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屋面接闪带网格标准的探讨

2018-07-07 02:58朱辛华韦卓运林于翔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雷电屋面气象

朱辛华,韦卓运,林于翔

(广西区防雷中心,南宁 530022)

1 引言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带网格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经常遇到如果按标准设置接闪带网格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施工难度加大。据此,探讨在能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对一些不方便施工和节省材料的情况下的接闪带网格设置,提出合理的设置方法。

2 建筑物接闪带网格要求

当建筑物无法或很难利用接闪杆进行保护,而是利用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带网格进行保护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带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 m或6m×4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网格法适用于保护平面。网格尺寸要求见表1。

表1 接闪带网格尺寸要求

此表明确了接闪带网格的尺寸要求,应按此执行。

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3.1 接闪带网格的长、宽尺寸是否必须同时满足规范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带网格要求≤10m×10m或12m×8m,但实际的接闪带网格尺寸为 11m×9m、13m×7m、15m×5m等等这样的接闪带网格;同理,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带网格要求≤ 20m×20m或24m×16m,但实际的接闪带网格尺寸为22m×18m、26m×15m、30m×12m等等这样的接闪带网格。这种情况符合规范要求吗?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多数是因为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尺寸或屋面功能性使用需要造成的,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1m×9m这个尺寸,不是不按照≤10m×10m或12m×8m来设置接闪带网格,而可能是这个建筑的天面就是22m长,9m宽,为了方便施工和节省材料,在天面长边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条接闪带网格,就形成了11m×9m这样的接闪带网格,如果一定要求接闪带网格满足≤10m×10m或12m×8m,则必须在短边位置增加一条接闪带网格,势必造成成本增加不少,可11m×9m这样的网格能满足要求吗?这些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工作者。

3.2 问题的分析

(1)问题:“接闪带网格的长、宽尺寸是否必须同时小于规范规定?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10m×10m 或 12m×8m,假设有 11m×9m 、13m×7m、15m×5m这样的网格,符合要求吗?同理,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20m×20m或24m×16m,假设有22m×18m、26m×15m、30m×12m 这样的网格,符合要求吗?”

(2)解决问题思路:考虑 12m、24m,是考虑引下线从柱引下(以前工业厂房的柱距大多数是6m)。若柱距不同,考虑引下线从柱引下,也可按所说的网格处理。

(3)正常情况下,原则上首先应满足≤10m×10m、≤20m×20m 的要求,12m×8m、24m×16m 已是考虑柱距大多数是6m才设定的;对于有不同柱距的建筑物,当这些柱子作为引下线时,可按所提问题中的网格进行处理,也即网格还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的,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网格与接闪带连接处附近应有引下线,二是网格尺寸与标准值不能相差太大。

3.3 处理方法

(1)根据对答复的理解和实际工作经验,当接闪带网格两侧与接闪带连接处附近均有引下线时可以不必严格采用≤10m×10m或 12m×8m,≤20m×20m或24m×16m的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同理),可以根据屋面实际尺寸、柱子和引下线的位置、尺寸设置接闪带网格,但网格不能偏差太大,网格的长边变长则宽边应缩短,长边变短则宽边可变长。

(2)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天面外围接闪带平面尺寸为:长39 m,宽7 m,有8根引下线,按标准设置接闪带网格至少需要设置三条网格,即一般把长边均匀分为四段,每段约10m,形成约10m×7m的网格,示意图见图1。图中↙表示引下线。

图1 接闪带网格设置

但是,该屋面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无法设置三条网格或很难按要求设置三条网格,只能设置两条网格,则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设置,见图2。在A、B、C、D处附近有引下线,可以将长边大概平均分三段,只设置AC、BD两条网格,形成约13.3m×7m的网格。虽然不符合≤10m×10m或12m×8m的规定,无法完全满足网格标准的要求,但是由于建筑物屋面尺寸的不同、屋面功能的不同,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一起草人的答复,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改变网格的设置,也能达到同样的要求,达到防护的目的。

图2 改变接闪带网格设置

(3)其它相类似的情况,可以参考此方法进行网格设置。

4 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当建筑物无法设置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的网格时,可以适当改变网格尺寸进行设置,但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网格与接闪带连接处附近应有引下线,二是网格尺寸与标准值不能相差太大。尺寸偏差多少适宜,没有具体标准,网格的长边变长则宽边应缩短,长边变短则宽边可变长,一般建议变大的距离不超过2m为宜。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网格要求≤10m×10m或12m×8m,当网格长边为14m时,则网格短边应相应缩短,如变为5m、6m、7m 等,形成 14m×5m(6m、7m)的网格,同时在网格两侧与接闪带连接处附近应有引下线。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雷电防护 第一部分:总则》GB/T 21714.1-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刘兴顺,陈勇,肖冰.《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李宁,胡泉,李莹,等.等电位连接在现代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62-63.

[5]崔秉球,苏邦礼,吴望平,等.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出版社,1996.

[6]林海滨.完善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设计的实践经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56-58.

[7]朱辛华,韦卓运,许东莹,等.雷电流流经建筑物引下线产生的高电位反击防护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111-112.

[8]邹越华,关象石.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理解[J].建筑电气,2013,32(3):148-156.

[9]康强.广西区气象业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2).

[10]蔡建初.信息系统接地工程技术的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3):94-96.

[11]林雨人,刘敦训,等.深圳大运会场馆建设施工现场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J].广东气象,2010,32(3):44-45

[12]杨国雄,李文飞,邓庆祥.铜覆钢接地材料土壤腐蚀特性分析[J].广东气象,2015,37(5):76-77.

[13]葛意活,李垂军,林政,等.桂林市农村防雷现状及应对办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78-80.

[14]杨兆礼,万齐林,陈子通.广东雷电活动的对流潜热特征[J].广东气象,2011,33(6):43-46.

[15]刘三梅,胡锐俊,曾阳斌,等.2012年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与雷电灾害损失浅析 [J].广东气象,2013,35(5):46-48.

[16]吕海勇,李文飞,吴坚.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的统计分析[J].广东气象,2016,37(6):52-55.

[17]吕海勇,庒燕洵,尹娜.广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与风险区划[J].广东气象,2016,38(2):50-5.

[18]胡方慧,王健,马林.关于规范化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2):100-102.

[19]罗伟,徐建宁,孟文文.长跨度桥梁防雷检测技术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4):124-126.

[20]沈海波,陈贻亮,梁毅坚.加油加气站的雷电防护简析及其防雷装置安全检测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1):137-139.

[21]黄仁立,罗晓军,周开春.防城港天气雷达塔楼雷击防护等级及防护设计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4):109-112.

[22]杨立洪,李源锋,黄彬.多普勒雷达接地系统的设计[J].广东气象,2008,30(5):60-61.

猜你喜欢
雷电屋面气象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气象树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雷电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