有责任组织党员接受培训教育、开展集体学习及讨论,督促党员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但事实上,一些党员觉得政治理论学习“虚无缥缈”,没有业务工作有实际意义,更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思想认识的高度都不够。全党性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时紧时松的情况。支部的集体学习有时与业务工作学习混在一起,“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在一些党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也只是拿地方文件落实中央文件,走形式、走过场,开些小会读一读、念一念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学习内容缺乏创新,学习的效果只能是“过目过耳不过心”。例如,在有些农村的基层党支部,由于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较慢,如果仅仅采用传统开会学习文件等学习方式,针对性不强,缺乏特点、缺少灵活多样的形式载体,这种生硬灌输,过于单调乏味的学习形式,农村党员坐不住、听不进,久而久之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提升党员整体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提升,基层党组织难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阻碍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的纵深推进。

3.基层党组织的不正之风仍存在,基层腐败现象尚未根除。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腐败分子被严肃惩处,不敢腐的氛围初步形成。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73.3万件次,立案52.7万件。处分省部级及以上干部58人,厅局级干部3300余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乡科级干部7.8万人。[5]从中可以看出,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基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疑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严重侵蚀着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度和信任感,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基层组织中出现了较难发觉的贪污腐败行为,即隐形腐败,例如干股分红、合作投资等。这类腐败欺骗性、模糊性、隐蔽性非常强,预防和查办难度更大,更为广大群众所诟病。同时,相对于“贪官”而言,“瘫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许多官员害怕工作出错误,出问题,不敢冒风险,不愿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为官不为,导致“懒政”“怠政”“假作为”“不作为”现象的出现,这也是近年来基层党组织中亟须遏制的一股不正之风。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在基层推进不认真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不完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探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创新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创新路径思考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分析基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研究解决基层治党管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与创新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指导着力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现实实践路径,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1]64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基层组织力。基层党委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强化基层管党治党责任放在首位,突出“龙头”带动,选优配强基层领导队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首先,要构建上下联动、层层压力传导的“三级联动”党建主体责任体系。即从纵向上看,形成由县(市、区)委牵头,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居委会)支部为支撑的整体推进、互相促进的主体责任体系。从横向上看,形成由基层党组织书记牵头,组织内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为支撑的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协调能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个普通党员。其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使每一个党员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实现组织全覆盖,将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出来,充分发挥其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
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互联网负面内容治理需各方合力共举
高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